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离

发布 |消费纪

声明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复制再发布


失宠的阿迪和耐克们,未来的增长在哪里?

作为一个拥有14.1亿人口、126.06万亿GDP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向来是不少国际运动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4926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989亿元。

相比曾经,阿迪耐克等全球巨头失去了优势,中国本土品牌占据了前20大品牌中约60%的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爱国情绪的高涨和政府对体育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与国际品牌展开竞争。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际运动品牌的品牌效应会越来越小,更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和行为,而不只是所谓的名牌!

此外,中国市场的两极分化趋势,即高端市场和平价市场的分化,以及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差异,特别是年轻一代和50岁以上人群的消费特点。

在此背景下,如何拓展好中国市场成为了全球业绩的关键点。

近日,不少国际运动品牌发布2023年度财报数据,单从中国市场的增长来看,还是赚得盆满钵满。

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7年的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连续三个季度保持“有质量的增长”。

去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实现营收31.9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9.67亿),同比增长8.2%,若剔除Yeezy(椰子)影响,同比增长14%。

其中,第四季度,大中华区贡献营收6.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2.43亿),同比增长36.8%。

简而言之,阿迪达斯一年在中国赚了快250亿。从数据看阿迪达斯中国地区业绩增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市场增速。

老对手耐克,近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也很好。

2024财年第三财季(截至2月29日)报告显示,耐克实现全球营收1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6.36亿),其中大中华区实现高质量增长营收达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56亿),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6%,保持六个季度连续增长。

另一边,2018年才进军中国市场的ON昂跑,去年亚太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大涨75.9%至1.41亿瑞郎(约合11.25亿人民币),是ON昂跑当前增长最快的地区市场。

原本进入中国5年才开了12家店的ON昂跑,去年一年新开10家店,加速中国市场布局意图很明显。

运动且时尚是整体运动品牌的发展趋势,今天的消费者既需要科技满足基本功能,又需要设计和裁剪带来的时尚感。

昂跑凭借其创新的CloudTec专利技术,提供了高性能的跑步鞋,满足了消费者对专业跑步装备的需求。同时昂跑与费德勒的合作,与其他品牌的联名,这些合作不仅为昂跑带来了专业背书,也吸引了更多的运动爱好者和时尚消费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多元化

当前的消费者在购买运动装备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昂跑通过推出不同场景下的运动产品,如日常休闲、户外、网球以及训练等产品线,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昂跑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如跑步市场的增长和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从而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活动。

还有因为瑜伽服大火的Lululemon,去年在中国更是狂赚70亿。

2023年全年,Lululemon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9.64亿美元(约合69.6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7%,创下近三年以来的增速新高。其中,第四季度,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同比大涨78%。

同时,因为偏高的价格单,和同类型的竞争愈发激烈,Lululemon也开始关注下沉和男性市场。

门店扩张至二、三线城市

Lululemon在中国的门店扩张策略中,已经开始进入二、三线城市,如福州、海口、青岛、西安等,这表明品牌正积极下沉至更低线的城市,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重视男性业务

Lululemon开始重视男性业务的发展,男性产品收入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增长,这表明品牌正在寻求在男性消费者市场中的增长机会。

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下沉战略旨在扩大其影响力,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并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除了以上实打实的国际运动品牌之外,被安踏“花钱买买买”的Salomon、始祖鸟、迪桑特、斐乐等品牌,在中国的表现堪称“起死回生”、“蒸蒸日上”。

虽然没有确切的营收数据,但是从一些媒体报道可略窥一二。

此前,Salomon中国区负责人曾在36kr的采访中透露,2020-2022年,中国区收入增长率达 3位数,增长高于全球,其中鞋类占比在70%以上。

过去,Salomon在鞋圈不仅是小透明,还是被嫌弃的存在,因为又丑又贵,被吐槽为“中产足力健”,无人问津。

2018年被安踏收购后,Salomon开始走“花路”,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一鞋难求”的局面。

