全国人大代表杨德斌:借鉴“东数西算”,探索“港数闽算”
中国基金报吴娟娟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会长、数睿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德斌对中国基金报表示,推动香港发展数字经济,需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和产业三方面突破。他建议借鉴“东数西算”,试点“港数闽算”,以缓解香港高昂的物价对香港数据中心建设的限制。
杨德斌表示,数据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他建议先在“大湾区”试点,打通内地与香港的数据有序流动。试点成功后,将相关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复制。
杨德斌认为,香港的数字产业要获得发展,必须与深圳联动。他建议有关方面将河套 “一区两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理顺。
鼓励香港与内地数字经济产业联动
杨德斌表示,数据中心为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区域性金融行业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戴德梁行最新发布《全球数据中心市场概览》,香港数据中心市场已从2022年全球综合排名第六位跃升至全球第四。
不过,香港地价和电费成本较高,不利于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2023年9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这给香港与内地在数据中心方面展开合作提供了契机。
杨德斌建议,推动香港与内地在数字经济方面合作,特别是香港通过数据跨境流动将数据存储到内地、在内地运算。他认为,这不仅可为香港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提供更加低廉的数据存储和算力服务,提升香港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更是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创新举措。
他介绍道,我国福建省在数字新基建方面基础雄厚,数据中心集聚区有扎实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绿电使用成本较低,可满足香港对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
具体来看,福州新区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的电费均价仅为0.45元每千瓦时,为香港的三分之一。福州新区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可为香港客户提供物美价廉的存储服务和绿色算力服务,大幅降低香港数字经济企业的成本和提升竞争力。杨德斌建议在福建福州新区试点,探索“港数闽存”、“港数闽算”模式。
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数据流动管理机制
杨德斌介绍,2023年6月,中央网信办与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签署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2023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香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发布,通过简化流程和降低合规成本,推动跨境贸易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杨德斌建议国家网信办以香港经验为“起点”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发展模式。
具体来看,他给出了三条建议。首先,尝试将内地与香港共同制定《大湾区标准合同》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其次,增加大湾区认证机制。在制定大湾区认证规则及模式时,要注重可复制性。以便未来将相关规则和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制。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形成双向认证机制,可考虑通过双边政府监管下及互相认可的属地机构来处理数据跨境认证资质审核。 最后,对标国际认证机制(例如欧盟机制),吸引国际企业在香港进行跨境数据处理,将香港打造为中国的国际数据枢纽。
优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科资源跨境流动
杨德斌指出,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深圳园区将实施分线管理,促进深港科技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不过,目前深港创科资源跨境流动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各方面协调解决。对此,他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首先,人流方面。建议先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机构登记为白名单企业。相关保荐的人员(包括持有外国护照人员)登记为白名单人员。政府向他们派发特别通行证,让白名单人员可以多次“无感通关”出入往返两地。
其次,物流方面。建议白名单企业及机构在运送负面清单外的科研用设备往返深港两地时,不按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办法”管理,提供绿色免清关便利。
第三,资金流方面。建议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风险投资机构采取备案的形式,简化资质申请机制。对于设立“双币基金”的机构,允许其灵活调整投资人民币/港币比例。
第四,信息流方面。他建议向国家网信办争取在香港河套创新园区内设立一个或多个“数据科研专区”机会, 让数据可进、可用、不可出。每个专区可针对一个专属科技研究领域,打通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以生命科学为例,专区可汇聚海外和内地的医疗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产生巨大的科研价值。
最后,他表示,由于推动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牵涉多个部委和政府。他建议成立“推动河套发展统筹小组”,专责协调中央部门和港深两地政府共同落实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推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