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ST工智(SZ000584)$   

非投资建议,仅信息收集描述,研究一下,谨以记之,以备自己日后“复习”之用。欢迎股友留言指正和补充遗漏信息,以便大家一起参考,再次更新时也可以加入相关内容(可以保留署名权,嘿嘿)。



一、前世-(业绩一直难有起色、屡次被转手卖壳)

19806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成立,中间陆续更名改制为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大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科、工、贸产业集团,但其实后面主要是经营宾馆服务以及商场零售为主。并于199511月成功登陆A股市场,股票简称蜀都A。由于成都本地商业竞争激烈,蜀都A上市后很快就陷入困境,开始到处寻求重组方,成为重组专业户。蜀都A管理层们每天的主要精力就基本放在为资产重组的准备工作上:清理资产,夯实资产,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仅1998年该公司核销资产1亿多元,计提坏账1亿多元,公司净资产从6.5亿元降为3亿多元。同时,蜀都A的高管马不停蹄地与潜在的重组方进行着一场超级接力赛式的谈判。仅在2000年和2001年就和60多家公司进行过重组谈判。

20031月,蜀都A经过70多个重组相亲,终于成功迎来了自己的“白衣骑士”-缪双大控制的双良集团。蜀都A的控股股东成都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及一些当地国资股东将手头总计29.99%的股份以1.3元/股总价7887万的价格将股份转让给双良科技,双良科技成为控股股东,实控人变为缪双大。虽然两者联姻最终成功,但其实这门亲事双方也曾差点错过。202211月,修空调出身的缪双大在蜀都A忙着跟别人相亲的时候,带着一干人等到都江堰进行投资考察。并通过双良与当地政府签下了在都江堰投资建双良工业园的初步投资协议。拟投资2亿美元在当地修建一个占地500亩的双良工业园,主打年产5000吨的氨纶纤维项目和年产3.6万吨的BOPET薄膜项目。婚还没订,聘礼先下了,后面的事自然水到渠成,很快不到两个月,双良就成功接手蜀都A并承诺将本公司拥有的氨纶业务及相关资产注入蜀都A,使蜀都A的主营业务扩展至氨纶生产领域。(当时双良集团3大主流业务中央空调、环保锅炉、智能化立体停车设备,并不包含氨纶业务,其氨纶业务是在2001年才开始介入的,看着是借着都江堰项目一鱼两吃,既发展了产业又通过上市融资圈到了发展的钱,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感觉,又有点借鸡生蛋、风险你担的感觉,反正双良进可攻退可守)

20038月,控股后的的双良科技采取了资产置换方式,将江苏双良特种纤维有限公司70%的股权与蜀都A部分应收账款和蜀都大厦49%的股权进行置换,置入上市公司的双良特种纤维70%的股权评估值为1.2亿元,从上市公司置出的应收账款的股权价值合计1.1亿元。自此,蜀都A正式变身为一家氨纶生产公司,并更名为舒卡股份。

20048月,舒卡股份出资8261万元从双良集团手里收购了江阴舒卡纤维有限公司60%的股权。200511月,双良故技重施,与上市公司再次进行资产置换。双良科技将四川恒创特种纤维公司75%的股权置入上市公司,置换出蜀都大厦46%的股权和应收大厦公司款项2523万元,置换资产价格评估值为1.1亿元左右。200610月,舒卡股份通过非公开定向增发募资资金,以1.3亿元的价格从双良科技收购了江苏友利特纤有限公司75%的股权。20081月,舒卡股份完成8.1亿元的非公开增发,资金全部投向控股公司的氨纶生产。借助资本市场,双良科技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将蜀都打造成了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的氨纶生产企业,并于次年更名为友利控股。(可以说,双良科技通过资本运作,两次资产置换、一次收购、一次定向增发,顺利把旗下微利甚至亏损的特纤资产成功卖给上市公司,实现了一鱼多吃)

2014年,随着国内氨纶产能快速扩张,下游需求疲软,市场供应大于需求,氨纶产品的销量及价格都急速下滑,而友利控股的氨纶产品经营也日暮西山,业务陷入困局,因此“卖壳”也就自然被提上日程。201412月,友利控股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20155月,友利控股抛出震惊市场的96亿元重组案,宣布置入中清龙图股权等值部分。最后由于中清龙图的核心产品《刀塔传奇》涉及著作权、商标专用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方面的诉讼,最终重组失败。(由于重组没成功,也就不在这种重组上浪费太多笔墨了),一心只想卖壳的大股东,无心经营,公司业绩自然难言乐观。