堪称鞋界“苹果”、“乔布斯”,断货现象频发,二级市场溢价2倍,代购涨到2350元还需要排队。

也正是因为这些品牌从影响力到业绩,在中国市场的突增猛进表现,吸引了更多资金资源投入,多数品牌选择“重仓”中国。

毕竟,数据不会说谎。

只是,对于拓展市场,各家选择的竞争策略,却各不相同,都试图基于此前的经验,摸索出一套防止对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方法论。

根据不同品牌的市场定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如阿迪达斯、耐克、斐乐这般走大众消费路线的,一类是如Salomon、始祖鸟、迪桑特这类走小众专业路线的。

当然,无论是大众化亲民形象,还是专业化高端形象,在市场竞争方面,总会“狭路相逢”。

且消费市场日新月异,新消费品牌朝生暮死者不知几何,这些国际运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征途,如果没有“三板斧”,也确实难以长期发展。

具体而言,各家“三板斧”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考量。

1、阿迪达斯:本土化策略为先,主攻年轻消费群体

作为全球三大战略重点市场之一,阿迪达斯在中国一直强调“本土化策略”,包括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多方面,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理念。

比如建立本土化的研发团队、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放权中国管理团队、结合国潮元素推出系类产品等。

一个例子是,在中国2024农历龙年,阿迪达斯推出“新中式”联名系列,以中国“新年红”为主色,设计多款“龙年限定”产品,掀起一波热潮。

新上任的CEO古尔登,更是亲自访华表示对中国市场的极度重视。

另外,随着00后Z世代踏入社会,90、95后成为中流砥柱,年轻消费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争夺年轻人就是争夺未来市场。

所以阿迪达斯作为进入中国超20年的国际品牌,在新兴小众运动品牌冲击下,一直在试图与年轻人“接轨”,跟上年轻人的“快节奏消费”。

并且相对于中年群体,阿迪达斯的品牌号召力更倾向于年轻人。

比如在产品上,Samba系列引发众多年轻人的关注,TikTok上#adidassamba#话题超过10亿次观看量。

2、耐克:加速扩张社交电商,直播拓展零售边界

按照如今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线上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方式,也成为品牌必不可少的渠道布局。

然而,除了淘宝、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之外,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电商、兴趣电商平台兴起,品牌也需要考虑在这些社交电商平台的投入。

在中国市场,耐克则是把扩张社交电商作为重点品牌策略在进行布局。

秉持“消费者在哪里,耐克就在哪里”理念,耐克在抖音布局全球概念门店直播矩阵,拓展零售边界,以会员为中心,打通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在线上渠道创新运营生态方面,重点突破。

3、ON昂跑:重视线下直营门店,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近些年,帕梅拉、刘耕宏等跳槽出圈短视频、直播时不时冲上热搜,越来越多的主播投身健身赛道。包括健身镜、居家健身用品的热销,都表明,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运动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宣言,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代人的新奢侈品。

作为中国新兴运动品牌,ON昂跑一直是以高端形象示人,虽然表示奢侈时尚品牌,但是确实是一个高端运动品牌。

在中国市场,ON昂跑选择了向DTC——直面消费者的自营模式转型,这也是为什么ON昂跑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只有六年,但中国已经是品牌在全球开设门店最多的单一市场。

在其他地区,ON昂跑目前只有10间零售店,其中有5间在北美,有4间在欧中非市场。

在中国,则有22家直营门店。

直营之外,ON昂跑还通过和买手店合作,进入东北、江浙沪、西北和中原地区的多个二三线城市。

也就是说,兵分两路,ON昂跑一直致力于在线下向消费者“刷脸”,尤其是通过直营门店树立高端品牌形象。

4、Salomon:打造轻度户外标签,构建品牌“圈层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超过75年历史的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在滑雪、高山越野跑等领域有着不错的口碑。

2019年,Salomon母公司亚玛芬被安踏收购后,开启全面在华拓张之路。

原本,Salomon是一个重度户外品牌,在户外运动装备上的专业性行业无出其右。

但是,品牌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专业级的用户终究还是少数,对于拓展消费者渠道而言,走大众路线更为正确。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目前流行的是露营等轻度户外活动,整体市场处于孕育阶段。

