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5世纪,西班牙国王问,哥伦布,你要去何方?哥伦布指着大海的方向。出海,是哥伦布当年探险之路的开始,也正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当下选择。我们不禁好奇,2024年资本市场为何高度关注出口板块?出口企业又面临哪些挑战?让我们逐一来探讨。
图片来源:小编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哥伦布广场
2024年年初至6月底,A股中股价涨幅超过50%的股票共有46只(不含北交所),其中,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30%的股票共有17只,占比37%。这些公司各自的供需逻辑和行业周期不同,但股价“狂飙”的背后均与出海高度相关,我们称之为“出口链标的”。家电出海、客车出海、光模块出海、工程机械出海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一现象并不是2024年才出现,2023年叉车、电表等领域已经催生了不少大牛股。
制造业出海时机已成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能力有目共睹。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在国内内需市场竞争相对获胜的中国企业,不仅拥有成本优势,更拥有工程师红利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出海时机已然成熟。本轮制造业出海,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如家电、纺织服装表现稳定,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如电动车、工程机械、叉车也开始崭露头角。从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出口呈现稳健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6月,我国出口总额达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
基于对市场的紧密跟踪,从出口表现较好的结果可以反推几个可能因素:1、海外经济韧性较强:全球PMI自2024年1月之后,重回荣枯线50以上。2、美国市场开启补库。3、国内部分产品出口关税有提升预期,出现抢发货现象。
总而言之,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内需相对放缓的背景下,出海对企业盈利的拉动尤为可贵。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比较优势,制造业出海,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当下的时机均已成熟。2023年以来,资本市场对“出口链标的”已经进行了多轮演绎,2024年上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
尽管我国制造业出海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浪潮,但随着“逆全球化”现象的加剧以及供应链波动的加大,制造业出海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运价扰动和贸易摩擦是2024年市场非常关心的两大问题。2024年7月份之后,出口链公司股价波动显著加大。
其一、运价扰动方面,2023年11月,巴以冲突引发红海危机,全球贸易的众多船只无法穿过苏伊士运河航线,不得不绕行好望角。绕行带来的全球集运市场的紧张,叠加出口景气度较高(海外补库、抢发货共同推动),导致全球集运价格的飙涨。截止2024年7月19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SCFI)达到3542,相比2023年全年均值的1006,涨幅超过250%。集运价格的暴涨,对出口企业来说造成了两大挑战:一是对利润率的冲击,二是发货周期的拉长。
其二、贸易摩擦方面,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之后,我国出口金额不降反增。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带来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是新冠病毒肆虐期中国供应链稳定性的有力支撑。然而,“逆全球化”之风近年来愈演愈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其中,电动车、光伏等作为我国这几年发展最为迅猛的几大产业,也成了本轮贸易摩擦的重点。2024年6月底之后,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一届总统预期提升,市场担忧中美贸易摩擦将会进一步加大,出口链企业股价显著回调。
2023年11月,巴西决议自2024年1月起将进口的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动汽车、插电式汽车关税提升到10%、12%、12%;2024年7月后调整为18%、25%、20%。2025年7月调整为25%、30%、28%;2026年7月全部调整为35%。
2024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的几类产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车从25%提升到100%;动力电池从7.5%提升到25%;光伏组件从25%提升到50%。
2024年6月,欧盟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征收临时关税,税率从17.4%到38.1%不等。
危与机并存,出海企业无疑站在了挑战与机遇的十字路口:1、运价的扰动是短期变量,随着运力的增加,旺季的过去,港口拥堵现象的好转,运价有望逐步恢复到相对合理水平。即使红海危机短期无法解决,运价中枢可能会上移,但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冲击会显著下降。2、贸易摩擦是中长期变量,出口企业不得不做好准备。一方面,针对各类反倾销反补贴税率,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申诉,降低税收负担;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去海外建厂,将是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
2023年以来,“出口链标的”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板块之一,2024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加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制造业出海,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条件均已成熟。尽管挑战很多,但是海外市场空间大、利润率更高,成功出海将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盈利。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产品出口”向“产能出海”发展大势所趋,部分优秀的中国企业有望借此机会走向更大的舞台。
国信资管特别说明: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国信资管站在投资机构角度,根据调研时点所获信息分享的投研观点,所涉及的行业及相关企业内容仅用作描述客观情况或科普说明,不构成国信资管对具体行业、具体企业标的的投资推荐和购买推荐,亦不构成对相关板块未来表现的承诺与保证。
本文作者
吴文成
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权益投资经理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硕士
7年金融从业经验,深耕高端装备研究
风险提示
文中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文中的信息反映的是文章初次公开发布时的信息,发布后相关信息可能会发生变化,具体以相关业务规则或实际情况为准,无论是否出现最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它情况,本公众号均无义务对已发布的文章进行更新或修改。
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仅代表投研人员或投研团队站在文章发布的当前时点对于近期市场考察得出的看法分享,不代表国信资管出具的投资建议,不代表国信资管发行的资管产品的持仓构成,资管产品的投资情况请以个体产品的实际投资运作为准;文中所提及的具体行业情况以及具体基金、股票等证券仅用于举例(如涉及),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管理人/投资经理/投资策略及相关产品未来收益水平的保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以及作者无关。购买资管产品时请详细阅读产品相关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第三方不得以商业目的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复制、转载,如需复制、转载的,应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且不得对文中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公司秉承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和诚实守信的精神,不允许任何人员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欢迎对我们进行监督,携手共建廉洁社会,共享诚信价值!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