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中国建筑集团下属的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兴业”,股票代码00830.HK)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建筑行业下行的双重挑战,因此正尝试在业务方向上进行转型。

中国建筑兴业副总裁朱敏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正在推动建筑与能源的进一步结合,即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通过这种方式,让传统建筑变成可以发电的节能建筑,从而推动建筑从耗能向产能、节能转变。

中国建筑兴业是幕墙领域的龙头企业,其幕墙业务遍及5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43个城市,累计承建1000余座建筑幕墙项目,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的双曲幕墙来自中国建筑兴业。2023年,中国建筑兴业主营业务收入86.66亿港币,同比增长13.0%,股东应占溢利为5.8亿港币。

但如同大部分建筑类企业一样,中国建筑兴业的幕墙业务正面临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朱敏峰用“普通幕墙竞争惨烈,高端幕墙寥寥无几,规模型企业尤其稀少”来形容国内目前的幕墙市场。他说,国内幕墙行业正处于洗牌过程中,这也是建筑类央企被迫转型的时候,只有从低端走向高端,才有出路。

该企业为此投入了大量研发成本,试图在能源赛道上找到新的市场。朱敏峰说,到2030年,公司净利润目标为30亿港币,其中传统幕墙业务净利润目标为15亿港币到20亿港币,新业务BIPV净利润目标为10亿港币。

经济观察报: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建筑兴业正在做出哪些改变?

朱敏峰:之前我们的主要战场在海外,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近年来做了战略调整,在持续稳固港澳基本盘的基础上,最近两年开始重点拓展内地市场,而海外市场则在不断优化。

从时间线上看,2019年左右提出了战略调整,定下2025年做成30亿港币规模的目标。这也是配合集团整个战略转型的需要,原来思路是“建筑+投资”,现在的思路是“科技+建筑+投资”,我们是集团做科技转型的抓手之一,将来也会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发展。

2030年之前,我认为BIPV市场空间都会比较大,它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具备技术颠覆性,能够改变整个行业,这是我们的主攻方向,我们正在攻克BIPV产品研发难题,以期提高产量。

经济观察报:建筑企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困难?

朱敏峰:的确,我们在材料科学、建筑技术上的创新比较难,因为建筑上的工业革命还没走通。传统建筑行业只有钢筋混凝土、劳务队伍、建筑设计,没有人工智能。但光伏给建筑业和制造业进入能源赛道提供了机会,我可以建设很多电站,让它们变成可运营的资产。所以我预判,未来这方面的市场空间很大。

BIPV是个突破口,BIPV能让建筑自己能发电,原来的节能幕墙逻辑是减少能源损耗,现在的光伏幕墙能自己产生能源,这是一个新的战略定位。

经济观察报:目前光伏并网是个难题,地方并网收紧指标对中国建筑兴业有什么影响?

朱敏峰:不同城市和不同区域对并网要求不同,比如北方一些城市光伏电站较多,变压器容量饱和;广东地区相对好一些。目前新出台的政策鼓励电网市场竞价、交换等,也是为了解决并网难题,但并网难题最终不能只通过电网解决,建筑自己发电以及光储直柔——即在建筑领域应用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才是更应该关注的方向。

前几年,集中式电站发展很快,成本也低,但集中式电站占地太多,影响农业和水域的发展,所以收紧对我们来说不是限制,反而是一次机会。我认为集中式电站场景一定越来越少,BIPV反而有更多的市场空间,和传统能源企业相比,我们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经济观察报: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国内幕墙行业,有哪几个关键词?

朱敏峰:普通幕墙竞争惨烈,由于门槛低,中小型企业非常多,高端幕墙企业寥寥无几,大规模企业比较稀少。总体来看,国内很多小企业,做到20亿港币规模已经不错了。中国内地幕墙市场空间广阔,但产品低价竞争严重,行业集中度低。

经济观察报:建筑业下行对中国建筑兴业的营收和利润有什么影响?

朱敏峰:分两方面看,一是我们正在拓展新加坡海外市场,生产制造放在中国内地,订单在海外和港澳,内地原材料价格的优惠,能优化我们的成本;二是我们主做的高端幕墙具有穿越周期的实力,而普通幕墙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在劳务和原材料价格有更多空间时,高端幕墙利润空间更可期。

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幕墙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变革,最近我们接触的业主,明显对于幕墙的品质和质量要求更高,很多项目要求我们港澳团队参与,这些都体现了内地幕墙市场在发生变化,向着更高品质、更高标准、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

经济观察报:在目前的行业周期中,中小企业会不会被逐渐淘汰?

朱敏峰:现在正在经历这个过程,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导致很多中小型企业资金链出现困难,这也是洗牌的过程、产业转型的过程。建筑企业迫切需要转型,不转型一定穿越不了周期。

经济观察报:预判一下传统幕墙市场会面临哪些风险?

朱敏峰:一是市场变化风险,内地、港澳、海外市场不确定性依旧存在。

第二,海外市场开拓需谨慎。企业出海需要关注商务风险、文化风险、供应链风险。比如我们现在拓展新加坡市场就走得比较慢,先充分调研再着手大规模项目,要控制好运营风险。

第三,气候风险。幕墙工程主要是属于高空与临边施工工程,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及其影响程度增加,气候变化对企业业务带来的风险变得越发可见(如飓风、暴雨、洪灾等有机会对建筑工地造成破坏,酷热天气对工人造成健康影响,或会引致施工进度延误),也导致监管要求收紧,更具抗御气候变化能力的营运模式将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幕墙行业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幕墙行业属于建筑相关的专业细分领域,受市场周期性影响比较大,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其次,由于普通幕墙的技术比较成熟,行业门槛不高,所以幕墙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普遍不高;第三,幕墙行业是由设计、采购到生产、安装的全产业链过程,业务链长是行业的显著特点。因此,在新区域业务拓展过程中,往往受到供应链配套性、当地市场的规范标准、市场准入条件等地区差异性带来的风险。

经济观察报:如何让投资人更好理解企业的转型方向?

朱敏峰:幕墙本身属于细分市场,很多投资者对这块不够了解,幕墙也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市场,存在大量跨界机构。下一步,我们要尊重不同企业差异,根据企业自身历史情况,针对财务和非财务项目进行考核。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我们已经对“十四五”期间的业绩指标净利润进行细化,加大科技投入,做差异化竞争。到2030年,我们的净利润目标是30亿港币,其中传统幕墙业务要做到15亿港币到20亿港币,新业务BIPV要做到10亿港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