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产业互联网30讲》第二部分【避坑篇】的第5讲,为创业者、企业家详解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大而全堆砌的坑。为何会发生?切入点应该如何选?如何合理规划平台业务发展?


我曾经有幸担任过一家国资背景化工类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顾问,期间跟公司总经理交流时,他很自豪的告诉我自己的公司虽然刚创立一年多,但是什么业务模块都有,什么交易模式都覆盖、交易品类几乎覆盖了90%以上的大宗化工品。


听完后,我不由心中一紧,跟他一起回顾了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平台,不管是微信、美团、滴滴、头条等消费互联网平台,还是国联、致景、汇通达等产业互联网平台,都是从一个群体的特定需求进行重塑,逐步放大需求,将品类、功能、模式进行完善。


交流完后,总经理无奈的表示,他也很清楚大而全的平台不是规划出来,而是成长出来的。但是各级领导视察调研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这个品类为什么没上平台?这个业务为什么没有?平台可以有这个功能?等等诸如此类的业务建议。为了完成领导在视察调研时的“建议”,公司不得已在一年多时间内就变得大而全,背离了平台设立之初的初心和使命。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有他的无奈之处,但是产业中很多平台在创业初期,都在幻想着平台一上线就可以提供ABCD等等各种服务,于是乎想一下子全部上线或者全部推出来,但是很快就发现落不了地。不分主次、不分前后,大而全的堆砌很明显成为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创业者的一个大坑。那么如何合理规划业务发展?


首先,选择商品品类和共性职能。平台本质就是把客户的共性职能以集约化服务的方式产生单一主体难以达到的成本或者效率优势。


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面对的商品品类有很多,不可能都做,要选择某一个共性度高、规模大、流通性好、标准化程度高、上下游资信好的品类切入或者客户的某项共性职能作为主业务的切入点。


比如国内的贸易商一般有四大职能:垫资、物流、搞关系、承担贸易风险。搞关系这类个性化职能不是平台应该有的,承担贸易风险也不是平台要做的,那么物流和资金就是平台可能共享的服务职能。当然主业务选择还有很多标准可以参考,比如是否高频交易、平台数据获得贡献度等等。


第二,要进行产品的成本费用结构分析。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终极追求就是要降本增效,所以要分析成本和费用到底在哪儿,确定每一个单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费用构成情况,以及产业链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成本费用构成,从这些细分的费用中找到可优化的项目、以及幅度,比如油费、路桥费用,找到节约的办法,这个细分点就是切入点!


确定好对某个环节进行优化后,就要把这个环节的成本费用列出来再做更加详细的分析,从而确定如何盈利、从哪个环节切入盈利、现在的赢利点与未来的盈利点选择,不能简单地业务罗列与拍脑袋!


导致我国许多草创型产业互联网平台创业者被“集体淘汰”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众多的失败案例剖析,我们发现其中最为致命的是: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创业者的体内潜伏和滋生着一种共同的“失败基因”。正是这些至今不为人察觉的“失败基因”,使他们始终无法真正超越自我。


因此,我们力图捕捉这些基因,以期让更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创业者走的弯路少一点,少付出点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能勇士面前无险路!致敬每一位产业互联网从业者!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作者丨张健

产业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信息协会产业互联网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