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的重要举措经过10余年的努力已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全球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平台。10余年来,民营经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已逐渐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一支重要力量。2018年,“一带一路”建设由大写意进入工笔画,伴随“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展望未来,应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创新、就业、民生等方面的灵活优势,进一步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做好政策引导,加强民营树立国际标准与国际规则意识,推动民营企业聚焦于“一带一路”国家民生工程,实现促惠民生与高标准、可持续目标之间的正向联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知民营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二十大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发展,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就业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贡献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数量上看,2024年5月底,全国共有民营企业达到5517.7万户,近10年增长了4倍。个体工商户1.15亿户,约占我国经营主体总量的2/3,带动近3亿人就业。从质量上看,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达90.2%,高技术服务业占比达93.3%,“四新经济”占比达93.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94.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生力军。首先是民营经济“走出去”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到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其次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方式更加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具有关键原材料供应、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等,快速进入境外市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其三,民营企业涉及领域更加多元化。新兴产业,如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正在成为民营企业出海的主要领域。与此同时,IT运维管理、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等IT应用也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其四是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近年来,中小企业“出海”意愿强烈,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初创企业,如游戏开发、软件运营、跨境电商等行业的初创企业选择海外创立。数据显示,在已经“出海”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达37%,对于从事数字经济开发的企业而言,调研显示,其准备“出海”的比例高达近八成。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软联通”的重要力量。我国拥有发达的民营及小微企业参与供应链环节,已经形成了门类、品种最齐全的工业体系,随着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的转折期,民营企业也到了“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目前已经有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动嵌入并推动全球产业链变革,通过产业互补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利他、利己、利国家”的路径实现合作多赢方式,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政府外交驱动的国有企业“走出去”所很难涵盖的“民间外交”作用。同时,互联网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通过与共建国家积极开展内容互换资讯互通合作,借助互联网手段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沿带沿路国家对我国的认可,已经逐步成为民间外交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民营企业发挥更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正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笔画”格局进入到更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阶段,这就更需要发挥广大民营企业的市场嗅觉灵敏、灵活性强的优势,迅速准确地把握共建国家的市场需求,开展高水平的贸易合作。
一是让民营企业在参与开放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合作为载体,逐步发展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其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禀赋丰富,但资本、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相对匮乏。而我国近年来通过不断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形成了大量中小型创新型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形成了新的商业能力和技术能力,集中在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这也是诸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迫切需要的领域。通过我国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个性化创新和跨境贸易合作等,构建高效灵活的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充分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通过在全球建立数据中心,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入覆盖可用区,畅通数据联通,在服务当地企业发展和人民就业的同时,加快了自身全球化的步伐。
二是让民营企业在参与开放发展中改善共建国家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最迫切的任务,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要立足于“民”,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民营企业作为扩大就业、支撑增长、支持创新的重要主体,也应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柱力量,在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民营企业作用才能让发展更具包容性,让更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人群从中受益,促进“一带一路”的“心联通”。例如,民营企业兴建的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累计入园企业超过百家,带动中国企业对泰投资超过30亿美元;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对西哈努克省经济贡献率超过50%,解决当地近两万人就业。
三是民营企业具有融入当地、快速响应的优势。在走出去过程中,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后方支持和稳定的现金流,民营企业只有立足本地居民,实现本地化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市场,进而得以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秉持“融”的理念,主动贴近本土文化,建立快捷反馈渠道,通过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共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在线支付等公共平台,为共建国家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民营企业未来如何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一是立足改善民生,实现促惠民生与高标准、可持续目标之间的正向联动。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立足改善共建国家经济民生与社会民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共建国家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肯定。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不断在绿色、数字、科技方面创新建设“一带一路”民生领域的途径。要持续地加大“一带一路”建设的绿色投融资、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等,实现绿色发展,增加绿色就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链;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的投资,弥补数字鸿沟;要加强民生科技投入与民生科技研发,加快惠民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推广。
二是练好内功,坚持合规诚信经营。“打铁还需自身硬”。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走出去,关键是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创新求发展,适时确保升级迭代产品,满足共建国家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并不断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强对国外环保、劳工等领域的政策追踪与研究,根据当地劳动法和就业政策,尽可能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尊重其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要坚持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要健全合规管理架构,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完善合规运行机制,防范应对各种风险,在合法合规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是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深度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民营企业虽然打开了“走出去”的新局面,但其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较为复杂严峻,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变动风险,监管合规风险、贸易制裁、汇率变化、利率波动等经济风险,依靠民营企业本身难以克服上述风险,需要在政策上做出充分支持和保障。包括丰富金融工具、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等金融工具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境外合规建设,为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优的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咨询、法律、会计、保险等专业服务,帮助民营企业降低海外业务风险。(史志钦系清华大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本文第二作者池昊涵系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