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2年底,全球汽车保有量14.4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约2%,而中国汽车保有量3.19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世界第一,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截止2023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中近77.8%为纯电动汽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些隐患和危机,需要理性决策、科学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体是纯电动汽车,应重视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安全隐患和瓶颈。从科学原理看,化学能电池始终无法解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矛盾,即能量密度高的电池安全性低,安全性高的电池能量密度低。众多厂家在追求续航里程目标时,受用户意愿的影响,不可避免会不同程度忽视安全性的问题。当前,不管是交通事故下,还是充电状态下、高温暴晒下,纯电动汽车燃烧、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之所以还未酿成大面积后果,是由于保有量还不够高。当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0%后,电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机率会大幅增加,地下停车场电车相邻的机率提高,一旦因各种原因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火烧连营的概率大增,危及整幢楼安全,造成的影响会迅速放大,可能带来颠覆性事件。所以,目前纯电动路线不宜再片面追求续航里程,应探寻其他技术路线发展。从能量储存密度看,常温常压下每立方米氢气只有3.2千瓦时,所以,要做氢能汽车必须加压提高能量密度,这将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氢气泄露可能爆炸,不能用在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民品汽车上,只能用在特殊领域。化学能电池中,即使是最新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每立方米300多千瓦时,离汽油的8600千瓦时和柴油的9600千瓦时相去甚远,而且在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导致电路短路的情况下,继续提高能量密度将带来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液体甲醇每立方米储存4300千瓦时,能量密度较高,而且安全性高,运输方便,应该加大甲醇汽车发展力度。相比于电车而言,甲醇是真正的清洁燃料。电车使用二次能源,清洁与否要看电力供应的来源,我国三分之二是煤电,一定程度讲电车只是将排放从城市转移到了火电站,减排功能有限。目前甲醇虽然基本通过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制备,但有实现清洁循环制备的物理路径,即: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无法上网的不稳定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制备甲醇,甲醇燃烧驱动汽车,整个过程基本无排放,还消化了二氧化碳。目前,多个城市已经开始甲醇汽车试运行,这才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汽车,应当鼓励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新能源汽车宜从几个方面思考并制定政策:一是放缓纯电动汽车增长速度,降低地下停车场充电桩密度,严苛老旧小区充电桩的安装要求;二是纯电动汽车要瞄准电车保有量还很低的国家外销;三是加快甲醇汽车发展,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尽快实现实用化;四是探索逐步分离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制定国家标准,成立独立运营电池的电车发展模式;五是尽快完善有关法律体系,明确新能源汽车各种安全事故下承担责任的主体;六是根据各地电力结构,适时制定城市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上限标准,在煤电地区推广纯电动汽车应慎重,在水电地区可适当放宽。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