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日前,美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公司RadNet宣布,已经完成了债务再融资交易,总额超过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2亿)。


在该举措中,RadNet选择将原定于2028年到期的6.79亿美元贷款转换为一项规模更大的8.75亿美元信贷设施,到期日为2031年。此外,该公司还将一笔尚未使用的1.95亿美元循环信贷额度(原定于2026年到期)进行再融资,将其提升为2029年到期的2.82亿美元信贷额度。


RadNet的领导层强调,这些财务举措旨在推动未来的扩张计划。除此以外,此次再融资所获得的资金还将用于偿还6.79亿美元的未偿余额(截至2023年12月)以及应计利息。根据4月18日公告,在减去近1.34亿美元的应计利息后,大约有1.68亿美元将直接分配给RadNet的资产负债表。


资料显示,RadNet自1980年成立至今,已拥有超40年的运营历史,但迄今为止业绩平平。2023年财报显示,RadNet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17亿美元、3033万美元。同期公司账面债务达到18.7亿美元。


回顾往年财报可以发现,虽然公司营收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但与之相比,利润率却持续下降。而此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一脉阳光也存在这种业绩矛盾的情况。


01

背靠医院,业绩矛盾


所谓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Medical Imaging Center),又称为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指独立于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而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超声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并出具影像诊断意见的医疗机构。


在美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已成为成熟的医疗诊断机构,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目前正处于加速扩张时期。据统计,美国的独立影像中心约有6800多个,美国影像市场估计达到一千亿美元,其中40%的市场贡献来自于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


RadNet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公司,每年完成超过700万份影像业务。公司最近因进军休斯顿市场而备受关注,迅速收购了美国第四大城市的13个地点,将旗下门诊影像中心扩展至377家。


按理说这种借力医院的模式下影像机构应该快速发展壮大,但RadNet的业绩却一直存在巨大矛盾。


财报显示,RadNet2019-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10.7亿、13.2亿、14.3亿、16.2亿美元;同期净利润为2344千万、-0.174千万、4431千万、3033千万美元。


2023年RadNet的影像部门创造了16.04亿美元的收入,其中核磁共振成像业务占据公司收入的36.8%,随后依次是:CT检查(16.8%)、乳腺X线摄影(16%)、超声波(12.9%)、X射线(6.5%)、PET/CT技术(6.4%)、核医学(0.8%)。


这里就可以看出,重资产模式是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盈利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RadNet资金承压的关键。作为主营业务,影像诊断设备采购成本高昂,还需要租赁场地、设备运输及损坏等。财报中,2021-2023年公司的购买设备及财产的费用为:1.37亿、1.2亿、1.76亿美元。


此外,影像医生作为高技能人才,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去年美国放射科收入涨幅10%,也成为导致公司的资金压力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拥有员工9700名,2021-2023年包含员工薪酬在内的整体运作费用高达:12.4亿、13.8亿、15.1亿美元。


02

布局人工智能,持续扩大规模


不过,该公司近年来正在转变思路,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2022年,RadNet收购了肺部人工智能公司Aidence Holding B.V. 放射学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公司和 Quantib B.V. 的收购,旨在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肺癌和前列腺癌诊断和筛查的机会。


随后RadNet通过Aidence与Google Health达成合作,开发用于CT成像上的肺结节恶性肿瘤预测技术,以支持肺癌的早期准确诊断。过去一年的财报中,其人工智能部门创造了125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


2024年建设12家全新影像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RadNet近几年还正在致力于建设全新的中心,以应对需要更多容量和接入点的积压需求。公司首席执行官Howard Berger博士预计,2024年将有约12家全新中心开业,有助于缓解积压的需求,但新位置的人员配备是另一个挑战。


Berger博士表示:“就整体产量而言,我们几乎在所有的市场都面临着大量积压。部分原因是由需求造成的,而另一部分是由我们持续面临的劳动力挑战所驱动的。虽然我相信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但这仍然影响了我们释放全部容量的能力。”


建立影像人员培训中心


为了解决人员配备的挑战,RadNet于二月宣布,将与工作力量发展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 JVS SoCal 合作,建立一个培训影像专业人员的中心。


此外,公司还在2023年投资了130万美元用于其操作系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RadNet 相信这样的工具将降低成本,并提高在患者预约、预授权、保险核验和收入循环管理方面的效率。领导人预计,到2024年下半年,将开始在公司的370多个影像中心中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


贷款扩张


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RadNet对于未来的发展状况依旧保持乐观。因此公司希望通过10亿美元债务再融资来推动这一系列计划的执行以及其市场地位的增长。


再融资条款为RadNet提供了灵活性,根据要求,该公司可以选择8.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的固定利率为期限加2.5%或以主要利率加1.5%。与此同时,循环信贷额度也提供了类似优惠的条款,起始利率为期限加3%或以主要利率加2%。


按照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RadNet将按季支付约22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本金,略高于之前协议中的180万美元。


随后,标准普尔和穆迪等知名评级机构对该提议的交易做出了积极的反应,称RadNet的强劲收入增长、竞争定位和流动性是其关键优势。这次成功的再融资标志着RadNet迈向了一个重要时刻,继续巩固其在门诊影像中心行业的领先地位。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桑坦德银行(Banco Santander)、第一资本(Capital One)、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 Bank)、瑞穗银行(Mizuho Bank)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此次交易中共同担任联合承销团和委托牵头行。


03

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如何?


与类似,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一脉阳光也存在同样的情形。2020年至2022年,一脉阳光的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3.8亿元和1506万元,累计超过5亿元。即便在加回了股份支付费用和利息开支后,这三年也仍为亏损。


据悉,一脉阳光影像是2022年中国最大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由多名行业精英于2014年投资创建,专业从事医学影像中心投资运营,医学影像云平台技术开发、医学影像人才培养、医学影像产业链服务。


但不同的是,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CT、MRI及PET/CT的装机量明显不足。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日本和美国的每百万人均CT装机量分别是中国的4.5倍及1.8倍;人均MRI装机量分别是中国的5.0倍及3.6倍;人均PET/CT装机量分别是中国的7.7倍及9.2倍。


再加上各级医疗机构财政支出有限,国内医学影像专业人士有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基层百姓的需求。自2013年以来,国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连锁化、规模化的政策,尤其鼓励在县级行政区设立第三方区域影像共享中心。


虽然目前我国医学影像市场仍然以公立医院为主,非公的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平台则是公立的补充,只占整个市场的2%-3%。但未来这个新兴产业的潜力是存在的。


对比美国影像市场每年规模约1000亿美元,其中近一半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来自第三方的市场,我国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还有大量发展空间。


因此对于海外的第三方影像中心而言,或许版图的扩张已经不是第一要务,如何提高利润率,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更值得思考。那么RadNet将如何利用这10亿美元的资金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