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数字化是今天的一切,是未来的唯一开端。”——《第二次机器革命》
从曾经的“田间地头”放贷、“刀耕火种、算盘账本”的时代,到实现“3分钟申贷、0人工介入、1秒钟放款”;从依赖传统的IOE架构,到实现应用与数据的全面上云,近十年来全国农信机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十年,农信机构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变革,建设科技大平台,通过重塑发展战略、组织管理和业务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
每一个行业的强大,都需要引领者。
农信社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离不开一批先行者,不少农信社已经追赶上了银行业金融科技转型的新浪潮。它们走过的路,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它们的未来布局,也给行业带来更深刻的启示。
01
数字化变局:走到了新的时间窗口
“农信的实力不如全国性银行、城商行那样强。”这曾是一种常见的观点。实际上,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
农信并不弱,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达54.6万亿元,占比13.1%;农信触角广泛,全国农信机构(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共计2129家,占全国银行业机构总数“半壁江山”;农信责任重大,通过发挥自身优势、错位竞争,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农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时长02:09
农信数字化助力养殖业发展案例
农信机构同样“敢为行业先”。经过这几年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头部农信社在技术、科技和业务上,已经具备了和大型银行一起抗衡的实力,具备了应对未来金融行业市场化和外部体系竞争的能力。
不过,对更多农信机构来说,面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传统的农信社模式显然已经滞后,农信数字化仍然面临线上获客能力不足、风控能力弱等痛点,传统业务受到大型金融机构挤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其改革显得尤为关键。
同时,农信社还面临着数据标准不一、数据责任归口不清、缺乏数据治理体系等问题,缺乏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业务和科技部门融合不够,协同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形成创新合力;省联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对法人行社个性化需求响应速度较慢。
可以说,当下的农信正在进入一个关键的转型时间窗口:各个农信要寻找下一阶段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之路,从而去实现改制转型的目标。
“很多农信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以前大家有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持续投入、持续建设,但如今随着市场化发展,组织机制变革需求,以及IT投入需求变化,投入时间更紧迫。”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新金融行业总经理张翅指出。
这也是众多农信CIO、科技总、技术条线业务负责人在思考的,数字化如何更好地扎根本地经济与聚焦客户,从而设计相应的产品,服务好业务发展背后的关键群体。怎么帮助一线信贷经理和客户经理提效,从而在同质化中提供专业化、基础化的体系,冲出红海。
相比大型银行,农信社最大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农信社应该如何借助数字化与自身资源禀赋相结合,找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普惠金融道路?
一方面,要回归本源加大创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金融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关键驱动要素。如何利用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三农“长尾”客户,拓展农村金融是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需要更好地寻求外脑合作,破解人才稀缺和培养难的瓶颈,提升与外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长期创新能力。
02
突围之路:双在线与云原生变革的力量
衡量一家银行数字化实力是否强大的标准很多,权威奖项是其中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被认为是金融科技最高奖项。
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农商行的金融科技获奖数量越来越多。轻金融统计发现,近三年,包括重庆农商行、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内的农商行都获得了相关奖项,从侧面说明了农商行的数字化实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与权威奖项相伴的,是过去近10年这些农信机构针对不同业务挑战,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迭代:从互联网金融能力和手机App能力建设,到分布式、云原生架构的普及,再到数据价值的挖掘和数据中台的建设中,都实现了新的跨越。
