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王璐

一方面近期持续终止相关疫苗进展,另一方面业绩又差强人意,沃森生物(300142.SZ)的不利因素显得颇多。

与此同时,不断终止新冠疫苗的举动也意味着此前投入巨大的时间和成本宣告失败,这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声浪。

资本市场走势上,沃森生物今年以来更是跌幅过半。

01

效益低不划算,接连终止新冠疫苗

6月25日, 沃森生物宣布,决定终止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溪沃森”)与合作方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临床试验。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于2020年6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后,公司、玉溪沃森与合作方针对疫苗的临床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临床试验方案,分别开展了该疫苗的Ⅰ期、Ⅱ期及Ⅲ期临床研究工作。

该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根据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疫情演变及疫苗使用情况,公司后续将全力聚焦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的迭代升级和产业化工作,同时,综合考虑公司整体经营发展规划,公司决定终止该疫苗的后续临床试验。本次终止该疫苗的临床试验不会影响公司对mRNA技术平台的持续布局,不会对公司其他在研项目的研发工作产生影响,公司将继续推进mRNA技术平台其他疫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同时,沃森生物还表示,公司及控股子玉溪沃森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决定终止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技术开发合作,并签署《终止协议》。合作终止后,各方将对前期研发、临床等相关费用进行结算。

值得关注的是,终止相关研究工作对于沃森生物而言,最近显得颇为频繁。

6月17日,沃森生物公告称,决定终止由控股子公司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泽润)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CHO细胞)的临床试验。

4月24日,沃森生物公告表示,决定终止由全资子公司北京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的临床试验。

有市场人士认为,终止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研究目前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该类疫苗已经缺乏市场空间,可以说研究本身的意义已经不大。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5月,沃森生物与艾博生物签署《技术开发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至今,沃森生物仅有一款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这是与蓝鹊生物合作开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

“这意味着公司历时多年,可能耗资数十亿的研究宣告失败。”前述市场人士指出。

在6月17日的公告中,沃森生物也表示,上述两个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由于启动研发时间较早,疫苗主要针对当时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进行抗原设计和研发。根据新冠病毒变异的情况,上述两个疫苗现已不符合当前国家对于新冠疫苗需针对当前变异株或者对当前变异株有效的要求,继续研发上述两个疫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已较低,因此公司决定终止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CHO细胞)的后续临床试验。

显而易见,经济账本很容易算,所以沃森生物选择了迅速终止。

02

遭投资者炮轰“止血”,业绩与股价大跌

6月26日,有投资者提出:贵司在近两个月内,连续清理了2020年启动的三条新冠研发路线。请问,是否可以理解为公司管理层对近四年巨量资金研发投入,但最终颗粒无收的一次“止血”和清算?贵司是否考虑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向投资者详细解释一下公司相关决策的合理性?

沃森生物表示,通过新冠疫苗的合作开发,公司在短时间内快速搭建了腺病毒载体疫苗平台、mRNA疫苗技术平台,在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及鼻喷作为疫苗新型给药方式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为未来开发其他腺病毒载体疫苗产品及新的给药方式奠定了基础。后续公司关于新冠疫苗的研发资源将全面聚焦旗下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XBB.1.5)(代号:RQ3033),目前公司已经在印尼滚动提交该款疫苗的上市申请材料,也在为国内的注册上市做努力。公司设立的科学委员会,负责对研究项目进行论证和审批决策,公司基于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建立了研发项目管理体系,进行立项管理、规划管理、变更管理、执行管理、监控管理、收尾管理。

也有投资者表示,四年努力,贵司管理层终于决定终止与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合作,可喜可贺,希望贵司管理层以后能以此为戒,逐步提高决策速度和反应能力,对于完全没有任何机会的合作,能尽快终止,避免更大损失!

沃森生物回应称,公司在与优秀的同行业伙伴合作中收获了宝贵的合作经验,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合作模式。同时,大力推进组织变革等相关工作,确保在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提升。

作为曾经的疫情受益股,沃森生物当前在业绩端承压显著。

今年一季度,沃森生物实现营收6亿元,同比下降28.02%;归母净利润1413万元,同比下降91.79%;扣非净利润8403万元,同比下跌37.37%。

2023年,沃森生物现营业收入41.14亿元,同比下降19.12%;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下降42.44%;扣非净利润5.74亿元,同比下降33.95%。2021年-2023年,沃森生物营收增速分别为17.82%、46.89和-19.1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36%、70.35%和-42.44%。

在今年5月17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有投资者提及,公司2024年的业绩预期怎么样?公司各疫苗产品销售情况是否好转?

沃森生物表示,面对短期内新生儿人口结构及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将持续优化核心自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持续深耕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方面,将采取科普宣传、学术交流、品牌营销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深入挖掘以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为代表的公司自主生产疫苗产品的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疫苗产品渗透率。国际市场方面,加强与全球健康组织和海外生物药企的交流,采取多元化合作模式,完成重点产品的WHO预认证工作,加快推进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注册和出口。关于公司具体经营业绩情况,请以公司定期报告为准。

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截至6月27日,沃森生物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达51.60%,可见投资者当前信心亟待回升。(港湾财经出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