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在基于金额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继续保持其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高达4.74%。这一成就标志着人民币已连续九个月稳居此位,同时4.74%的占比也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彰显了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稳固地位和不断提升的影响力。
与2024年6月份相比,7月份人民币支付金额实现了13.37%的总体增长,而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的总体增长率则为10.29%。这一显著的增长态势进一步凸显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中的活跃度和强劲势头。
在贸易融资市场方面,7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的份额达到了6%,紧随美元之后,并已连续两个月超越欧元。份额差距由6月份的0.07%扩大至7月份的0.17%,这一变化再次证明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中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巢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提升的多重因素。她指出,中国稳定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根本所在。同时,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体量也为人民币跨境流动提供了主要支撑,推动了其在国际支付中的广泛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公布的数据同样支持了这一观点。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环比增长9%,支出增长7%。其中,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较快增长带动了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的环比增长,规模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巢真还强调,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沪深港通、基金互认、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的构建,不仅拓宽了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投资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跨境收付的快速增长。
此外,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同样推动了人民币的使用。随着与新兴市场国家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持续推进,人民币在越来越多国家对华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也将日益扩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的国际“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8月19日的消息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与越南国家银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本币结算、本币互换及跨境支付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这一举措不仅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6月末,在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达到了1045亿元,而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则折合为4.81亿美元。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