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锻科技

“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胜利只是时间问题,除非方向跑错了。”

作者:中外管理传媒 辛国奇 任慧媛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传媒出品《迈向工业文明——太平洋精锻30年成长启示录》

没有帆,只用手划的船出不了远海,乘风破浪、遨游世界的前提是——等风来。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营企业在起点很低、基础薄弱的情形下还能保持业绩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千载难逢的市场环境。

就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华为早期的成长原因和特征分析的那样:“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一个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个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到今天,本身并没有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和本领。”

这段话虽然有些自谦,但也准确揭示了华为成长的宏观背景和必要条件。一跃而起的通信设备市场,像一片波涛翻滚的大海,为华为从一条小鱼变成大鲸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

的确,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的影响。可以说,太平洋精锻命运的起伏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衰也紧密相关。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年后的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进入第一个“井喷期”,这一年的汽车产量达到了325万辆,同比增长100万辆。自2002年始,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扶持、内需大增、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始终延续了以大众消费为支撑的高速增长势头。

在这一背景下,随着新产品的持续问世,太平洋精锻的产品出现了产销两旺的状态,全国各大汽车变速器厂纷纷前来考察,积极探讨新品开发合作,随着新产品规模化生产的逐步推进,订货量直线上升。

中国锻压协会2002年的行业大事记里,记录了太平洋精锻的产品,凭借卓越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获得“优质锻压件”奖项的事件:

2002年9月19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号展馆举行第六届中国国际锻造、冲压展览会优质锻压件颁奖大会,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的变速器结合齿精锻齿轮,轿车、微车、轻客货车差速器行星,半轴齿轮,等速万向节内星轮,压缩机摆动齿轮、固定齿轮斩获了一系列优质锻压件奖项。

这无疑增强了太平洋精锻的市场话语权。

“当时海外车企来中国寻找供应商,他们首先就要找‘太平洋’,不会去找第二家。有句话叫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后来的成功离不开与世界看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正是因为我们的坚守,才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抓住机遇,同时紧跟市场的步伐,与时俱进。”太平洋精锻副总经理赵红军说。

在考察太平洋精锻的时候,各路海外车企的高管们就被其国际化程度所吸引。他们发现,这里的环境干净整洁,生产线运转高效且井然有序。“尽管锻造行业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很传统同时环境污染较大的行业,但在踏入太平洋精锻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一切截然不同。”见证了太平洋精锻发展历程的北京机电研究所原所长谢谈说。

在谢谈看来,太平洋精锻敢于在市场低迷、困难重重之时,提前布局设备,这不但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富有智慧的辩证方法论。“可以说,时势造英雄。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一般企业都会捂紧口袋,收缩投资。当时,太平洋精锻也很困难,而他们依然在逆势投资先进设备,理论上说,这样一来设备的折旧成本会增加,同时资产负债率也会上升。但反过来看,在低迷期,设备的价格相对较低,等大家一哄而上时,设备价格立刻飙升。更重要的是,提前打好底子,练好内功,当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势时,他们已经占据了先机,合资车企自然把订单都给他们了。但别人没有金刚钻,自然也就揽不到瓷器活了。”

到了2003年初,经过统计,太平洋精锻的净利润达到了270余万元。经历了十年亏损的太平洋精锻,在2002年终于盈利了!

太平洋精锻的招股说明书记录了这一历程:“事实上,1998年5~12月公司又亏损509.86万元,且亏损状态持续到2001年。粉末冶金厂转让股权后至200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970万元。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503.36万元,直至2002年才开始扭亏并实现净利润270.94万元。”

在过去的十年里,太平洋精锻一直在努力积累资源、技术和经验,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十年的“厚积”终于在2002年迸发出了无尽的力量,并且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力。

扭亏为盈,离不开外部市场环境的逐渐回暖,更离不开内部管理的不断优化与提升。夏汉关(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任后,第一年的年底就做到了盈亏基本平衡,在全体员工两年来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下,他们终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无论如何他都只会通过“正面突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论是公司经营,还是技术开发,或者是生产、销售,我常常遭遇看似无法逾越的难题。每当此时,我都从正面迎击困难,绝不玩计谋、耍手腕。无论何事都认真面对,正面迎击——有时这等于把自己逼入背水一战的境地。就是说,遭遇困难时决不逃避,抱一股憨气傻劲正面迎击。”

正式上任后,夏汉关对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整顿。他在做的事情,正是凭借着一股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在“正面突破”:对公司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加大了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的投入,变革采购方式,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裁减冗余人员,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在那个改变历史的时刻,太平洋精锻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庆祝,因为所有人都在为应接不暇的订单而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在夏汉关眼里,他究竟带领太平洋精锻做对了什么,让公司得以一跃而起,一鸣惊人?

“自2000年起,我们一直依靠订单取胜。我也经常反思,我们做对了什么?我认为,这归功于我们对市场的前瞻性洞察、对新兴事物的高度敏感、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紧追不舍,以及我们在外部建立的人脉关系——这些因素使我们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夏汉关说,“此外,做企业只要坚持认真做事情,讲诚信,讲规则,没有道理做不好,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胜利只是时间问题,除非方向跑错了。”

夏汉关认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成长,与时代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企业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抓住重要的历史机遇,那么再拼搏奋斗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

“如今看来,除了时代的背景和内部改革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当初看准了这个项目,战略方向没有选错,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夕阳产业,那么再怎么努力也终将无济于事。所以,我经常对团队成员说,一个人一生中能够赶上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参与到一个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那是何其有幸的事情!”夏汉关总结道。

而在“第三方视角”的谢谈看来,夏汉关之所以能引领太平洋精锻走向成功,就在于他的“眼光”和“实干”。“夏汉关走访过不计其数的优秀企业,他将这些企业的成功方法论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从而具备了超前的眼光。同时,他又长期与一线打交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可以更加敏锐地洞察行业动态。可以说,夏汉关的眼光与实干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从1980年加盟“泰县粉末冶金厂”,到2002年在太平洋精锻扭转乾坤,夏汉关和同事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这其中饱含的艰辛与付出,我们即便竭力还原,也只能记录其中一二,更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压力与辛劳,还都藏在他们的心中,并已淡然,随风飘去。

而对于夏汉关本人来说,这次成功的突破无疑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领太平洋精锻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书写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