,时长00:16
农信数字化第一阶段:在线
2017年开始,为了紧跟互联网金融发展,农信机构开始建设以手机端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打造开放的“场景+金融”生态圈。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移动优先,然后去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实现“双在线”,不仅帮助员工能够更好的移动办公,提高省联社的效率,还要生态在线,让农信社的商户能够更便捷支付。
作为农信机构的佼佼者,截至2023年末,某省级农信社全省80多家农商行总资产超4万亿元。早在2016年开始,这家农信社提出全行IT规划,当时的难题是寻找到适合农信社的IT架构。2017年,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公司发力金融科技,也让其看到,“借助外部技术”是一条快速有效的渠道。
与阿里云的合作,几乎是“一拍即合”。在与多家公司接触之后,这家农信社认为阿里云的架构理念正是他们要找的,“因为他们的数据类技术产品跟我们的数据架构极度吻合。”于是在2017年12月,双方敲定了合作。接下来,便有了全面云化以及中台能力的建设。
这家农信社业务改造的一大亮点,是“互金核心”上云。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处理金融交易的能力,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处理速度,还开拓了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
在这期间,该农信社将大量业务系统迁移到云平台上,借助云技术的力量,大幅缩短了系统建设周期,从传统的按月计缩短到按天计,极大地提升了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部署在阿里云上的金融云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弹性伸缩和高效利用,有效应对了业务高峰期的挑战。
双方合作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农信”战略的实施,不仅限于技术层面的升级,还包括了业务流程的重塑和人员能力的提升。此外,引入钉钉等办公协同工具,增强了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效率。
,时长00:23
农信数字化第二阶段:核心云原生
2019年开始,银行业迈入新核心云原生的新时代,农信面临的挑战是把自身的整个云的能力建设好。
对于银行业来说,集中式架构存在纵向烟囱割裂、横向管理分散的情况,每个层面和每个技术产品都独立分散管理运维。相比之下,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成本大幅下降,维护成本显著降低。此外,IT架构云化带来的弹性能力,让IT支撑能力能以较低成本、较短时间实现横向扩展。
新核心云原生破局,刻不容缓。这其中的代表性机构是资产规模2万亿元的四川农商联合银行。自2019年开始,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借助阿里云实施了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改造。通过近5年的建设,四川农商联合银行携手阿里云打造的金融级云原生架构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规避业务连续性风险。多地多活部署,整体可用率超过99.99%。灾备中心从原来的“冷备角色”变为直接提供服务的“多活中心”,以前容灾主备切换准备和操作过程需要数个小时,如今实现分钟级完成流量在不同单元不同站点间的调拨。
二是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做优数字服务。打造蜀信e·手机银行、惠生活、场景金融等线上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383万户、线上交易占比96%,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大幅提升。
三是技术创新助力组织变革,提升组织效能。培养了团队在云原生核心领域中,从业务建模、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以及过程管理的完整能力。促进组织变革,精心设计的业务中台,统一业务、应用和部署架构,在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中台能力、安全运维方面,为银行提供全面的满足SaaS要求的服务体系奠定了科技和能力基础。
如果你解决的不是真正的痛点,就不可能掀起一场行业革命。
截至目前,四川农商联合银行等机构已把原来整个银行传统的核心体系,包括柜面、个人存贷汇等等要迁移到云上来,构建云原生的架构体系。它们借助阿里云进行场景类能力建设,不仅有业务系统的建设,还有平台层的建设,从而更好支撑业务发展。
03
农信新纪元:行社云连接新未来
如果要找农信体系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显著差异,那就是“多法人架构”。
这正是农信机构做好数字化的一大“拦路虎”。一家省级农信机构,下辖农商行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存在法人行业务发展不均衡、个性业务突出、科技技术支撑薄弱和运维压力大等诸多战,在经济活力强的省份尤为明显。
在“两级架构”下,农商行的科技需求差异化非常大,很难用一套系统,一个模式,满足所有基层农商行的需求。由省级农商银行推动全省农信系统特色应用上云则更为复杂,不仅要兼顾不同行社自身的金融科技水平、人员力量等情况,还应在充分尊重行社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自主性的前提下开展。
彻底变革,才有未来。农信社开始思考,如何更好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从省级农信变成省级农村联合社,变成一个行社这样一个法人的架构,在新架构下更好的为不同农商行提供统一的服务?
