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昨天涨停,今天早盘再次涨停,尾盘冲高到9个点,今年快50个点了。
其实,你如果去问中信的员工,“你家有啥大利好憋着没放啊?”,99%的中信员工自己也比较懵逼,不太李姐,怎么劳资做个业务举步维艰,但自家的股票,却连板两天,这是人性的沦丧,还是股价的扭曲?
整个银行板块今天也继续领涨,银行ETF,515020,今年17个点了,吊打所有宽基(除了红利,两者差不多)。
昨天讲了中/美银行股的情况,其实,今年银行股的行情,确实不是盈利驱动的,但是有3根明确的主线,帮大家再列一下。
第一条主线,拥抱红利投资大时代,银行就差把分红写在脸上了。
表舅在《国九条来了,给个人的7条投资建议》当中,最明确的一条看多主线,就是建议大家严肃、认真、全面地,迎接红利投资的大时代,而银行股,简直就是今年红利投资的典范。
银行,现在处于,没有分红,也要创造分红的阶段。
表舅在《招行年报的十大真相》以及另外一篇里提到过,招行、宁波银行这样的优等生,都是靠少计提拨备,以丰养歉,做高的净利润增速,并且大幅提高了分红比例,就是把做高的净利润的大头(1/3到1/2),都分给投资者,平安银行更加明显,在业绩发布会上着重强调了这些,就差把分红,写在脸上了。
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丰养歉,做高利润,是秀肌肉的一种方式,在比烂的世界里,向投资者说明,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政治嗅觉敏锐,知道上峰及监管要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积极响应。
第三,大额分红,可以做低银行的估值,使得股价,更具吸引力。
最后这条,怎么理解?
剁手同学,之前解释过这个问题,看这篇,《银行的大分红时代》,很简单的算数问题,我援引一下:
“分红的实质,分红就相当于公司以PB为1的价格,跟投资者做资产清算。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净率为5,采用高分红策略其实是不合算的,分红这个操作,会损失股东价值,本来账面上的1元净资产,在市场上可以得到5元的估值,而分到股东手里就真的只有1元了。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值率为0.5,采用高分红策略,股东的价值会被强化,本来账面上的1元净资产,在市场上仅可以得到0.5元的估值,那只需0.5元就得到1元的资产,你说谁不爱呢。
这样讲,可能有些朋友,还是不太理解,我给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比如A公司,在没有分红前,公司股价是10元,每股净资产2元,市净率PB=股价/每股净资产=5,那也就是说市场只愿意给5倍估值。
如果有一天,公司老板选择大额分红,分红比例为1元/股,分红后公司的PB=(10元-1元)/(2元-1元)=9,公司估值变为9倍,估值直线提升,市场吸引力直线下降,股价大跌的可能性是不是就大幅增加?
相反,如果B银行,在没有分红前,公司股价是5元,每股净资产10元,市净率PB=股价/每股净资产=0.5。如果有一天,公司大额分红,分红比例为1元/股,分红后,市净率PB=(5元-1元)/(10元-1元)=0.44,前后对比,估值更低,吸引力更足,市场更喜欢了,这就是银行大额分红后,市场更加青睐的原因,之一。”
这是银行股的第一条主线,在红利投资的大时代,银行有能力,且有创造性地(不是所有行业都像银行这样,藏有大量的拨备作风险缓释),进行分红,且银行业整体PB都在1以内,大额分红,越分,股价越香。
第二条主线,好银行,势必迎来估值的修复,目标就是PB迈向1。
同样是在《招行年报的十大真相》中,表舅提到:
“招行过去从50块跌到25块,是因为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放缓,财富管理机构的成长性被阶段性证伪,所以从成长大白马切换到传统的金融企业估值,而当前银行股整体的行情,是在于,一家好的、不良可控、且不作假的、经营优秀的商业银行,pb不应该长期低于1,所以招行从0.7x的pb到0.9x,属于估值的修复,这个进程可能还没结束。”
今天上涨后,招行的PB,涨升到了0.92,离1,还有10个点不到的涨幅距离。
什么是好的银行?
援引的部分,已经说了,就是不良可控、不作假、经营优秀,三个方面。
为什么国内所有的银行,目前PB几乎都在1以下,且有大量的银行,是0.3X、0.4X的PB,也就是,三折、四折的价格,就可以把一家银行买下来?
核心是,市场认为,国内的银行,不良不可控,且资产质量划分存在作假的嫌疑,也就是说,一笔贷款,明明逾期了,人为干涉,给划到正常里去;明明不良了,做个出表,给放到体外去。
就好像一家铺,自己出了个评估报告,说算上的存货、店面、销售网络、品牌价值等等,有100万的净资产,但是,市场认为,你仓库里60万的里,有20万,都是即将或者已经到期的馊,那么,市场评估后,你这铺,就只值,100万减去20万,80万,也就是pb只有0.8。
我不敢给所有的银行打包票,但事实确实是,大部分银行的PB,被打折的太厉害了,即使这轮上涨后,也是深度折价的。
另外,美国的主流银行,富国,PB1.26倍,高盛,1.11倍,美国银行,1.05倍,摩根大通,1.69倍。
我们的好银行,即使不多,也不至于全体PB长期低于1倍,比如外资和公募最爱买的两家行,招行,0.92倍,宁波银行,0.84倍,再涨,也仅仅属于估值修复的范畴。
另外一个角度,中国的银行业,背后的最大股东,还是财政部,还是国资,他们有充分的动机,在风口之下,帮着抬升银行的估值,这是中特估的主线。
在估值修复的逻辑上,外资和内资的判断是一致的,下图,是2023年7月,国常会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后,中信银行A股和H股(紫色)的走势,几乎是完全重合的,即使涨成这样,中信银行的PB,还是只有0.64倍。
第三条主线,大资金的避险或者配置选择。
这块不多说,两块。
如果阶段性,仍然会存在限制卖出的窗口指导,那么,这些银行股,就依然是公募、保险的配置选择之一。
且,高分红下(你别管利润是赚的还是以前藏的),保险等配置户,就愿意放在OCI账户里配,见之前的,《万字长文,保险为什么还在配红利?》,你的分红意愿,就是我的刚兑票息,分红率,比30年国债、比AA+城投都高,我干嘛不买,反正我买了不动,股价波动对我无所谓。
为什么中信被拉涨停?别看听名字是个大块头,其实一只票,长期日均交易只有个把亿,那么10几亿的资金,确实就能拉涨停,没有想象中的难。
这是第三条主线。
另外,多说一句,表舅对政策最大的期待,依然是严控高价存款,压低存款政策利率。
昨天的文章中,有提到,中美的银行,利差都在收缩,而且有个同样的特征,散户都在把活期存款,转成定期存款。
其实,之前美国的银行的日子,要比中国的银行的日子,好过得多,因为,中国的银行,被互联网金融洗礼和侵蚀得很彻底。
而美国的银行,你很难想象,客户的支票账户,存款利率,是0.01%,没错,1个bp,咱们的活期,好歹都有0.35%;另外,美国的货币基金,也是去年开始爆火,23年美国的货基,流入超1万亿美刀,创有史以来最大增幅,你别不信,很多互联网金融创新和产品体验,我们是走在世界前头的。
所以,大家苦恼的事情,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我们的政策工具箱,可能还多一点,换句话说,还是适度地施行利率管制的,这是银行的政策红利的硬底。
$银行ETF华夏(SH515020)$$华夏中证银行ETF联接A(OTCFUND|008298)$$华夏中证银行ETF联接C(OTCFUND|00829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