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A股大盘暴跌,特别是药明系公司领衔的CXO板块,受美国政客提案和转融券行为的双重影响,市场波动剧烈。

1月26日,美国拟提《生物安全法案》的消息传出后,国内生物医药和CRO板块闪崩,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股价大幅下跌,贝莱德和摩根大通在敏感时点前后大举买卖。

证监会宣布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并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抑制市场剧烈波动,沪深交易所也发布通知,暂停战略投资者在承诺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监管举措发布后,港股CRO板块集体反弹。


7月10日,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
这一举措被视为对2月份A股市场剧烈波动的回应。
据财联社报道,2月初A股大盘暴跌,特别是药明系公司领衔的CXO板块,主要受到美国两位政客提案的影响。然而,转融券行为在这次暴跌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值得进一步探讨。

转融券行为的细节

据财联社报道,1月26日,美国传出“拟提《生物安全法案》”的消息后,国内生物医药和CRO板块遭遇闪崩。药明康德(603259.SH)和药明生物(02269.HK)的股价大幅下跌,而转融券行为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药明康德的转融券行为

1月29日,药明康德A股转融券融出数量激增至63万股,相比1月25日不到2万股的融出规模爆涨30倍,甚至超过了当天该股真正的融券卖出量(约52万股)。

26日至30日期间,药明康德转融券融出累计超过110万股。尽管药明康德三季报股东榜中并未标注有融资融券及转融通情况,但华宝中证医疗ETF在其基金三季报中明确,部分药明康德股份因转融通导致流通受限。

外资机构的频繁交易

据财联社报道,1月26日前夕,贝莱德和摩根大通分别卖出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股票。贝莱德在1月23日卖出药明生物559.55万股,但在26日提案事件爆发当天反手买入近1100万股。

港交所网站,持股变动标注为“完成出售股份”,L代表好仓

摩根士丹利香港席位也在26日、29日大买药明康德A股,持股规模回升至1100万股以上。这些交易行为在敏感时点前后突然放大,引发市场关注。

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据财联社报道,证监会1月28日宣布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进一步优化融券机制。具体措施包括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这些措施旨在抑制因转融券行为导致的市场剧烈波动。

沪深交易所也发布通知,暂停战略投资者在承诺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通知实施前尚未了结的出借合约到期不得展期,1月29日起施行。交易所要求各会员根据通知做好相关业务和技术系统准备,确保业务平稳运行。

市场反应和未来展望

在监管措施出台后,港股市场CRO板块集体反弹,凯莱英、药明生物涨超5%,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跟涨。摩根士丹利的报告认为市场对法案反应过敏,药明康德股价反应过度,提供潜在机会。

长期来看,外资机构和部分投资者的融资融券行为加剧了此次下跌行情。A股和港股市场对美国政客提案的反应过度,反映了当前投资者信心的脆弱。

监管部门的及时行动和措施有望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相关部门还需重新审视、评估和完善转融券机制,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我们投资者乐意看到这类规范政策的出台,”深圳前海锐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赖传亮表示,“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投资者的信心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对市场平稳也起到积极作用。如何做到科学开放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是一个长远命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