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保健品疑引发腹泻,维权困难重重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3·15 行动周
每年3·15,《IT时报》都会关注互联网消费领域中,随着新应用和新服务出现的侵犯消费者权利的事件和现象,今年,这些“假”要继续打下去。《IT时报》“3·15行动周”专题报道将持续推出。
3月10日,施先生开始出现腹泻症状,当晚最高发烧至38.9℃,第二天中午才退烧,但腹泻症状持续了5天。施先生怀疑是第一次尝试喝的滋禧堂散清茶出了问题。
本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食品安全投诉,却牵出了一群以知识付费直播引流,为问题保健品带货的“老师”们,他们宣称,学员只要直播听课、吃保健食品就能减轻抑郁症症状。
让施先生腹泻发烧的滋禧堂散清茶便是“老师”们直播带货的产品之一。这些“老师”一手以知识付费直播赚取高额课程费,一手以带货保健品赚取高达50%的佣金。
原先,无保障、无认证的保健品大多通过线下店售卖,而直播带货方式扩大问题保健品的销售范围,引流短视频可以更快、更精准地筛选目标人群。暴露在短视频和直播面前的老人们,一步步被“老师”套牢。
一盒问题保健品引发的维权
消费者施先生开启了一条无比曲折的维权路,直播机构将“皮球”推给生产商,生产商只答应退货退款,如果申请赔偿,需要消费者提供医院证明和检测机构报告,证实是由该茶饮引起腹泻发烧。维权无果后,施先生又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技术提供方创客匠人等平台方反映情况,但截至发稿前,他并未收到任何一方的反馈。相比只有财产损失的消费维权,食品问题更涉及身体安全,而问题保健品的危害更不可估量。
消费者说
腹泻发烧维权无果
自证保健品引发需验血送检
不仅是施先生,他的一位家人在喝了滋禧堂散清茶后也出现腹泻、腹痛,不过因为只喝了几口,症状比施先生轻许多。
施先生的母亲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喝这款茶饮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当时以为这是正常的排毒效果。
这款滋禧堂散清茶是施先生母亲在微信公众号“生命艺术美学”直播间内购入,168元3盒。当找到该直播机构协调退款退货和赔偿问题时,对方提供了生产商的检测报告,并表示留下手机号,生产厂家之后会联系。
检测报告显示,滋禧堂散清茶的生产商为庐江和厚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查询信息显示,庐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在2023年10月、2022年11月对其产品抽检,结果都是责令整改。而在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47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中,庐江和厚祥生产并销售的人参重瓣红玫瑰女神茶不合格,是因为霉菌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和质量要求。散清茶中也有重瓣红玫瑰等配料,但在生产商提供的散清茶检测报告上,只显示了铅、水分、二氧化硫三项检测合格,而不涉及霉菌等检测项目。
“我们的散清茶已经卖了一万多盒,只有你们家出现了腹泻问题,你需要出具证明,证实是由于喝这款茶而导致的腹泻。”当施先生找到生产商庐江和厚祥退货理赔时,对方表示只能退货退款,如果要赔付,必须出具医院证明和检测证明,证实是这款茶饮导致的腹泻。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条无比艰难、成本极高的维权路。“我们不仅要到医院抽血化验,求证腹泻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还要到专业检测机构来检测这款茶饮是否有问题,才能证实是茶饮引起的腹泻,但绝大多数专业检测机构不接个人单,只接企业单,这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办到的。”施先生说道。
律师观点
保健品应认准“蓝帽子”
平台应下架产品处罚主播
与生产厂商、直播机构协商无果后,施先生尝试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技术提供方创客匠人等平台方反映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前,施先生并未收到任何一方的反馈。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医院诊断是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证据链完整,能证明茶饮引起腹泻,消费者应向平台、消协投诉,平台应下架该产品并对主播进行处罚,同时协助消费者退货退款和赔付,如若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话,应以十倍价款赔付给消费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除外。”
