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严道医声网公众号
2024年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大会CSI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潘湘斌教授受邀赴德国现场演示中国原创技术----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为当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患者植入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吸收PFO封堵器,开启了全球可吸收封堵器治疗的新时代。
CSI始于1996年,是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从事先天性、结构性和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和学者的目光。
此前,潘湘斌教授曾多次受邀为CSI及类似的大型国际会议演示超声引导介入技术,本次受邀参会并现场演示其原创的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及自主研发的可吸收封堵器,表明中国原创技术及器械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本次手术植入的MemoSorb可吸收PFO封堵器由潘湘斌教授团队联合企业共同研发,2023年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以来首次亮相欧洲,是全球首款可吸收PFO封堵器,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聚对二甲基羟已酮(PDO)和聚左旋乳酸(PLLA)两种材料取长补短,框架部分用PDO制成,维持封堵器刚度和弹性,既方便植入,也保障了术后早期的稳定性,选择降解速度相对较慢的PLLA做阻流膜,促进内皮化,解决了可吸收封堵器降解速率和内皮化程度不匹配的问题。
2.设计了特殊的锁定结构(包括成形环和成型线等)帮助封堵器塑性,其中成型环由可吸收材料制成,成型线可以拔出体外,用非常简单的设计解决了非常复杂的塑型问题。
3.可吸收材料在放射线下不显影,此前研制的封堵器不得不添加金属部件,以确保封堵器能在放射线引导下植入体内,然而这些不可吸收的金属部件在吸收过程中脱落又会带来栓塞等一系列新的并发症,所以多种可吸收封堵器临床试验先后宣告失败。潘湘斌教授发明的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使可吸收封堵器的研制成为可能。可吸收封堵器能在超声引导下植入,超声能看见完整的封堵器,并指导术者判断封堵器是否与房间隔贴合良好、有无变形或成功锁定,解决了放射线下可吸收封堵器不显影的关键痛点。MemoSorb可吸收PFO封堵器
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于2007年率先在国内成立心血管诊疗复合技术团队,团队在胡院士指导、潘湘斌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及器械体系的研究,获18项国际首创技术,专利65项,医疗器械注册证23项(欧盟医疗器械证12项),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开创性地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推广项目。团队多次前往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土耳其等25个国家现场手术并进行带教,培训了全球32个国家千余名医生。此次中国原创技术及器械亮相CSI,标志着中国心血管介入诊疗水平及创新器械研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专家简介
潘湘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点击进入专家个人主页)
向上滑动阅览
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云南阜外医院执行院长,深圳阜外医院执行院长。男,中共党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心脏内、外科双博导,受聘担任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STS)、欧洲心脏协会(ESC)、心血管介入协会(SCAI)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外籍资深专家。潘湘斌教授发明以单纯超声引导为核心的介入技术体系,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器械、设备一体化中国方案。16项技术为世界首创,获40余项国内、外专利,多项产品在中国及欧洲上市。超声引导介入技术及系列产品具有“保护患者、保护医生、减少创伤、节约费用、易于推广”的明显优势,甚至可以在门诊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显著节约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痛苦。以原创技术为依托,发明超声移动手术车等设备,使心脏手术从“重大手术”一跃成为“上门手术”,可以走村串寨地挽救患者,创造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模式。潘湘斌教授的原创介入技术体系以巨大优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多次受邀赴德国、法国、英国、柬埔寨、孟加拉、越南、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场演示手术,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医疗外交任务;其主编的教材被欧美专家翻译成英文,培养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土耳其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学员;圆满完成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大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及评价研究”项目,获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支持,获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创新奖、“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受到WHO总干事高度赞誉。
· END ·
(心泰医疗)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