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数据显示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已超过水电,太阳能未来是否会成为主要能源引发市场热议。这一趋势对光伏行业有什么影响?行业洗牌情况如何?近期做客直播间的基金经理王路遥这样回答。以下是对部分直播内容的整理:

Q1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610GW,在总量上已经超过了水电的装机量。太阳能未来会不会成为我们发电的主要来源?当前用电中,太阳能、水电、火电比例如何?

王路遥:首先,太阳能的装机量和水电的装机量,不好直接比较。如果用比例换算,放在可比口径下(同等装机量的太阳能发电与水电的发电量比例),可近似认为是大概1: 4、1: 5关系。

整个电力市场的比例分配不仅看装机量,还要引入利用小时这一概念。装机量的单位是GW,W是个功率的概念,要乘以时间才是全年发电量。可以大致算下,太阳能光伏大概全年利用小时平均在1100、1200左右的水平,而水电基本都是4000、5000左右的水平。太阳能得装4GW才可能赶得上水电的1GW的发电量,所以单看装机量,可能会陷入误区。

另一个问题,中国电力市场这几种电源的比例到底是多少?大数上来说,火电占比大概是60%左右。剩下的部分,目前光伏加风电的话,如果到23年应该是18%左右,其余基本大头是水电,可能是20%多,核电加燃气再有几个点。如果将光伏和风电拆开来看的话,光伏可能现在能接近10个点。

Q2

之前提到太阳能的装机量每年都增长很快,这个增长趋势会持续吗?

王路遥:不是每年都增长很快,2022年除外,当时硅料价格比较高,然后组件价格也比较高,所以当时大家偏谨慎,大力发展新能源但同时还要考核边际收益率,不能随便干,账算不过来。

现在来说,硅料价格跌幅较大,整个产业链价格也下降了。按道理降价对于算IRR是好事。初装成本是计算IRR两个最敏感的项之一。但现在问题不在于账,而在消纳。23年新增的装机,风电加光伏应该是300GW多。我做过一个测算,按照目前的风电加光伏发电的渗透率(占比)计算,满发情况下,如果每年都新增装机300GW,占比大概要提升接近三个点。现在风电加光伏这种电源在全国占比已经接近20%,消纳的压力已慢慢体现出来,这不是我们的推演,而是事实。

Q3

有投资者提供了这个数据,截至6月份,今年全国有300多个县已经限制新增光伏接入。这也体现刚才说的并网消纳的问题?

王路遥:目前主要是对投资商限制接入。如果更严重,对于存量的企业,也会涉及到拉闸限电。回到这个问题,300多个县限制的是新增光伏的接入,那就是说并网条件已经不支持了,这块不再接收新增的项目备案,还没到拉闸限电的程度。但它也反映出,电网面对光伏的接入已经存在问题。

前面提到的消纳问题一般出现在集中式电站,就是把这片地光伏发的电集中往主干网上送。而问题里提到的其实是分布式电站,它接的是配网,而不是主干网。可以把配网理解成毛细血管,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电网最初设计时,大概率不支持或没有考虑过电往上送的需求爆发。所以现在有些区域范围内配电网的压力是非常大,它还涉及到电网有没有积极性、要不要出钱来做改造。

分布式就有这样的配联网的问题,如果是集中式的话,东南沿海还好,因为发电的增速也还可以,占比也不高,消纳整体问题不大。但是像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现在电价还有保障收购小时,存量上已经比较有压力,增量的要想进也可以进,但如果消纳压力大,也会采取一些限制,比如分时电价,中午光伏满发时段把系数调低,降低电价。

Q4

因为有新增接入限制,那总增速是否会降下来,甚至不增长了?

王路遥:有这种可能。

Q5

这样是不是对企业的利润或者景气度影响还蛮大的?

王路遥:无论从一季报的营收利润,还是二季度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上,我们跟踪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已经看到影响。讲的极端一点,就是部分环节景气度下滑幅度比较大,到了现金成本亏损的程度。

Q6

我们直播说过光伏行业在面临洗牌问题,对应现在已有优势的公司是不是一个好事?

王路遥:行业现在是处在洗牌的过程中,而不是洗牌结束。价格是下跌程度较大,但不代表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停产,目前减产比较多,但停产还是偏少偏个体的行为。

其实我们之前一直比较谨慎,没有轻易下结论,主要是之前企业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现在已经不太明显了。部分偏上游的环节,前几年由于行业的Beta,企业都赚了不少钱,所以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自己主动出局。其实,目前某些环节的价格已经打到了全行业的现金成本以下,生产一个单位就会亏一个单位,但是也要干,有企业在减产,停产的非常少。

Q7

这个现象我觉得挺多行业都有,就是干一笔赔一笔但还是要干,这个动机是他觉得自己还能行吗?