所以Salomon反其道而行之,竞争策略方面尝试“去专业化”,凭借城市休闲和露营风潮建立自己的独特路线。

需要主义的是,轻度户外之外,Salomon特别擅长运营“圈层文化”。

所谓的“人以群分”,Salomon通过山系潮流、飞盘、马拉松、腰旗橄榄球、棍网球、越野跑、滑雪等兴趣圈层,举办线下活动及赛事,建立并持续维护属于自己的圈子。

相比与在社交平台的种草,“圈子”的营销力量显然更强大,也更精准。

圈子之间,人和人的情感连接更为紧密,行为也会更加趋同。比如,一个飞盘俱乐部里有人买了某个牌子的运动鞋,其他人也会主动了解这个牌子,甚至直接下单同款产品。

5、始祖鸟:打造运动届的“奢侈品”,从户外圈进入时尚圈

2019年,安踏收购亚玛芬,同手旗下始祖鸟也归为所有。

在中国市场,始祖鸟的产品、营销和门店铺设方面向奢侈品牌看齐,从户外圈迈入时尚圈,不断强化高端调性。

为让“高不可攀”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始祖鸟博物馆”系列营销手段玩的不亦乐乎,还在上海恒隆广场开设新店,成为这座奢侈品地标第一个且唯一的户外运动品牌。

门店越开越大,越开越多。

通过入驻顶级商圈和潮人明星带货,搞远离城市的深度体验,拉拢高净值用户,现在始祖鸟已经是“中产三宝”之首,位于国际运动品牌“鄙视链顶端”。

所以,在亚玛芬63亿美元赴美上市之后,媒体宣传都选择采取“始祖鸟母公司”的标签,因为始祖鸟的title科比亚玛芬知名度高得多。

至于被安踏同时收购的迪桑特,则是主打大众运动和滑雪,主要匹配普通消费者。

实际上,在安踏“买买买”的版图中,各品牌分工明确。始祖鸟是“奢侈品”,收割“好大哥”;Salomon针对城市小资青睐的轻度户外;斐乐则是和安踏母品牌一起,守住基本盘。

说到斐乐,算得上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后,起死回生的货国际品牌中的典型。

收购前,FILA在中国只有50家门店,亏损高达3218万。

收购后,安踏对FILA“改头换面”,重新回归“运动时尚”的品牌定位,且批发改为直营模式。

2023年上半年,FILA贡献了整个安踏体育41.3%的营业收入,其收入占比已接近安踏母品牌。

分析斐乐的中国市场竞争策略,从追赶者到行业标杆,斐乐之所以能打“翻身仗”,除了常规的奢侈品联名、跨界之外,离不开内部的品牌裂变,包括针对高尔夫市场的FILA GOLF和针对潮流市场的FILA FUSION系列。

最后,无论这些品牌选择何种路径,最终都是,不同路径,殊途同归。

这几年,国际运动品牌重金投入中国市场之外,国内本土运动品牌也借国潮之风和新消费之风崛起,像是李宁、特步、安踏在内的国产品牌,也经历了种种创新开拓,牢牢占据基础市场份额。

对于中国市场,国际运动品牌势在必得。

以ON昂跑为例,其明确表示要在未来三年扩大中国市场的覆盖范围,计划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提高到10%。而根据2023年财报,ON昂跑中国所在的亚太板块的净销售额占比仅为全球市场的7.9%。

野心不小,口气不大,都盯着中国市场蛋糕。

然而,分蛋糕的人多了,市场就不够用了。

对于阿迪达斯、耐克这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品牌而言,面临着品牌老化的挑战,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爆款”,阿迪达斯、耐克的“冲浪”速度无法跟上节奏;

对于昂跑、萨洛蒙、始祖鸟这种新兴小众品牌而言,面临着的是破圈的持续性,如果无法维持消费者一时的热度,后期增长尾部流量有限。

从市场规模上来看,中国体育服饰的确一直处在增长态势。

但是各路国际品牌想要分一杯羹,那就需要考虑各自选择的竞争策略能否打动消费终端。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