2017年初,陷入经营困境的友利控股终于等来新主,其与无锡哲方、无锡联创实施“三方交易”重组,后两者以17.7元/股(彼时股价才11元左右)的价格合计受让江苏双良1.83亿股,占总股本的29.9%,交易总价32.4亿元。交易完成后,艾迪与乔徽入主,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这个一个典型的“杠杆买壳plus”模式,乔微、艾迪通过“有限合伙+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的方式,以约0.47亿元的出资额取得了价值32.40亿元的股权及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杠杆倍数近68倍。收购完成后,友利控股迅速更名为哈工智能,并通过密集并购及置入工业机器人资产,将主业从氨纶切换至智能制造。

20175月,彼时还未完成更名的友利控股就在新股东的主导下9亿元收购了天津福臻,天津福臻专注于汽车车身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面向燃油车。其后哈工智能又陆续以1.08亿元拿下工大特种机器人15.6977%股权、5.66亿元取得瑞弗机电100%股权、4694万元拿下宝控智能46%股权、4870万元取得柯灵实业60.88%股权、7140万元收购智新科技13.47%股权等并陆续投资了多个产业基金,这一系列眼花缭乱高达25亿的并购及投资为公司积累下了高达10.18亿的商誉并埋下了日后的雷。在买买买的同时,新股东还将原有的氨纶业务、以及常州珏仁实业、蜀都房地产等房产业务加速剥离。不过,上述资产腾挪未能“拯救”业绩。2020年,刚过业绩承诺期的天津福臻业绩开始变脸,净利润就出现了大幅下滑,实现净利约为3902万元,2021年,亏损约1.04亿元。2022年,亏损约1.67亿元。(A股熟悉的节奏啊,前期做大业绩,然后通过后期的亏损,将前期的业绩全找补回来了)。2017年至2022年,哈工智能营业收入一直在17亿元上下跳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亿元、1.2亿元、0.41亿元、0.06亿元、-5.88亿元和-7.43亿。到2022年已经是难以为继了。

2021年,哈工智能再度切换赛道,拟8.4亿元收购江机民科70%股权,宣布向军工领域转型,然而公司在支付2.9亿元后,却没有在规定日期继续完成70%交易价款的支付,从而违约,后续公司根据补充协议的约定于2022年计提了8800万元预计负债。

二、今生-(缺陷吓退两个会计事务所)

2022年,转型军工难言乐观的情况下,哈工智能希望通过出售资产回笼资金加快转型,包括前几年刚收购的机器人公司。6月,公告出售海宁哈工现代机器人有限公司30%股权,12月,其与苏州福臻签署了《投资意向书》。公司拟向苏州福臻出售所持有的天津福臻100%的股权。但5个月后,苏州福臻决定终止收购天津福臻事宜,此次交易终止。

202328日,哈工智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西鼎兴矿业有限公司70%股权和江西兴锂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并拟向艾迪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用哈工智能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控制标的公司的含锂瓷土矿资源,快速进入新能源上游含锂瓷土矿采选领域,未来还将积极探索向下游碳酸锂生产业务的延伸路径,在原有智能制造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对新能源板块业务的切入,打造上市公司“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在天津福臻的基础上进行新能源车转型,而非要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后来转念一想,也是,天津福臻再转型再优秀都是自己体内资产了,费大力气,还增值有限。这样直接外部资源一买,当场就能吃的肠肥肚圆,谁还费力气内部搞转型)

20234月,继上年大额商誉减值计提3.33亿后,哈工智能再次计提商誉减值及资产减值3.25亿,而且还确认投资收益-1.4亿元(主要是投资6.5亿的4家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后,2022 年期末余额为 4.2亿,所以确认投资收益-1.4亿),这一下,会计事务所不干了(你这搞花活搞的太厉害了,老子没法替你背书了),会计公司认为上述四家企业均为股权投资平台公司,账面存在大量权益性投资、大额往来款项以及大额增资意向金,由于审计范围受限,所以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无法确定上述真实性,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审慎性原则,为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因此,哈工智能带帽成为ST工智。