王路遥:两方面吧。一方面,一般企业在有实力或自认为有实力的情况下,不可能自己出局。上面我们提到的现金成本不是可变成本。价格达到现金成本,表示企业已经开始亏现金流了,但不代表多生产会亏得更多。如果企业利润表亏了,但现金流还是正的,这种情况下,还可以继续熬。但如果说亏现金流亏得太狠了,就类似以前某些造车新势力,它生产一台亏一台,可能生产越多,亏的越多。这时候要么融资,要么就得减产。

另一方面,光伏有一定的季节性。整体来讲,一二季度行业需求会偏少一些,一般三四季度会旺一些。大家总归还是想再看看看旺季的表现。

Q8

面对限制新增问题,能不能通过储能解决?当消纳有压力时,把电储存起来?

王路遥:国内的储能现在利用率还不高。首先,国内所有的储能需求都源于电网要求的强配,不是很市场化。国内现在是行政性地要求强制配置,一般是整个发电功率的10%- 20%配置2个小时的储能容量,今年可能有的地方要求配到3-4个小时。

从理论上来讲,储能是能部分解决光伏的平溢,或者说储能本身能起到类似于火电这样灵活性电源的作用。不过,国内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强配,二是电网对储能的调度规则还不明晰。综合之下,造成了储能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电网这块运营有压力,目前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市场交易。这是最近一年多电力市场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把配置比例交给市场调节,包括使用量和报价都交给企业决定。

储能目前国内只是配了,还没开始大规模使用。我们做一个初步的核算,储能使用1度电,投资成本可能会增加7毛钱。这又衍生出一个更宏大的问题,就是电力改革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价格、绿色和稳定性,这要看取舍了。想要绿色且稳定的电源,电价就会比较贵。

中国尤其在这几年,电价应该还是偏低的,比较有优势。储能增加的这7毛钱成本如果没人出,那投资起来就没有经济性。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Q9

退一万步讲就算成本增加7毛,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对居民的影响是不是会更大一点?

王路遥:对居民影响有多大,要看电力规则怎么定。电力不可能是纯市场化的,从全球范围内的经验上来讲也是这样,它都是有天然垄断性,因为电网重复建设是不经济的,所以必须要设定一些规则。在中国,反映到居民端的规则有个特点叫交叉补贴,目前全体的工商业其实拿出了它们的一部分电费补贴了居民。所以如果说电价涨了,到底要怎么涨,要看交叉补贴怎么给。

Q10

上面提到的电力涨价问题可能对光伏企业利润有什么影响?

王路遥:对光伏企业主要的影响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而言,涨了电价的同时也增加了运营成本。最终要看格局,看进来的绿电多不多,跟具备调节能力的电源相比,谁是过剩的,谁是紧缺?这个会影响最终的价格。

另一方面,对于生产端,我觉得整体影响偏好,因为如果把电价机制理顺了,电价真正涨起来,就代表绿电有经济效益空间。只有把这一部分空间让出去,绿电才有运营的动力,反过来才能买组件。所以说,绿色不是没有代价的,还是要终端买单。

Q11

刚才提到的中午的谷段电价,这个对光伏企业有什么影响?

王路遥:对光伏企业来讲,峰谷电价差拉大,至少是有利于储能的,但不一定有利于光伏企业。

一般来说,很多省的峰谷价差接近7毛,从销售端来讲,工商业是有自发的装储能的意愿,这个账勉强是可以算得过来的,投资成本大致可以持平。谷段的时候充电,大概有75%、80%的效率折损,因此充1度电发出去大概0.75度,算下来成本大概是7毛钱。但峰谷电价对于光伏企业而言不一定是好事,越是压低谷段电价,对企业来说发电的经济性就越差。

Q12

有投资者提到,有统计说现在光伏企业总存货量达到3400亿,这个量级大不大?对未来企业利润的影响,包括存货本身价格浮动会不会在报表上体现?在投资端有什么影响?

王路遥: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对利润的影响,我们看下上市公司的一季报,它已经造成影响了。准确说,存货的增加不是直接对利润造成冲击,而是在企业经营恶化的时候,存货增加和利润冲击会同时发生,这两件事有相关性。不好卖的时候必然利润差,存货也会增加。也可以说,存货可能预示着下一季度利润冲击会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存货也可能带来减值。仅看存货二季度的价格,已完全不是一季度的水平,企业预计要计提减值准备。而且从行业调研上来看,二季度的库存压力还比较大,但绝对数不一定。

Q13

从投资或者说研究的角度分析,您觉得光伏企业现在有没有破局的办法?

王路遥:我说下我们的打法或者说我们的理念。不管是光伏还是别的企业,我们重点关注的第一步是盈利梯度。盈利梯度就是差异性,我们第一步是研究差异性,第二步是评估差异性的可持续性,其实就这么两步。应该说,当行业好的时候,这两点尤其是后者,不容易研究清楚,下判断的置信度要偏差一些。现在的市场,我们有机会去回溯自己的结论,看看有哪些需要修正的。潮水褪去的时候,才能更容易看出哪些是真金不怕火炼的。

$中泰ESG主题6个月持有混合发起(OTCFUND|016945)$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