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再放异彩!

华安基金《周五盘点》,三分钟聊聊财经热点!

*站在6月上旬这一时点回溯,“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策略今年以来获得了各类投资者的交口称赞。在目前这轮始于5月下旬的调整行情中,红利策略再度星光四溢。截至6月上旬,这一市场风格再次迎来高潮。近几个交易日,诸多迹象显示资金正持续流入电力、煤炭、公用事业、银行等偏防御方向,投资者扎堆情况明显。券商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在个股方面已经呈现出一定抱团特征,具体表现为重仓股的总数量自2021年以来首次开始下降。另外,公募基金连续加仓的前两大重点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来源:中国证券报,2024.06.07)

* 端午假期临近,多只债基相继发出暂停申购和暂停大额申购的“关门谢客”公告。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在全市场802只短期纯债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有480只基金处于开放申购状态;另有322只基金“关门谢客”,其中,280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42只基金暂停申购。随着今年上半年债市持续走牛,多只债基明显跑赢权益基金。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债券收益率或仍在区间震荡的走势中,当前流动性宽松,宏观经济在数据验证期,机构仍然欠配,整体因素对债券仍然有利。(来源:证券时报,2024.06.05)

*二季度以来,市场持续震荡,基金经理们却并未停止“翻石头”的脚步,坚持在震荡中寻找投资机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公募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的未来预期以及基本面表现的分歧大幅降低,对于消费需求恢复的节奏拥有较高的共识,沉寂了三年之久的消费板块正在逐渐重回资金视野。Wind数据显示,自2月5日以来,万得消费产业大类指数已经反弹了约14%,部分消费主题基金的反弹幅度接近30%。整体来看,机构对消费板块的整体持仓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券商研报显示,基金在消费板块的仓位水平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逐步升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消费仓位水平达到23.8%,环比上涨1.3个百分点,超过历史平均水平。(来源:证券时报,2024.06.06)

*被动产品大发展的背景下,“进可攻退可守”的增强指数型基金获得投资者青睐,基金公司近年来也加大该类产品的布局力度。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可统计的508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中,367只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取得了超额收益,占比超过70%。拉长时间来看,增强指数型基金取得的超额收益更加可观。截至6月5日,近三年来可统计的221只增强指数型基金中,174只取得了超额收益。(来源:中国证券报,2024.06.07)

* 今年以来,尽管市场表现较为震荡,但基金清盘数据创下近三年新低。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年内公募基金市场共有93只产品清盘,同比下降了33%。并创下近三年同期新低。其中,权益类基金清盘数为78只,占比约84%;债券型基金数为9只,占比约11%。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产品清盘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对公募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未来或将成为常态化趋势,业内在理性看待这一现象的同时,各家公司应更加注重产品布局和持营。(中国基金报,2024.06.06)

提前“开门迎客”,多只次新基金结束封闭期。在近期的市场震荡中,资金在逢低入场,多只次新基金建仓节奏较快,且部分产品成立后不久就结束封闭期。业内人士认为,次新基金一般有3个月的建仓期,可以较好地把握入场时点,目前A股投融资格局正在改善,且“盈利底”确定性较强,整体处于信心修复的前期阶段。资金的陆续入场,或给市场带来更多积极因素。(来源:上海证券报,2024.06.07)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临近端午假期,在这儿祝大家节日安康,生活与“粽”不同,美好接“粽”而至,咱们下期再会。

更多精彩文章

近半数主动权益基金今年已经“赚钱”丨周五盘点

61只红利基金年内浮盈超10%丨周五盘点

公募基金整体拉升港股仓位!丨周五盘点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