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凯普(SZ301566)$  

深耕细分领域,达利凯普将其产品做到全国第一 小电容里的大匠心
 

2020-4-2913:51辽沈晚报沈阳时刻官方账号

检测员在抽检成品。

操作人员在收取封端后烘干的产品。

焦圣智(左)在发货区与发货人员抽检扫码信息。


企业简介

大连达利凯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凯普”)成立于2011年,专业研发、制造、销售多层瓷介电容器,是国内少数掌握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被认定为辽宁省瞪羚企业,获得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小巨人”企业三大奖项。

提要

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轨道交通、半导体设备、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个头虽小,工艺却无比复杂,是模拟器和数字电路的基础,被业界誉为“制造之芯”。

过去,我国高端电容器主要靠进口。2018年,一家专业从事研发、制造、销售多层瓷介电容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一鸣惊人。其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电容器生产空白,成为西门子、飞利浦、CE医疗等全球知名企业的供应商。这就是达利凯普。

近三年,公司凭借专、精二字,使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客户暴涨5倍,达千余家,产品供不应求。

成为全球著名的电容器制造商,达利凯普是如何做到的?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感到仅凭语言很难表述清楚,达利凯普运营部副部长焦圣智索性带记者来到成品检验车间。对于陌生人的进入,十多名身着粉色工作服的质检员各自忙碌,无暇抬头看看。

一名质检人员用镊子状的检测笔,快速“数着”面前一小堆芝麻粒大小的电容器,每次笔尖碰到产品,测试仪屏幕会显示一小串字母,并发出“嘟”的提示音。

“这是在检测容值,一颗不合格,一批全作废。”焦圣智说,别看这小东西不起眼,技术含量非常高,生产工艺也极其复杂,从陶瓷粉末到成品得经15道工序、40天时间。

成品检测处于生产末端,再经编带和包装,就可以发货了。在生产车间长长的走廊里,焦圣智边走边介绍,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是配料,就是将陶瓷粉和黏合剂及溶剂等按一定比例做成陶瓷浆料,他把这第一步比喻为和面,“因为有独特配方,我们仅用几台设备就能生产出上千种型号。”

第二步就像擀面饼。陶瓷浆料通过流延机的浇注口,涂布在绕行的PET膜上,干燥后得到陶瓷膜片。之后还要经过印刷、叠层、层压、切割、排胶、烧结、倒角、端接、烧端和端头处理,然后才是检测。

“每道工序又都有自己的流程和质量管控,个别生产过程哪怕是一粒灰尘,都会对产品性能造成影响。”焦圣智语气自豪地说,高端电容器是电路的基础元器件,有“电子工业大米”之称,因其在电路应用中的重要性,还被业界誉为“制造之芯”。

走进达利凯普生产车间之前,记者对电容器知之甚少。近距离接触后,虽对它的样子和生产流程有了直观了解,但其高科技的内“芯”依然神秘。

精益思维创造超高利润

一般企业的利润是多少?

10%、20%,能达到30%已算不错。

“达利凯普,40%。”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溪笔毫不避讳,“别看这么高,客户从不计较。”

与消费类电子产品所需要的普通电容器不同,达利凯普生产的电容器应用在相对高端的医疗MRI、高铁应答器、激光分析仪等方面。这些领域所使用的设备终端价值很高,相对于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设备,电容器只占其总成本的3%至5%,对于价格客户并不敏感,他们更看重电容器的品质、性能和可靠性。

电容器品质重要到什么程度?

从赔偿条款上可见一斑。“公司要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现在,达利凯普跟大客户的质量违约条款已经很友好,但如果是新客户,要求异常苛刻,赔偿金一般超过百万元,且不设上限。”刘溪笔强调。

一旦产品出问题,对客户影响非常大。

拿医疗客户来说,医院用的核磁共振设备价格在千万元左右,这还只是设备的费用,没算运输和安装费用。这种大型设备要先进来,然后再砌墙,机器有瑕疵,医院要先砸墙,再拉走设备,而且国内修不了,要运回欧洲,会涉及远洋物流、海水腐蚀保险等。所以,对于设备稳定性、可靠性起着决定作用的电容器,只要客户选择,轻易不会为了价格更换供应商。

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在技术,而不在价格,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自然能获得高附加值。“这一小盘可就上万元。”在生产车间的发货区,焦圣智拿起一盘编好带的产品笑着说,普通电容器就卖几分钱,但达利凯普一颗能卖几块钱,产品过硬,再贵也有市场。

除了在产品上精益求精,达利凯普还在管理上引入精益思维。

精益思维的核心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客户提供新产品和及时服务。精益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满意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是达利凯普在发展中一直在思考的“3个How”。

“我们原来是‘自下而上反馈,领导解决问题,自上而下管理。’现在则转变为全员参与管理。”刘溪笔介绍,在一次定期举行的改善提案会议上,编带工序的工序长介绍了某平台的改进过程。一开始,操作台不能调整焦距,使用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产品,经一线操作员改装创新,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提高。

“打破固有职级理念,采取适当制度激励,员工由被动改进转换成主动改进,精益改善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实现了员工自我价值,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少见的人才“逆流”

放眼全国,人才的流动基本是从北向南的,很少从南向北。

但达利凯普却激起了一股“逆流”。

近三年,公司先后从三星、村田、ATC和英特尔等世界知名企业引来各类高精尖人才。这些人才放弃多年积攒的业内顶尖企业工作资历,不远千里,从南方发达城市来到北方大连。“逆行”,为啥?