“一个组织越要求前端反应灵活、创新,就越需要中后台用平台化的方法提供支持和服务。”《智能商业》一书中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行社云”为什么很重要。
“行社云可以为一家省级农信社下辖所有农商行提供统一的生态型服务、数据化服务。平台上不仅有一些基础的共性能力,也允许每个基层的小法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基于这个平台去定制相应的特色化、个性化能力。”阿里云新金融行业首席技术官郑淼对轻金融表示。
“行社云”带来了什么?答案是赋能基层农商行利用数据提高运营效率。小的农信社自己的科技实力有限,省联社建设一个大型的云平台,然后去服务不同的农商行,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降低IT投入,让农商行做更多自主创新。
,时长00:14
农信数字化第三阶段:行社云
“行社赋能基层农商行利用数据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合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走出来。省联社建设一个大型的云平台,然后去服务不同的农商行,经济效益更强,又能够赋能农商行做一些自主创新。”阿里云新金融行业华南大区总经理高博奋指出。
“行社云”的代表性机构就是某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在完成省联社改制的过程中,该农商联合银行同频建设了数据云。2021年12月,该农商联合银行在“大平台、小法人”战略指导下,携手阿里云启动 “数据云”项目,为省内各农商行提供从资源、数据、应用到解决方案的全方位金融创新产品及服务。 “数据云”按照共性统建、个性自建、统分结合、开放包容的机制,构建了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资源集中、相互共享、互通互联的科技生态体系,为平衡集约化成本和个性需求提供了经验。
数据云借助阿里云技术平台,推出依托于各类生活场景的嵌入式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服务更贴近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同时帮助提升了行社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有效解决行社自建系统无法充分利用省行系统数据服务能力的“数据孤岛”问题。
某省级农信社也是“行社云”的先行者。与阿里云合作建设数据云平台,重点解决基层法人分社重点的建设领域,借助阿里云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获取客户行为洞察,为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业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行社数据上云,是必经之路。通过构建“大平台”,这家农信社实现了技术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标准化,降低了各法人机构的独立开发成本,提升了整体协同效率。同时,各行社单位可以在统一平台上根据自身特色定制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群体的特定需求。
上云过程中如何保护现有IT存量资产也是一个难题,为此项目中对省行的三方数据平台的纳管与兼容,从而保护省联社已有的技术投资,同时采用三方生态工具,实现老旧系统无需改造平迁上云。整个项目为全省农商行节省计划建设综合成本40%,最多节省高达3000万元,解决全省80%农商行机房建设问题。
阿里云与这家农信社的合作,不仅推动了技术层面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催化了业务模式和组织文化的深刻变革,为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时长01:46
农信数字化离不开云厂商陪伴
上述案例背后的一个共同点,都有阿里云的深度参与和陪伴。客观看,陪伴农信的科技企业其实很多,阿里云的不同之处,是不止给他们提供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在陪伴过程中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与大量农信社一起渡过了很多难关,一步一步把愿景落地。
作为农信数字化亲历者,近10年来,阿里云与广大农信机构携手,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螺旋上升式推进变革,将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见证了农信机构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升级,也逐步在农信领域扎下脚跟。农信社最缺什么,阿里云更加明白。通过多年深耕,阿里云自身也逐渐成为最懂农信、陪伴最久的云厂商,在农信科技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
04
结语:AI会带来新的想象力吗?
如果要找农信社未来数字化的变量因子,人工智能就是这样的“X因素”。
AI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农信社一次新的契机和挑战。如何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以及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发挥AI的重要作用,是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在张翅看来,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主要在数据和人工智能。
AI在银行业有强大的用武之地。在金融服务零售上,可以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个性化的智能化金融服务,更好地应对客户需求的多样性、提升风险管理的精确性,寻求新的增长点;内部经营管理上,员工智能助手提升效能;通过智能营销和销售预判提升经营效率。
对人工智能的利用,大模型至关重要。对于银行来说,使用一家大模型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构建一个AI中台,在中台调度下面的基础大模型,而不是依赖某一家公司的大模型。从技术层面看,农信数字化下半场的重点之一是AI中台的搭建工作。搭建好数据平台+AI智能化,会诞生出更多的应用形态。
在大模型时代,最懂农信数字化的阿里云,依然会做好深度陪伴,在云+AI+整个开放技术体系方面做更多的合作。“我们的云能跟更多的算力做更多融合,也会跟更多大模型的新的平台能力和相应业务应用场景做更多开放合作。”张翅表示。
技术革命,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生态时代。大模型,开启的是全新的价值创造时代。
阿里云的愿景,是为整个农信体系和中国金融行业未来下一阶段数字化金融的发展,把数和智这两个作为一个结合,成为农信机构新的发展动能。阿里云有这样的能力与决心,也将成为越来越多农信机构不可或缺的数字化助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