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热搜上看到一个新闻,养老FOF基金居然清盘了。2024年以来一共有4只养老目标基金陆续清盘:1月份清算的“浦银安盛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4月份清算的“中信保诚养老2035三年持有”,5月清算的有两只,“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和“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

这4只产品清盘的诱因,第一大原因当然是管理能力不行亏损太大,第二个原因是发起式基金的"被动技能",即倘若某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规模未达到2亿元人民币,则会被强制清盘。为何养老FOF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就要遭清算?这和发起式基金的独特要求有关。作为发起式基金,在成立之初,由公募管理人自掏腰包认购1000万元,而免于2亿元的成立条件。在合同生效3年后,如果基金规模还未能达到2亿元,那么将自动清盘。

从业绩来看,这四只清盘的基金中,平安基金旗下“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运作的3年时间,该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7.87%。鹏华基金的这只养老FOF没跑赢基准,但最近3年还是赚了点的0.73%,我觉得它清盘应该是规模太小的缘故只有0.11亿,赚的管理费压根养不活基金经理。




面对惨淡的基金业绩和尴尬的清盘局面,投资者们的热情逐渐冷却。FOF(基金中的基金)的规模也在持续萎缩,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FOF产品从408只增至499只,但对应的资金规模由1894.14亿元缩水至1469.12亿元,累计缩水425.02亿元。

网友们的反应充满了情绪化表达,“明天还上班呢,这一下直接给我把仅剩的上班热情都要整没了。退休金是不是等我们这一辈想拿时要变成一种奢望了?”甚至有更为悲观的声音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买保险公司的养老产品全被套路了,最终真正退休的时候,连本金都没了?”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养老基金的高度不信任感。

值得说明的是,养老基金的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血本无归。清盘是指基金的资产全部变现,并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只是,当退休时本期待着的收益成了泡影,未免令人失望。近年来FOF产品的发行热度逐渐冷却,资金规模持续萎缩,市场的悲观情绪显露无遗。

#高盛发声:中国市场已现复苏信号##“科特估”火了,行情持续性几何?##3000点支撑有力,市场底部筑牢?#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股吧话题

$养老ETF(SH516560)$$上证指数(SH000001)$$平安养老2045五年持有混合(FOF)(OTCFUND|011684)$

作者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