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以男性主导的汽车行业中,她破茧成蝶,成为行业知名的高层管理者。从工程师到跨国公司总裁,她完成一次又一次突破和转型。她曾经历美国汽车行业的黄金年代,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又在当下汽车行业电动智能化的激流勇进中脱颖而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一次努力和尝试都是蜕变的积累。 事业上,她带领企业不断实现快速增长和战略升级;生活中,她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如果说平衡事业和生活是困扰很多女性管理者的难题,那么她的建议或许能够给到您一些启示 。

了解到您在汽车科技领域拥有很多年的从业经验,能否分享一下您过往的经历,当初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您目前在公司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进入汽车行业或许是机缘巧合。我在北京出生长大,高中毕业后偶然的机遇只身到美国密歇根州读大学,我就读的Kettering University 前身是General Motors Institute, 曾经是美国通用汽车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得益于大学的专业和背景,我与汽车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毕业后我加入了Lear Corporation (李尔),从工程师岗位开始做起,脚踏实地的学习了汽车行业技术、项目管理、商务与客户关系以及整个团队运营的方方面面,同期也有幸经历了美国汽车行业黄金发展的那十几年。

2006年春天,我回到上海,正值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全球跨国企业也不断进入以及扩大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业务。 回国初期,利用我在北美地区十多年的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与李尔亚太区团队一起建立、完善体系流程,同时分享更多全球领先的技术知识。 此后,从李尔加入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Components(国际零部件汽车集团),我也作为亚洲区的几个创始员工加入了新成立的公司来发展亚洲区、特别聚焦中国地区的业务。 2012年我加入了芯片领军企业Infineon Technologies (英飞凌科技),负责大中华区域的汽车半导体业务,又很庆幸的陪伴了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也助力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开发和升级。在推动汽车电子和芯片产业发展的旅程中,我们也打造了独特的汽车电子生态圈,联合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携手一起开发,共同创新,突破技术难关。

自2019年11月加入捷温,这4年多更是感触良多!疫情并没有阻挡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亚洲尤其是中国汽车行业这几年的巨变,应该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我的经验总结就是作为团队的领队和教练,能够洞察市场行业发展、制订最合理有效的战略布局和规划至关重要。而同时,能够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变革转型,从而让战略规划快速落地执行。在今天,中国速度已经成为我们捷温中国及亚洲团队的DNA。我也非常自豪,我们的团队成功升级转型,把我们坚实的研发和制造的基础,运用在合资和本土品牌,快速进入和占领了本土新能源车厂的主要车型和市场,也把我们最新和最扎实的技术快速量产,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毫无疑问正处于全球汽车创新的前沿,从您在亚太以及全球范围的观察来看,还有哪些最新的趋势?

从大方向来看,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从我们捷温的视角来看,智能驾舱的舒适性是越来越受到尤其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领域。此前,我们在全球三大汽车市场中国、美国、德国做过一份面向3000位汽车终端消费者的调研,消费者对驾驶过程中的汽车舒适性的功能有各自的需求,而他们最大的共性需求就是在遇到严寒以及酷热的天气时,能够获得一个舒适的驾乘体验。超过90%的消费者对座椅和内饰的温控舒适性功能产品都非常满意,他们都希望在他们后续购买的车里能够继续拥有这些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各地区的消费者对于汽车舒适性的需求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随着汽车逐渐从单纯的交通成为大家的第三生活空间,驾驶舱应用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亚太区,在中国,消费者对驾舱的智能和舒适的需求和期待尤其高。捷温的技术把气候控制座椅的温度控制和气动腰背支撑系统等舒适性技术和人体生理原理相结合,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升级,把智能驾舱的舒适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配合我们集成软件和智能算法,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不同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适合的康健理疗和舒适度。

谈到未来汽车,您能否更大胆地去展望和预测,5年或10年之后我们能获得一种什么样的驾乘体验?

我们认为目前车内温度控制或者舒适的体验还是比较初级的。如果谈到温控,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还是用车载空调来主导调温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比如说,一部车内坐着男士女士老人或儿童,他们对于温度和舒适性的需求可能会各不相同。提供一种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温度控制和舒适性的体验我们可以幻想3年或5年之后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ClimateSense是捷温在业界首创的可扩展的智能驾舱微气候舒适解决方案,为每位乘客提供独特的个性化舒适感。此解决方案可以便利的集成到现有的车型架构中,利用特殊的热传导技术,为乘客智能调节需要的温度舒适性,在提供最佳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车辆能耗,尤其为电动车解决了冬季空调高能耗费电的技术瓶颈。在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较使用现有的中央暖通空调系统,ClimateSense在寒冷天气测试中可以节省50%以上,最高接近70%的能耗,在炎热天气测试中则可以节省超过30%的能耗。对于电动车来讲,这是相当可观的能耗节省和技术提升。

再比如说,针对驾乘人员不同诱因的疲惫和身体疼痛,捷温的WellSense™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定制化的智能驾舱舒适感,通过座椅温控与气动舒适的多模式结合,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体验。该技术利用基于人体生理学研究作为专有软件的算法基础,根据人员的独特场景和生理需求协调智能驾舱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达到最佳体验效果。

我们捷温的技术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是基于人体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多年的技术积累,结合我们在热舒适和气动舒适方面的技术相结合,使我们能够开发对驾乘人员最适合的体验。同时,我们专有的软件算法,协调智能驾舱中的各个舒适功能效应器,适用于软件定义汽车架构(SDV),并能够配合进行空中传送(OTA)从而达到功能升级,灵活便利,为乘客提供最佳的健康和舒适体验,同时为电动汽车的能耗提供了性价比极高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在谈论ESG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制造行业,无论是节能减排,或者工艺升级可能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企业如何平衡短期业务优先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谈谈捷温在ESG 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和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