虽然滋禧堂散清茶打着疏通咽喉、肺部、甲状腺、乳腺等各类结节的保健功效,但是包装盒上只印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号,没有保健品标志“蓝帽子”,包装盒上也没有标注“本品不能替代药物”。保健品的定义是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机能,具有特定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辨别保健品的关键标志是“蓝帽子”,图标为天蓝色的帽子,下半部分有保健食品字样,而且保健品宣传中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词语,不能夸大其治疗疾病的功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曾解释道,国家对保健品严格监管,保健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能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都规定,保健品应注明“本品不能替代药物”,消费者选购产品时应认准“蓝帽子”标志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到正规渠道购买。
“老师”直播圈住老人
本以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食品安全投诉,但却牵出了一群以知识付费直播引流,为问题保健食品带货的“老师”,宣称直播听课和吃保健品就能减轻抑郁症症状。
最近半年,施先生注意到母亲经常会听几位“老师”直播上课,专门讲授如何疏导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并跟着“老师”的方法进行轻断食。所谓轻断食,就是不吃碳水,用黄瓜籽生菜籽粉、山药粉等声称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来替代。随后,家里源源不断地涌进一些保健品,以及号称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比如散清茶、苹果果胶、苏糖酸镁等。
仅知识付费收入超2500万元
低价课程引流圈住老人
在母亲的手机里,重返青春修复营、重生线下情绪疗愈营、正念睡眠减压特训营等微信群不断推送着各种“老师”的直播课程,“用不打针不吃药的方法,通过营养学和中医养生疗法为大家防病调病”“五天课程后你会发现,困扰你的躯体反应会大大减轻”,类似的夸张宣传话术在微信群里重复出现。
这些付费课程从79元至5980元不等,其中最贵的《自由之路·存在》一年课程售价5980元,已有2681人付费观看,仅这一门课,总计收入1603万元。99元的《正念观心》有1.5万人付费观看,79元的《庄子·道上的人》有1.3万人付费观看,599元的《重返青春修复营》有1.1万人付费观看,仅这观看量最高的三门付费课程,总计收入910万元。
粗略估算,仅靠付费直播和视频,这些“老师”们的收入已超2500万元。
这些直播课程都由“生命艺术美学”微信公众号提供,直播课程和产品商城都搭建在微信小程序上,由创客匠人提供技术支持。
一开始,这些“老师”用79元、99元等低价课程引流,吸引施先生母亲等一众学员进入微信群等私域里,还有一对一助理教老人们如何购物、购买课程等,不断灌输抑郁症等情绪病都是由于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造成,进而在直播中挂出小黄车,专门售卖一些保健品,或者宣称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现在我成了老会员,老师就不管我们了,只会把直播链接扔到群里,直播内容就是那些,没有太多变化。”施先生母亲对《IT时报》记者说道,半年以来,自己不间断、稳定地从直播间购入保健食品后,这些老师就变得不热情了,而且花599元升级的直播课程内容与低价入门课程大同小异。
而这一切套路的开端,就是从施先生母亲在微信视频号中刷短视频开始,通过心理治愈类视频精准筛选目标人群,这些“老师”一步步圈住了老人。
卖100元抽佣50元
问题保健品直播带货太暴利
半年时间,施先生的母亲虽然只购买了1000元付费课程,但却购买了11500元保健产品和食品。
“花冤枉钱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风险在于安全,我们就怀疑是滋禧堂散清茶造成腹泻发烧,而且所有保健品都没有‘蓝帽子’标识,还有一些声称有保健功效的食品并没有售后保障。”施先生表示。
滋禧堂散清茶和全优植物益生元青汁是“生命艺术美学”直播“老师”们带货的产品,记者深入调查了这两家生产商,双方均表示可以50%的高抽佣比例与直播机构合作,但对提供生产资质、检测报告等相当谨慎。也就是说,这些藏匿在小程序直播背后的“老师”们,每卖出一份售价99.9元137条青汁,便可以赚取50元的佣金。
