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天气预报,鸭老师就两眼一黑。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不到40度,都不好意思上排行榜。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55B58C3340335841A3335BA66EE3E7FA_w1194h674.png)
而且,根据气象专家预测,这个夏天,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对鸭老师来说,“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绝对是现在最美好的祝福。
这不,鸭老师研究了一番发现,自己真抢手啊。
全国各地都拿出自己“透心凉”的旅游招牌,希望抢到今夏出游避暑的游客们。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6E1694A76F44BC209175FB90D53B97B3_w1197h675.png)
看下来,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东北和西南了。
东北东三省,西南云贵川,看起来势均力敌,不分上下。
首先,2023年的《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分别公布了20个“避暑旅游优选”地级市和县级单位。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6BAC5DC89171DB8F037CD22C6C2AB3ED_w1193h672.png)
在地级市里有东北F4:吉林长白山、长春、延边和黑龙江哈尔滨。
西南则有五员大将:云南昆明、大理和贵州贵阳、六盘水、安顺。
其次再看县级单位,西南有8个县级单位入选,东北有3个县级单位入选。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8C5472C96C35B34B2E7C2500C6397C03_w1197h675.png)
这么算下来,西南地区表示这一局优势在我。
而且,贵州甚至早早深入腹地,在东北眼皮子底下开抢游客了。
今年5月,贵州就在天津开了旅游推广会,还顺势搞了个“天津人夏天一定要去的避暑新贵”的话题。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17119D6DF0830D241CBCF6FE4D0E9A79_w1197h673.png)
不过,光是今年的顶流“尔滨”在手,东北就输不了。
仅端午假日期间,哈尔滨全市接待游客就达到263.67万人次,同比增长17.5%,其中外省游客同比增长了44.75%。
黑龙江还要开展全省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提出50条行动措施,不管是游客想去哪儿玩,想在哪儿住,想吃好喝好,甚至连“旅拍”都给你规划好,主打一个“宠粉”。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B9EBED1BC8A4B241DCA0BEFF293755AA_w1194h673.png)
吉林则是连续三年开展“滑雪场的夏天”推广活动,滑雪场变身成为“夏日度假区”。
除此之外,东北还推出了多个避暑专列,坐着火车就能游遍黑吉辽,又凉快又舒适。
当然,除了东北和西南外,内蒙古的大草原、山东的海边等也是传统热门避暑地。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EB72E654F3F7CFC21DE81700886CEE73_w1196h672.png)
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周围,像是崇礼、桐庐等小城小镇,也凭借温差打出“避暑”招牌,在周末拿下被热晕的超一线城市打工人。
总体而言,根据《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避暑游相关市场规模已达1.2至1.5万亿元,乡村、湿地湖泊、山地是避暑游客最喜欢的三类避暑旅游主题。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0/83E81BD4EEA448C7AD17292917F7CF02_w1196h673.png)
换言之,有着乡村、湿地湖泊、山地等资源的地区,都有发展避暑旅游的机遇。
这个夏天,你想去哪里避暑呢?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