202312月,ST工智业知道4家股权投资平台公司可能还是很难过审,所以,提前对相关公司进行处置,但是,可能清理的进展不如预期或者收回的资金有限,又可能又是大额亏损计提,所以跟天衡会计事务所联系后,人家天衡会计事务所直接表示:能力有限,没法接单。

202312月中旬,被天衡抛弃了的ST工智,心急火燎的确定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年审会所。然而立信可能在初步了解了ST工智相关情况后,于20241月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也打起了退堂鼓,回复无法承接其公司年审工作。不得已,ST工智又与前期招标沟通过其他候选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并最终确定亚太会计所为年审会所。(这一系列的更换会所受挫的事下来,就可以侧面反映ST工智内部的雷快捂不住了,先是合作多年的会所撂挑子,后是专业的会所初步了解后就退出,其缺陷可见一斑),而管理层则直接质疑ST工智是否有买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的嫌疑(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那接下来就看ST工智怎么把这块稀泥给和过去)

20241月,公司预报2023年亏损3-4个多亿,肯定又有商誉计提及资产减值计提,还有,作为一个智能公司,能被电信诈骗292.5万欧元,只能说明这智能有点假。

三、未来展望-(转型+摘帽难言乐观)

1,人工智能大火的今天,哈工智能顶着哈工+智能两块金子招牌,不忙着发掘主业,讲好故事,竟然忙着转型矿产,就说实控人,你讲故事都不会讲,吃x都奔着凉的去了。另外,本身收购的时候就属于大杠杆收购,说明实控人财力有限,像皮带哥那种杠杆天才毕竟少见,所以,不看好这种财力有限的实控人能玩转ST工智,毕竟,资本市场,多少大鳄都盯着呢,一旦有点血腥味,立马能让你永沉湖底。所以,在现实控人主导下的转型并不乐观。如果引入新的有实力的实控人则另当别论。

2,从年报的角度来看,连续两个会计事务所临阵退却,且有监管层密切关注,其操作空间十分有限,根据预报,资产减值+商誉计提基本上还有,估计为了不引起幺蛾子,会对投资那块的业务暂时停止资产减值,糊弄过去,这样会计事务所也好交代,毕竟,都盯着它呢。而且今年再计提个3-4亿,净资产基本上所剩无几了,接下来几年就会是真真正正面临着披星戴帽后的保壳了。

四、重点提示(供自己日后参考)

1、名字很高大上,概念很多,工业机器人+AI智能+特斯拉+军工+锂电池+机器视觉+减速器+顶级高端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牛散介入等,但所有的概念,可能在实控人眼里都不太行,如果能行,也不至于要买矿转型了,要么是实控人眼光有问题,要么就说明主业确实乏善可陈,所以需要转型。不管是那个问题,对工智来说是个减分选项。要说大股东质押套现啥的,不太现实,毕竟当年17.7接手的,虽然没花多少钱,用的杠杆,但毕竟还是钱,所以,说质押套现的套路,基本不怎么可信(但是当年花了25个亿买了那么多资产,有多少是内部左手倒右手就不好查了,不过就算25个亿都是倒手,离收购的成本32亿元还有很大距离,所以,不用担心大股东逃跑的问题)。

2、牛散F4魏巍、李东磷,毛幼聪,魏娟意齐聚,在232季度已经开始入住并不断加仓,成本应该在4.5元左右。从历史数据来,魏巍属于领头人,他先进,后续3位慢慢跟进,喜欢慢牛股和潜伏重组股。对于价值股可以长时间作战,持股周期常以年为单位。偏好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科技等朝阳行业。

3、一家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业务涵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三大板块。近20亿的营收,而且在手订单还有25个多亿,却只有25亿市值,这要是随便放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估值都得上百亿吧,但是ST工智是真奇葩,只能说实控人的管理和合规性方面的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太多太多了。

4、公司还不错,只是被人玩坏了,本身3元左右的价格有了一定可以赌的价值,唯一担心的点在于年报后的监管层的跟进问询,是否会继续非标,是否会带星,想摘帽,很难,因为2023年的年报计提几个亿的情况下,仓促上阵的会计事务所出个完全无保留意见,那就是摆明了要给证监会上眼药,找死!所以,今年ST工智比较合适的操作和态度就是:我承认,我有错,我带星带帽,今年好好改造!

所以,综合来看,感觉年报出来后的震荡才适合介入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