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用友网络(SH600588)$

最近这段时间,“国产软件一哥”用友网络的投资者们有点烦。


公司先是破纪录地交出了一份22年来首次亏损的年报成绩单,然后在今年一季度又再次出现了利润亏损情况,归属净利润为-4.53亿元。

或许是受这一连串变故影响,用友对应的股价直接从2023年年报公布后首日的12.78元/股,一路震荡下滑至现在的11.75元/股(4月26日收盘)。

不过老实讲,谁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对主打企业服务的用友来说本就是一种莫大的压制。

而且凡是过往,皆成序章。投资更应该看重的是未来。

但问题就出在了这,此次用友在资本市场的反应如此之大,业绩表现不尽人意或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今年年初,刚回归3年的王文京突然选择了辞任CEO一职,并把“控球权”又交给了让用友网络和资本市场都曾失望过一次的“老将”陈强兵。

这就使得投资者不仅对当前的用友业务产生了质疑,更对长远的未来管理表现了一定的担忧……

二次上任CEO,陈强兵想要“快利润”还是“慢增长”?

为什么资本市场能对一个上市企业的管理层产生质疑?

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从2001年成功上市,到2018年云服务转型落定,实现营收77.03亿元,同比增长21.44%;归属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57.33%。用友网络的创始人王文京用近30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完美的职业履历表。

或许是看着用友已经走上正轨,又或许是临近退休年龄,所以在2019年初,王文京主动辞任了CEO职位,交由“接班人”陈强兵接棒,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但没想到的是,2019年陈强兵上任,结果当年用友的营收增速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2018年的21.44%滑落至10.46%。随后到了2020年,其净利润增速甚至又开始了负增长,为-16.7%。

这也成了现在投资者们质疑陈强兵管理能力的根源所在。

随后,王文京“被迫”回到了管理一线,重新兼任公司总裁。只不过这一次,已临近60岁的王文京没能再力挽狂澜。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用友的营收增速为5.77%,净利润增速为-541.28%.


尽管这背后有疫情、宏观经济走弱等大环境影响,但无论怎样,在业绩出现22年来的首次亏损,且“主心骨”王文京又在2023年年报公布前辞任CEO,只留下一个有过“失败前科”的陈强兵,资本市场对于用友网络的不信任情绪,自然就被烘托到了顶点。

在这种情况下,陈强兵想要打破内外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业绩说话,改变现在用友网络利润亏损的现状。

那么这个问题难不难呢?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就是一个代价取舍的问题。

对于利润亏损的问题,用友在2023年报中提到:一是受营收增速放缓影响。

放缓的原因是用友在去年进行了业务组织模式升级,大型企业客户业务从以地区为主升级为以行业为主的组织模式,使得这部分占总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增速放缓至4.3%,暂时拖了后腿。

但同时年报也提到,用友千万级以上项目签约金额实现同比增长71.1%。不过,由于大项目实施周期更长,收入确认周期也更长,且2023年的大项目签约又多集中在下半年,所以收入增速也受到上述签约结构的影响。

而巧合的是,今年一季度用友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61%,为近六年来同期表现最好。因此,现在唯一阻碍用友营收增长的就是交付和新订单增速了。

二是受公司营业成本与费用增加较多影响。原因是公司在去年两年间加大了战略投入,使得员工规模快速增加,2023年平均人数较2022年增加了1896人,导致工资薪酬同比增加较多。

此外,以地区划分改为行业模式后,业务人员原先本地就可以解决的,现在需要出差进行销售活动,从而带来了用友差旅等费用增加。同时,增加较多的还有外包成本。

如此看来,在财务端扭亏为盈的解决办法很简单——降本增效。

最直接的就是裁员。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用友网络的员工数量为23156人,较2023年底减少了1793人。

当然,用友对于降本的开始,并不仅仅集中在人效方面,从去年模式升级开始,如果此次用友BIP的行业解决方案成熟了,未来就不仅可以降低自己的实施成本,同时还能够使生态伙伴的成本降低,有更多的实施公司来做,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可问题在于,和彼时的SaaS订阅盈利模式相似,其前景想象力是美好的,但是从市场教育到全面落地接受却要经历漫长的曲折。而且用友的营收大头来源于大客户,但大客户的需求一般都个性化,上线时间长且多要经过本地化部署,相当于传统行业的重资产部分,成本费用高而利润低。

所以有业内人士透露,最近用友又把此前组建的23个行业事业部合并缩减为了16个,同时新增了部分地区事业部,大有放慢升级脚步的趋势。

另外有意思的是,虽然用友进行了裁员,但其一季度的三费却并没有减少,比如销售费用只是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高增速下滑至了11.09%。这可能与裁员成本的抵消有关,所以用友的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只是实现了同比减亏,盈利转正的希望还要留到全年。

从这个角度看,用友网络和陈强兵的利润扭亏为盈任务似乎并不困难,但为什么不少投资者却依然信心不足呢?

