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公募基金年报季,其中备受投资者关注的是管理规模高的基金经理年报。在文章《规模前十基金经理规模之变》里提到,目前管理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超500亿的基金经理共3位:张坤、葛兰、刘彦春。
这3位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曾经上过千亿,也只有这三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上过千亿,如下图:
通过详细阅读这三位基金经理的年报,有三点感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感悟一:更严格的标准
张坤年报里,在高质量增长的当前,需采用更加严格的标准。从管理层、估值、商业模式三个角度阐述了他所提到的更严格的标准:全面评估管理层的能力、非常审慎付出溢价、精选难以被快速模仿的商业模式。
整体来看,当前的变化是结构性的,在粗放增长年代时常出现的“大力出奇迹”和“乌鸡变凤凰”将更难复制,企业的经营需要更加精细化,需要用更加严格和细致的标准去评估投资标的。
张坤是国内践行巴菲特理念最好的基金经理之一,是妥妥的价值派,更多的是自下而上捶炼自己的方法论,此次张坤从管理层、估值、商业模式三个角度阐述了结构化的当前需要用更严格和细致的标准去评估投资标的。
感悟二:更加重视自主创新
医药一直以来都是投资者关注度较高的长牛板块,从中证医药指数月K线图上看,经过两年时间的回调,当前又来到了新阶段的起点。
数据显示,自2月5日沪指低点反弹以来,到4月1日中证医药指数上涨11.50%(如下图,数据来源Wind),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弹力,当前医药板块该如何操作呢?哪个细分更有机会?这些问题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年报里,“创新”一词被多次提及,在投资策略运作分析与简要展望这两栏内容里,创新两字出现21次,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这种是自主创新,比如:葛兰在年报里提到的国内创新产业链发展,即:“本基金继续在核心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消费性医疗领域进行重点布局,这些资产长期有望受益于国内创新产业链向好发展以及行业环境改善的大趋势”。
葛兰的年报里,提到了新质生产力,看好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优质医药企业,具体来看,葛兰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药、生物制造等行业被重点提及,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尽管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的宏观背景下,企业可能一定程度面临发展的曲折性,但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优质医药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性并未改变,我国医疗行业长期来看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此外,葛兰在2023年卸任了两只产品,目前管理3只基金产品,基金经理主动“瘦身”减负受到投资者的点赞,因为“减负”可以提升基金经理策略容量,有可能助力净值向上。
感悟三:更要乐观面对
人们常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告诫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面对,选择基金经理时也要选择乐观面对的基金经理。刘彦春的年报里,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先是介绍了一种宏观经济的悲观现状,刘彦春提到,当前居民部门消费倾向仍然处于偏低水平。房地产行业继续维持弱势,结合前期公布的金融和通胀数据看,宏观经济尚未出现明显改善。
然后开始用:“增长和转型并不矛盾,发展才能更加安全”过渡,并提到了政策面的积极变化:从2023年下半年至今,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力度持续加大。增发万亿国债已经落地、PSL放量5000亿、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一线城市限购渐次放开、超预期下调5年期LPR利率,政策稳增长目标明确。利率下调有助于地产销售逐步走稳,为即将到来的3-4月销售旺季蓄势。货币与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政策累积效应有望逐步显现,3月开工季数据比较关键,如果能有良好的数据表现,意味着经济内生动力开始恢复,正向循环有望形成。
尤其是后面刘彦春提到了,转型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风险化解过程也会带来短期阵痛,但调整只是暂时的,经济总会重现繁荣,我们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投资里,波动是常态,有涨有跌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我们的应对,要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乐观的应对。
最后,对于同一份年报,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见解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能对自身的投资框架有帮助就好。
@华夏基金 @鹏华基金 @股吧 #资金正加速回流中国,A股机会来了?#$800医药(SH000841)$$沪深300(SH000300)$
本文为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不作为投资建议,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