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白酒和新能源的新概念题材将爆发
合成生物”概念爆发!“合成生物”是什么?未来的石油、上帝之手、万物皆可合成?第四次产业革命。风投涌入未来15年产值达30万亿元
黄斌汉21小时前 · 《简单学之资本密码》著者IP属地:北京
关注
摘要:全球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预计,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由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折合人民币约28.96万亿元,且可以继续无限扩张。
正文:
五一长假前,合成生物概念掀涨停潮:川宁生物(301301)、富士莱(301258)、溢多利(300381)、圣达生物(603079)、蔚蓝生物(603739)等多股涨停。
“合成生物”是什么?
合成生物学诞生于21世纪初,是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和信息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领域。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是一种底层技术,可以应用在医疗医药、农业食品、环保、能源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全球管理咨询巨头麦肯锡预计,未来全球经济活动中60%的物质产品可由生物技术进行生产,在2030年至2040年期间,合成生物学技术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第四次产业革命: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
未来的上帝之手:合成生物就像是“上帝之手”,万物一切皆可合成。
未来的新石油:过去很多产品制造都是以石油为根基。合成生物技术出现之后,各行业各业的产品皆可合成。甚至可以合成石油,永不枯竭。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就可以把藻类改造成类似石油、煤炭一样的能源。乙醇就是目前生产规模最大、应用程度最高的可再生生物液体燃料之一。
当今世界,石油是战争的原罪,可以说谁能够真正的控制的石油,那么谁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因此强大的国家都会去主动的控制石油,甚至是不惜发动战争。藻类改造成类似石油,目前成本仍比较高。但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比较成熟的合成生物应用包括L-丙氨酸等化工产品、人造肉、护肤品原料角鲨烷,以及部分药物中间体等。理论上,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许多产品都有望以“生物基”取代“石油基”,“人造蛋白”等食品原料的制造方式也能减轻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在碳中和的背景下,这正好迎合了市场需求。
人类最早的合成生物
2000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生物技术——发酵。尽管先民们并不了解生物本身,也不了解微观世界,但那时人们就知道自然界中有一个现象,把粮食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发酵出酒精、奶酪和红酒等副产品。所以站在时间维度上,人类一直把生物当作一种技术。
直到上世纪70年代, DNA 被发现才意味着人类开始从分子层面了解生物真正的奥秘和构造。合成生物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含基因工程在内的生物工程等技术去合成新产品,例如生产抗生素、胰岛素等。
所以合成生物整体是一直发展中,不是一个突然的概念产物。换个名字,炒起来可能更好些而已。不过合成生物,确实万物皆可合成,不断的去尝试。
巨大的应用场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4万亿元。中国还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涉及消费的鞋服饰品、美妆个护、食品饮料、宠物等行业,产能全球领先。这意味着原来大量使用石油化学合成物的消费场景,可以替换成合成生物。
尼龙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但传统的化学合成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如今,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能实现生物基尼龙的发酵合成,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
合成生物:一场堪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科技革命
据SynBioBeta统计,2018-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完成了1039个投融资事件,蓝晶微生物、微构工场等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其中,蓝晶微生物以19亿元的融资额刷新了国内合成生物领域的记录。
最近,蓝鲨消费跟蓝晶微生物、百葵锐等一众合成生物企业交流后发现,合成生物有可能让中国爆发一场堪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科技革命。百葵锐创始人章家泉告诉蓝鲨消费,合成生物目前主要中美在PK,基础研究方面美国比中国领先3-5年,应用方面中美齐头并进。他认为,中国大概率能反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综合来看,“合成生物”受市场关注,但炒作方向主要指向应用规模化上。即“合成生物”概念中,产业空间需求越大,相关公司受益就越大。目前来看,主要是市场概念题材异动,题材 炒作波动较大,注意市场风险为宜。

$鲁抗医药(SH600789)$$隆平高科(SZ000998)$#美股人造肉概念大跌,A股反而大涨##蔚蓝生物七连板,合成生物成色几何?#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