原因很简单,在裁员之后,用友同样也要承担着内部管理混乱、产品口碑以及对客户销售服务体验下降的品牌风险,这是陈强兵所必须要做出取舍的问题。

毕竟在这方面,不只是脉脉员工爆料,此前就有媒体透露;用友“工作15年以上的老销售纷纷离职,除了工作经验10年左右的销售,剩下的就是工作两年左右的新销售,其中间断层十分明显……导致客户交付体验非常差。”

此外就是对外包服务质量体验和用友近年来产品的吐槽。

有股民大v对用友的产品精辟总结为:大而全,大而不强。“大型软件项目有销售、咨询、产品、二开等环节,但用友全都自己做。这种封闭的产品体系,分散了管理精力,导致很多产品和二开做的不好……”

当然,由于第三方平台或媒体的爆料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我们不宜妄下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北用友,南金蝶的ERP格局也在面临着内外多方面挑战,所以对陈强兵来说,现在究竟是追求“快利润”还是长远“稳增长”,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研发投入资本化,用友网络的硬实力能否够打?

再从行业视角来看,为什么用友网络宁愿顶着营收放缓、利润亏损的压力,也要进行组织模式升级?

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众所周知的,顺应新时代大型企业集团“更懂业务场景”的客户需求,破解此前以地区组织为核心去服务行业大客户时,而存在的技术服务不到位、响应级别不够高的服务质量问题。

二是为了应对在新技术和新需求场景下,企业服务领域越发激烈的同行竞争。

在这方面,从金蝶的徐少春“挥锤”砸掉服务器,扛起云化的大旗开始,企业服务行业就已经进入了经验服务派和新技术派融合发展的时代。比如在企业协同领域,先后诞生了钉钉、飞书和企微;在OA领域,有泛微、蓝凌Landray;在记账方面又有云账房、慧算账等等,这些在企服细分垂直领域的企业,无疑都和用友在应用上形成了直接的竞争。

可以说,在带动商业化盈利方面,现在可能不是企服玩家们最好的时代,但是在AIGC、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刺激下,却是企业服务应用集中爆发的好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着大而全的集成优势的用友,也开启了自己的3.0数智化时代,主要抓手为融合了行业经验和技术硬实力的BIP。

经验方面,对用友来说无须担心。虽然在高端ERP软件市场上暂时还比不过SAP、Oracle等海外厂商,但是在国产方面,用友却是当之无愧的“国产一哥”。截至到2023年底,用友的一级央企新增签约10家,累计签约37家。

唯独有争议的是技术方面。

倒不是说,用友的技术太落后了,相反,用友的研发投入转化实在是太猛了,以至于被不少投资者怀疑有粉饰报表的嫌疑。

近三年来,用友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54亿元、29.3亿元和32.1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6.4%、31.63%和32.82%。对应的,截止到2023年底,用友的研发人员高达895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5.9%。

其中受到质疑的是,用友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从2021年的35.9%一路飙升至了2023年的50.1%。特别是在2023年,用友的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6.05亿元,但同时资本化研发投入却达到了16.1亿元。


那么啥是资本化研发投入?具体来说,研发投入包括费用化投入和资本化投入两部分。资本化投入需要同时满足以下特定条件时,才会在财务上被确认为资产而不是费用,随后再按照受益年限进行摊销。

主要包括:1、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支出必须能够使无形资产达到使用或销售的阶段,而不仅仅是在概念上的可行性。2、具有完成无形资产并使用或销售的意图:企业必须有明确的意图,证明其开发的无形资产将用于自用或出售。3、预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入。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或其他资源支持来完成无形资产的开发,并且有能力使用或销售这些资产。5、支出能可靠计量:企业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与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相关的支出。

很明显,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但现在用友却达到了50.1%的研发转化占比,这就相当于随机买彩票,结果却是买两个必中一个,着实猛的让人有些害怕了。

毕竟,如果将用友的这部分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恐怕公司早在2021年可能就要迎来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了。

此外,或许是因为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同时提升,用友的无形资产也在2023年达到了38.72亿的新高。这也意味着后续用友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也会越来越多,同样也会吞噬更多的利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用友和市场客户,以及生态伙伴们三者共赢的破局方法就是,将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成果落地展示给市场,以减少摊销年限。

那么究竟是骡子是马,我们都不妨再敦促一下用友和陈强兵们能尽快拿出研发成果,回应投资者们的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