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BB8931DC0AFC2F3FAA206B938015E5D7_w1000h800.png)
作者|陈 妍
编辑|大 风
数字人的商业化之路,仍然是一片迷途。最近,腾讯视频号成为全网第一个向数字人开炮的平台。它修订了有关达人直播的细则,将“挂机录播”内容改成了“非真实直播”内容,里面提到,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虚拟形象进行直播都是违规行为。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7CF566E39B7D71F9A8D47C3D0AC74FF3_w1080h892.png)
视频号细则截图
简单来说,视频号加大了非真人直播乱象的整顿,明令禁止了虚拟数字人的直播行为。想靠数字人直播带货、直播打赏的路被堵死了。
不过目前细则主要针对直播场景,没涉及视频,也就是说,用数字人形象进行视频创作的博主,暂时不受影响。近几年来,市面上有关数字人的风声很大,大厂小厂都在鼓吹数字人技术的优越性,比如花个三五千块就能代替真人主播,分分钟解放生产力。但真的等到落地环节才发现,技术实力不过关、市场接纳度不高、合规的监管红线,都是摆在数字人面前的大山。数字人的商业化之旅仍然前途漫漫。![](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96E0564675FBAB24505DBFE02834FFAC_w638h85.gif)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7D1BD1D01AE06B36182680635D4B7D8E_w795h1426.png)
刘强东AI数字人
但即便如此,还是能发现AI刘强东“不像真人”,非常僵硬和不自然。它几乎不和观众互动,只能完成一些浅层次、同质化的表达,被网友戏称为“全是技巧,毫无感情”。
根据京东披露的数据,AI刘强东直播的第一个小时内,总GMV达到了5000万。但更大程度上,是刘强东本人的名人效应带来那么大的关注度和销量转化,距离数字人取代真人直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事实上,市面上有很多企业都尝试过数字人带货,但实际带货效果大多不理想,只能草草放弃。交个朋友直播间的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目前数字人技术整体还不太成熟,之前公司也尝试过用数字人直播,但是效果不太好,“实际上数字人主播距离正式商用,可能还有3-5年的距离。”到目前为止,相比起真人主播,数字人主播缺乏吸引力,消费者不愿为此买单。![](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DE22A9867140C1EF04A1EF06BFCEEBB9_w638h85.gif)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2BADDB188126F2E26E285159518BB62A_w1005h1568.png)
数字人直播带货
粉丝们喜欢李佳琦、小杨哥、董宇辉这些主播,起码是认可他们作为真人的存在,在感情上有所寄托。真人主播能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双方存在真实的互动。但数字人又没有“感情”,何谈情感共鸣。
有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数字人实施诈骗,尤其是一些辨别能力弱的中老年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坑钱。因此不止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样对数字人保持谨慎态度。前段时间,快手电商发布公告称,对于利用AIGC辅助创作的直播内容,快手不会给予特殊的流量扶持,利用AIGC低成本优势生产低质量内容的行为,平台更是强烈反对。快手虽然不像视频号那样明令禁止,但也表明了“不支持”的态度。![](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5E401A4E4A32AD84C042BF275E703AC5_w446h832.png)
快手电商公告
今年3月,抖音安全中心发布《抖音关于不当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的治理公告》,对站内不当使用AI技术生成虚拟人物发布内容的账号,进行了严厉处置。
考虑到数字人存在的争议与不确定性,至少未来一段时间里,短视频平台都不会加大数字人的权重。![](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E38CDCAEBEFBC237D78AF777D22762FE_w638h85.gif)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BD6A71C1C06C3D19A24495A912EDD181_w1080h718.png)
柳夜熙截图
更大的压力是,可能挣不到钱。
像洛天依、A-Soul、柳夜熙这些虚拟数字人IP,目前主要是靠2B联名代言,其他还有演出以及衍生周边收入。这种变现模式跟网红MCN机构没有本质区别,虚拟偶像们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赚粉丝经济的钱。但哪怕到现在,虚拟偶像在国内市场仍属于小众爱好,受众的增加速度比不上虚拟偶像的产出速度。这些年下来,大部分人可能只听说过一个洛天依,其他大部分虚拟偶像几乎没什么声量。![](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5030C393F7B16751B36261B97EBA7047_w1080h675.png)
洛天依
行业尚处于教育阶段,许多虚拟数字人企业即便接得到商单,也是投入大于收入,亏本赚吆喝钱。
另外数字人IP还能应用在文旅、金融等行业。在一些景区和文化机构,数字人代替真人成为导游,与游客展开个性化互动,比如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在银行业,浦发银行的智能数字人客服“小浦”,已经任职了财富规划师、大堂经理、文档审核员等20多个岗位。虽然应用的范围挺广,但终归是新奇程度大于实用程度,整体商业模式还是不够成熟。数字人何时能在商业化上释放更多想象力,还尚未可知。![](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626/E2C06C22CA6E66552D03E56C417EB89E_w750h425.png)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