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绿氢产业发展的成本症结有望得到极大的缓解。
5月31日,稳石氢能官宣全球首台单槽1兆瓦AEM电解水制氢系统将于年底诞生。这将有效解决客户制氢高成本的痛点,简化工程建设复杂性,降低高昂运维成本,为国内当下电解水制绿氢提供终极解决方案。
AEM电解水制氢技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绿氢生产方式,是集中了质子交换膜(PEM)高性能与碱液电解水(ALK)低成本双重优势于一身的新一代制氢技术路线,大规模部署时成本优势突出,可实现绿氢成本低于10元/kgH;同时解决了它们在成本、效率以及寿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具体有高效、环保、经济、可控性等显著优势。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自身在阴离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核心材料取得突破,稳石氢能此次发布的全球首台单槽1兆瓦AEM电解制氢设备新品,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提升,单模块电解槽拥有了更大的制氢能力,更高的功率,能够更快地制备氢气,将能源转换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AEM制氢引领者
稳石氢能是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代表企业,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从膜到催化剂到膜电极、再到控制系统和系统集成,产研一体的AEM电解水制氢装备企业。公司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技术、AEM高效双金属催化剂制备技术、高效OER和HER电极制备技术、电解器系统集成系统控制技术。
公司雄厚的研发实力引发国内氢能产业从系统集成时代进入到全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变革阶段;旗下产品应用场景覆盖面极广,从小规模户储、到分布式制氢、再到大规模制氢储能领域均可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基于对高强度阴离子膜研究积累及对非贵金催化剂性能研发不断突破,公司于2023年推出首款2.5kW电解槽系统,同年推出10kW电解槽系统。基于对可控弹性支撑层、热固化催化剂和密封的突破,2024年二季度中将完成单槽250kW测试验证。同时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实施以及产能效应释放,将在2024年四季度完成单槽1兆瓦AEM系统并发布。
AEM电解槽站上风口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零碳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较具潜力的脱碳燃料。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统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接近10%,2050年氢能利用可以贡献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20%。
由于绿氢生产和基础设施成本下降,全球绿氢产业在预测期内显著成长,预计将在经济脱碳和向清洁能源未来过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阿谱尔 (APO 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预计2023年绿氢市场规模为23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2%。
在国内,成本控制同样是困扰绿氢产业发展的症结。但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积累,随着国内绿氢市场的显著增长,以低成本制氢为目标的AEM电解水技术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2023年,作为行业代表性AEM企业,稳石氢能在技术突破、订单及应用、投融资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推动着AEM制氢路线的声量越来越大,AEM制氢路线“起风”,关注度日渐水涨船高。
于是,在AEM的商业化初期,资本市场已开始对稳石氢能“投资下注”。 去年初,央企南方电网集团旗下基金入股稳石氢能;去年8月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该轮融资的资金将被用于建设AEM电解槽的产能和开展阴离子交换膜小规模生产。在2024年,稳石氢能也将完成新一轮2亿元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产线建设和流动资金三方面。
在国外,AEM已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成功先例。自2015年AEM在欧洲商业化以来,一家欧洲公司产品覆盖50多个国家接近300个客户,以一款2.4kW电解槽形成300MW的年出货量,且于2019年完成了IPO。
加快AEM商业化落地
稳石氢能除了按计划发布AEM新品以外,还在积极推进已成熟产品的商业化应用以及扩大产能推动AEM规模生产与规模化降本。
2023年9月份,稳石氢能中标了一个国外10kW AEM制氢示范项目。同时,该公司正在积极与国内外数家企业洽谈AEM制氢的示范应用落地,2024年预计会有多个AEM示范项目落地。此外,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还会投入2.8亿元用于新建电解槽产线,实现GW级AEM电解槽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伴随产品不断升级,稳石氢能2024年有望签约订单超过1.9亿元,实际交付电解槽产品10兆瓦。
整体来看,氢能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化进程正快速推进,在绿氢的制备过程中AEM能够有效破除ALK和PEM技术路线的瓶颈。此次稳石氢能单槽1兆瓦AEM系统产品的推出,展示了公司在氢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和市场地位,将极大的助力氢能产业链降低产氢成本,推动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引发市场和资本的关注,获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