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领域,出门问问成功戴上港股“AIGC第一股”的桂冠,不仅代表了中国AI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也意味着生成式AI即将步入商业化的深水区。

虽然上市后的剧情并未如市场预期那样一路高歌猛进,但出门问问的资本市场之旅仍可以看作是一个技术愿景与商业现实碰撞的缩影。

出门问问的成长轨迹,映AI行业从技术萌芽到商业落地的曲折历程,而其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多是问道于未知,行走在路上。

资本市场冷暖交织

8月23日,出门问问(02438.HK)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实现营收1.63亿元,同比下降37.9%;亏损5.7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18亿元;经调整净亏损5586万元,上年同期净利为5578万元。

出门问问表示,上半年收入减少,主要由于AI企业解决方案的收入减少。公司调整业务及收入战略,不再增加传统AI项目制收入(汽车附属公司A的业务),全面投身于可持续增长的AIGC产品化业务。除去汽车附属公司A的业务影响,公司各业务均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报告期内总营收同比增长32.2%。

2024年半年报显示,出门问问AIGC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达9230万元,同比增长123.8%,主要由于付费用户数量及平均销售价格增加。此外,从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上半年,出门问问的AIGC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不断提高,分别是8%、23.2%及56.7%。而在此前的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AIGC业务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先后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AIoT时代,并在生成式AI的浪潮到来之前布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此前,出门问问共完成7轮融资,吸引红杉资本、真格基金、Google等重量级投资方。这些资本巨头的背书无疑为其上市之路增加了重重砝码,估值一度高达7.57亿美元,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也为上市之路铺设了金色的跑道。

在上市前,出门问问已在AI语音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深厚积累,特别是在全球大模型技术浪潮中,出门问问凭借“序列猴子”等自研大模型,展示了其在技术前沿的布局与野心,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出门问问在2022年中国AIGC解决方案市场的市占率排名第一,且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这在普遍亏损的AI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

不过,今年4月24日的上市首日即破发,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市场的热情。尽管后续股价有所回升,但总体表现与上市前的高期望值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背后,折市场对出门问问未来增长性与盈利能力的多重顾虑。

一方面,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出门问问在资本市场的遭遇也揭示了AI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虽然AIGC市场潜力巨大,但技术迭代迅速,竞争日益激烈,不仅有百度、科大讯飞等传统AI巨头的强势布局,还有一大批初创公司,如月之暗面等新兴势力紧追不舍,众多参与者面临同质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分散且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大模型的高昂研发成本与商业落地的不确定性,使得出门问问这一行业先行者也难以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盈利,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的信心。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也对出门问问的股价产生了重要影响。投资者对于AI企业的评估也更加理性,不再单纯追逐概念,而是更加关注公司基本面和可持续盈利能力。虽然出门问问在2021至2023年间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但AIGC解决方案收入的增长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AI项目等业务的下滑,且2024年上半年再次陷入亏损,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存疑。在这种背景下,出门问问的股价也难免受到波及。

出门问问要想打破市场预期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巨大反差,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商业策略方面双管齐下。

商业化之路的探索

AIGC作为AI领域的新风口,正迎来快速发展。从文本生成到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内容的生成,AIGC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当前市场需求的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内容创作自动化、个性化服务以及智能交互体验上。

国内外AIGC企业在技术上存在一些差异,国外企业,如OpenAI、Google等,在模型的通用性和创新性上走得更远;而国内企业,如如百度、阿里、出门问问等,则更注重技术的本土化落地与商业化应用。在国内,AI应用的商业化进程已进入了快车道,从社交娱乐到智能制造,从智能硬件到企业服务,AI技术的触角已深入各行各业。

尽管上市后遇冷,但出门问问在AI领域的实力毋庸置疑。作为国内少数实现盈利的AI公司之一,出门问问不仅在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将AIGC解决方案、AI企业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及配件三大业务板块构建了一个技术、产品与商业化的闭环生态。

作为早期的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的探索者,出门问问曾凭借智能手表等硬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随着AIGC技术的崛起,出门问问也紧跟时代步伐,迅速转型到AIGC赛道。

2020年,出门问问推出了首个通用大模型“UCLAI”,并在2023年升级为“序列猴子”,不仅具备自然语言理解、知识、逻辑及推理能力,还能够支持文本、图像、3D内容、语音生成及语音识别等多种任务,强化了技术壁垒。

同时,出门问问的市场策略也显示出独特的视角。通过“产模结合”的模式,不仅拥有自己的AI模型,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出门问问的AIGC产品矩阵包括AI配音助理“魔音工坊”(海外版为“DupDub”)、AI数字分身“奇妙元”、AI 数字员工“奇妙问”、AI短视频生成平台“元创岛”等。这些产品通过AI技术生成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内容,广泛应用于内容创作、数字人制作和企业服务等领域。以“元创岛”为例,这款AI短视频创作平台依托出门问问自研大模型“序列猴子”,为创作者提供AI一键成片原创短视频,降低了创作门槛,提高了创作效率。

出门问问的国际化布局,展现了在全球市场上的野心。例如,推出了“魔音工坊”的海外版“DupDub”,作为一款AI配音软件,支持超过37种语言,成为YouTube、Instagram等平台创作者的重要工具。出门问问的海外营收占比接近一半,显示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出门问问持续布局行业生态,已与腾讯云、华为云、阿里钉钉等知名科技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出门问问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约167.4%。

AIGC之路平坦吗?

在全球范围内,AI领域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技术比拼演变为综合能力的较量。

在国内,无论是AIGC的多样化应用,还是AI搜索、虚拟数字人等新兴领域的探索,都显示出竞争的白热化。众多玩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稀宇科技MiniMax的AI音乐制作,到月之暗面Kimi助手的智能搜索,再到时域科技ACE Studio的虚拟歌手,每个细分市场都站满了挑战者。

作为一家产模结合、软硬结合、既ToB也ToC的公司,出门问问在AIGC赛道上的长期竞争力和潜在市场空间取决于其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市场拓展、商业模式、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等多个因素。

出门问问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其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因此当AIGC行业的众多公司还在不停烧钱、融资的时候,出门问问已依靠自有产品和现金流,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虽然今年上半年因为业务转型,出门问问的业绩出现下滑,但公司的毛利及毛利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其中,毛利较2023年同比增长80.6%,毛利率同比增长17.3%。

出门问问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5580万元,上年同期为7260万元;销售开支为9130万元,上年同期为5990万元。公司表示,这是由于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增加导致相应的促销费用增加所致。

不过,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技术迭代过快、研发投入成本高、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等,都是出门问问必须直面的问题。要想在AIGC赛道上持续领跑,出门问问还需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灵活调整商业策略,加强与行业生态的协同,以及在国内外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激烈的竞争,出门问问可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策略布局。首先,持续研发投入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警惕行业泡沫、技术迭代过快带来的风险。其次,拓展应用场景,比如深化与汽车、教育、金融等行业合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增强盈利能力,通过优化产品矩阵,进一步提升AIGC订阅服务的用户粘性与单用户收入,实现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写在最后

出门问问的发展之路,是技术迭代与商业实践交织的探索。在AIGC这片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海域,出门问问作为先行者,既享受着技术先发的红利,也承受着市场检验的压力。

唯有持续创新,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构建技术、产品、商业的良性循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航向、稳健前行。可以说,出门问问的征途是问道于未知,也是行走在不断演化的技术与市场之间,寻求长远发展的平衡之道。

在AIGC赛道上,技术的领先不再是唯一的胜利法则,如何在商业实践中精准定位、高效执行,将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所在。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