“生命艺术美学”小程序商城显示,全优植物益生元青汁已售1095份,仅此,“老师”们就可赚取5.5万元。售价168元的滋禧堂散清茶已售176件,佣金费用为1.5万元。
然而,全优植物益生元青汁的生产商安徽本草润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也被当地市场监管局抽检,天眼查显示,其2023年两次抽检结果都是责令整改。
此外,销量较高的6款产品均已售出近万件,比如售价298元华夏丝路新疆骆驼奶粉卖出1.1万件,售价199元的众芝林霍山石斛卖出1万件,售价168元的谷物酵素粉卖出1万件,售价199元的有机灵芝粉卖出9273件,售价218元的安德利苹果果胶卖出6050件。
粗略估算,这6款产品销售额就高达1011万元。
这些“老师”通过直播带货赚取了高额佣金,但并没有搭建完善的选品机制和售后体系,没有严格审查这些生产厂商的资质,销售无“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和夸大宣传有保健功效的食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还甩手给消费者与生产厂商自行解决,然而厂商并没有妥善解决售后问题。
从主播“儿子”
到主播“老师”
施先生家的维权案例并非个例,《IT时报》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保健直播”,搜到了162条投诉,若以“保健”为关键词,投诉案例更高达11863条。在这些投诉案例中,除了微信,快手、抖音直播成问题保健品销售的主要阵地。
消费者王曦(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家庭健康养生课》营销广告,以1493元购入该课程,承诺提供三年家庭健康指导专家答疑(价值20000元)、护身养命大礼包(价值1678元)、家庭健康宝典(价值2986元)等。上了几天课后,王曦发现直播“老师”以带货保健品为主,没有学习到知识,只有付费买保健品,“课程中养生知识七零八碎,工作人员还强调售卖保健品是老师个人行为。”王曦表示,当他想退课时却困难重重。
同样退课无门的是拾青学堂的学员们,看了六天免费直播养生课后,便要交1980元学费,一对一调理慢性病,老师还承诺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北京名医诊疗,之后便在直播课内推销保健品,学员们想要退款却联系不到人。
2023年,央视315晚会起底“苦情直播间”,主播“儿子们”专门哄骗老人购买“神药”。这些主播“儿子们”平时在直播间帮老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骗取老人的信任,将以前线下的“哄、陪、吓”等保健品销售套路搬到线上,随后便向老人推荐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实际上,售价99元10盒的固体饮料、压片糖果,成本只有12元10盒,只要添加一些演技,净赚87元。
从主播“儿子”到主播“老师”,不过是直播内容升级为养生课,,用知识付费这一道门槛先筛选目标用户,反倒能更精准地找到黏性更强的用户。
记者手记
没有知识,只有保健品
直播成问题保健品的放大器
从线下养生馆到线上直播间,从主播“儿子”到主播“老师”,直播成了问题保健品的放大器。
以前,养生馆要用送鸡蛋、攒积分等手段,千方百计地将老人引导到线下门店,从而完成销售转化。如今,有了直播这一工具,“老师”从上课到带货,一步到位。一对一线上客服从线下陪伴到线上陪伴,没有了地域限制,可以天南地北发展学员。有了微信群,牢牢圈住了精准的私域流量,大大提高了学员购买频次。
“我父母平常是十分节俭的人,衣服缝缝补补,但买几万元的保健品,眼都不眨一下。”“吃保健品的钱都够买套房了。”大多数子女都无奈地说道。
问题保健品,一方面是消费者与商家的矛盾,另一方面是老人与子女的矛盾。
而如今,随着直播带货的数字化工具介入,保健品的用户群正在从老人扩展至年轻人,从养生到健身,从调理经期到治疗男性疾病。
养生直播间的用户群正在年轻化,3月13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健康概念”食品直播带货调查报告,对淘宝、抖音、快手、小红书等14个网购平台100个直播间进行监测,发现83个涉及“无糖、无蔗糖、不添加糖”的产品,二分之一的产品名不副实,严重误导消费者;对100件食品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发现钠标示值不符合率达22%。
“没有知识,只有保健品。”养生直播间一手赚课程费、一手赚带货保健品佣金,让消费者的投诉更加复杂,一方面是退课无门,另一方面涉及保健品质量问题。
平台疏于审核与监管,让消费者又少了一道防线。用户刷着短视频和直播便坠入圈套,遇到质量问题,商家不解决,继而,投诉平台的路也被“堵”住了。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