“不是为了待遇”,刘溪笔告诉记者,单凭薪水奖金,公司拼不过长三角、珠三角的外资企业,“但在我们这儿,人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

公司现在虽然规模还小,但凭着核心技术和成长速度,再过5年,达利凯普会蝶变为大企业。对于有经验的人才来讲,能把自身成长和企业成长结合起来,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而且公司产品在国际上有影响力,行业有发展前景,更是国内唯一在这个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这能激起中国从业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不是讲大话,就想为国家做点儿事,把自己在外企的经验带到中国企业来。”公司工艺部沈副部长过去13年一直在世界一流外企工作,今年3月,她“舍家离子”,从江苏跑到大连,每天忙碌十多个小时,根本不提待遇。在记者追问下,她道出心里话:“之前有过犹豫,但今年疫情期间,一个朋友做志愿者牺牲了,内心特别受触动,就决定来了。”

每一名人才,董事长会亲自去谈,有的接触时间长达1年,公司副总经理杨国兴说,达利凯普对人才的渴望和诚意,以及人才自身想为民族企业出力的愿望,最终让他们选择北上。

而人才是有集聚效应的,来了一个,会有第二个跟随,从而越聚越多,渐成趋势。

达利凯普招揽了美、日、韩等众多外企和央企以及民企的精英,他们风格各异、行事方式不同,如何求同存异,拧成一股绳,考验着企业的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者要像乐队的指挥,善于调动不同人才的能力,发挥各自特长,奏出和谐动听的交响乐。”在视人才为企业命脉的刘溪笔眼里,达利凯普有“成为世界一流高端电子元器件优质制造商”的共同使命和目标,也有“驰而不息,开放包容”的共同价值观。公司鼓励每名员工秉持空杯心态,简单、纯粹、高效做事,有目标、有思路、有计划、有反馈、有提高地解决研发和技术问题。人才自我价值和企业成长已然融为一体。

“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关键看企业。如果地方政府从鼓励政策和产业发展上给予配合和支持,会更好地促进人才扎根。”刘溪笔说。

与目标无关的都是“陷阱”

锁定“世界一流”,打造“制造之‘芯’”,达利凯普9年来心无旁骛、坚守匠心。公司管理者深信,所有跟企业发展目标无关的都是“陷阱”。

企业有资金就用在人才建设和研发投入上,且有增无减。至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已累计突破5000万元,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年均增长25%以上,客户从200多家递增到1000多家。

一心一意,方能成事。对达利凯普来讲,赢得客户并非易事。

“西门子医疗成为客户,前后用了四五年时间;轨道交通成为客户,时间跨度更长,接近7年。高端电容器要按客户需求定制,有时候从理论设计就开始跟进,其间,人家可能一年就采购几千元。”刘溪笔感叹,耐不住寂寞就等不到机会。

事实证明,达利凯普终凭实力和耐力迎来机遇。2018年,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公司研发的高Q值、射频微波多层瓷介电容器项目获得一等奖。

这种电容器属“新型元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MRI核磁医疗影像系统、半导体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测量及分析设备、高速铁路等前沿技术行业,是射频微波领域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被国家列为重点支持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品。

打破国内高端电容器受制于人的局面,达利凯普掌握了多项原材料独特配方,保证了原材料对工艺条件的适应性,实现了最佳产品性能,全方位展示了公司的技术优势、研发能力、产品特性和质量管控。

凭借出色的技术表现,达利凯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等认定,荣获辽宁省瞪羚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成为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

眼下,公司产品在医疗行业做到了全国第一。去年底,还顺利通过全球多家5G通信头部厂商合供体系审核,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

受下游5G通信市场、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等相关领域高速发展的影响,以及高端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的急迫需求,达利凯普新工厂暨高端电子元器件产业化一期项目于今年3月9日奠基。

“这片4万平方米的空地,明年就是我们的新工厂。”4月8日,在大连市金普新区IT产业园,焦圣智介绍,新工厂投资3.3亿元,将建成年产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30亿颗的生产线。

在刘溪笔看来,这样的产能远远不够。眼下公司已有供货压力,过去达利凯普人凭着创新精神实现了从零到“1”的突破。未来,则是从“1”到无穷大的“裂变”,等着他们去挑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