在捷温,我们相信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它绝对不仅仅是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它是和我们人类、我们的星球以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的共鸣。捷温发展的可持续性已经紧密的布局在我们的组织结构中,延伸触及到公司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产品和技术中都很明显。我们从技术研究开始,产品的规划路线,甚至工程师在设计这个产品,从选原材料到产品的定义和设计,从根源上就开始考虑可持续性。我们通过提高每位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意识和理解,获得大家的支持并激发每位成员的积极和热情,从而推动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另外,我们在员工关怀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有非常多的实践经验。 我们不仅是一个领先的汽车产业科技公司,同时也是一家有‘温度’的企业。我们积极倡导并践行多元化与融合的理念,为我们的员工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通过诸多活动让我们的员工真切感受到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并且理解我们在可持续发展,ESG 方面的价值观。

作为我们旅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我们制定了推进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年度规划和承诺。通过在过去取得的进步和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积极规划未来,我们不仅仅在满足基础需求,而是在开辟一条持续前进的道路。


捷温在医疗行业也有许多创新,能否谈谈公司在医疗行业的创新技术以及解决方案,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如何从中受益?

捷温的医疗产业与汽车产业紧密相连,也是深耕于热管理的技术,是医疗患者体温管理系统的市场引领者。我们的产品包括:患者麻醉手术和康复体温管理系统,患者加温,局部治疗的温度控制系统,精度要求极高的血液及液体温度管理。

患者体温管理在确保患者医疗手术及康复取得良好效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0多年来,我们捷温的患者体温管理产品,Blanketrol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一直得到全球各大医院和主治医师的信赖,是性价比高而且值得信赖的温控解决方案。

捷温医疗产业在整个集团的业务占比在不断攀升,我坚信我们在医疗产业基于病患体温管理的研究一直并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车辆舒适性技术不断提升行业新标杆。


能否分享一些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收获?

我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都面临过不同的挑战,也有很多不同的收获。如果说之前从李尔分拆后到IAC,可以说是白手起家,0到1的挑战。2012年开始到2019年,我也是亲历了中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起飞。中国本土汽车电子的企业真的是非常艰难,创业和发展之路艰辛坎坷。尤其是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技术和制造,每个本土企业是历经怎样的辛酸苦辣。我也是陪伴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与三电系统,车身,以及智能驾驶、高级辅助驾驶等核心客户共同成长。

在2014年到2015年的期间,我和英飞凌的团队在行业内首创了汽车电子生态圈,目的是更强有力的支持国内汽车电子产业链,分享更多的技术资源,同时大家真正携手一起创新,从而简化复杂的产业链环节中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部分联动,共同创新共同推进技术发展,复杂性和挑战还是极其高的。生态圈得到行业内很多客户、合作伙伴、高校的高度认可和支持。从那个时候我就坚信,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之间保持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能够真正利用资源、分享资源、实现创新,这对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疫情的几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也是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整个捷温团队一起共同努力,积极适应各种变化,并且把握住这几年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这几年我们把“中国速度”真正植入到我们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整个团队,成为我们DNA的一部分。我们获得了许多国内新能源车厂的主力车型的新项目,同时也把我们的研发和创新的产品运用到国内的这些主流车型上,不断扩大捷温在业界的引领力。


作为区域负责人,能否描述一下您的领导和管理风格? 在汽车行业女性领导者非常罕见, 在这样一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作为一名女性领导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女性领导者如何在企业的发展发挥独特的优势?

一方面,作为一个工程背景的人,理性和逻辑思维可能是我认为能够成功的其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另外,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喜欢反思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更理性的来分析所面对的挑战,也可以比较冷静或者比较客观地来思辨。同时作为女性领导者,永远是个双刃剑。如何发挥强项,弥补弱项,才能不断进步。女性的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同时思考和处理很多问题。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我能够更精准的去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从而做出一个最合理的、最适合团队的一个决定,这是一个引领成功的必要的要素。

另外,作为女性领导者,我觉得可以以一种更细腻或者更不同的方式来管理和引领团队,能够做到所谓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关怀团队,同时也能够为团队设立一个真正合理的、能够激励大家的目标。同时女性的沟通的方式和团队互动的方式与男性的领导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能够以一种独有的感染力去驱动并激励团队。 当然也需要特别注意规避一些女性身上可能存在的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等特质。

因此,我会以一个工程师的理性思维和女性的细腻关怀来激励和引领团队。或许成为熠熠生辉的北斗星,指引团队前行方向,赋予团队勇气和正能量。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各自都有优点和缺点,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需要理解并相互学习,扬长避短,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团队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

作为女性管理者来说,都会面临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问题,能否谈谈您的经验和观点?

我很少用平衡这个词,因为我并不觉得需要去平衡,事业和家庭并非是不可调和的。当然有几个关键点是必须要有的。

第一,女性领导者的后援团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就确实就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自己很幸运,有丈夫的支持,有孩子们的理解。如果女性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多的发展,家庭的后援和双方的信任和支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以我的经验来说,我会更充分、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经常出差与开会是我工作的常态,我的两个孩子也十分理解妈妈的工作。只要我有时间在家,就会全心陪伴家人,安排一些固定妈妈参与的家庭活动和家人时间。在休假的时候陪伴他们一起去走走看看,欣赏和感受世界的魅力。旅行中的风景,旅行中的经历,旅行中的学习,一点一滴,都是和孩子们一起的成长,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都变得更充实和更有意义。

总的来说,我认为事业和家庭并不一定矛盾。以一个专注、用心的态度,高效率高质量的陪伴,热爱工作、享受生活,和家人一起成长,这是我的经验,与君共勉。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