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企业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以京东为例 来源:《财务管理研究》2024年第8期 作者:罗维颖、游战武、刘峻宏、杨心怡  南华大学

原文引用:罗维颖,游战武,刘峻宏,等.企业数据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以京东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4,(08):35-42.


1

企业数据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及难点


1.1 企业数据资产发展现状 企业数据资产的来源与构成。目前,企业线上销售系统承载了企业绝大部分数据资产,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喜好、最新消费、消费频率和消费金额等数据。 数据资产交易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数据使用场景进一步扩大,参与交易流通的数据类型也由金融数据逐渐扩大至医疗、交通运输、工业等数据。公共数据也逐渐成为信息交换平台中数据的主要供给源,其体现的巨大公众价值已经开始反哺数据行业发展。 我国目前暂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核算标准与执行指南,企业对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企业数据资产质量良莠不齐,企业很难充分发掘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
1.2 企业数据资产会计处理现状 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外部购买数据都会产生高额成本,此类数据可长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流入,应纳入企业的资产项,其成本应通过折旧或摊销逐年费用化,以此实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若企业将数据支出一次性直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企业当期盈亏率和成本费用计量配比产生严重扭曲,降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效性。 另外,数据未资产化会对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产生较大影响,导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偏低,难以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 将数据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难以正确反映数据资产的投入与消耗,以及各期间数据资产价值变动状况,难以正确体现企业管理者运用数据资产为企业提供价值的过程。 在利润表中,由于数据支出直接费用化,导致净利润较真实值偏低,企业盈利能力被低估,影响报表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在现金流量表中,数据支出本该归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却因将其归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影响企业经营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流入额,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1.3 数据资产会计处理难点 (1)数据资产成本难以确认。对于企业内部主要用于自身经营的数据资产,其牵涉范围较广,同一数据可能同时涉及生产、销售、营销与经营等多个环节,具体成本难以准确计算。 (2)数据资产计量方法难以选择。在不同行业中数据资产的开发与应用程度差异极为显著,使得数据资产表现出不同的会计计量特征,在数据资产计量方法探讨中造成极大困难。即便在相同行业,由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与发展规划不同,依然难以对数据资产采取统一的计量方法。 (3)数据资产的经济效益难以辨识。数据资产具有非物质形态,其所带来的收益难以辨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难以可靠计量。且数据资产价值波动大,其收益极不稳定,在对数据资产进行减值准备、摊销、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处置及公司所得税调整计算时会带来阻力。

2

京东数据资产的相关案例研究

京东自2004年开始进军电商领域。2014年5月,京东首次发布信用管理商品京东白条。京东业务范围涉及多个领域,智能化板块以数据驱动模式为核心,收集各方面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在商品、用户和供应链等领域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运营。 2.1 京东数据资产的来源与构成 根据京东的运营模式,其数据资产来源分为两类。 其一是零售业务与物流业务,主要体现为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用户画像,通过用户的偏好进行推送以满足用户需求。 其二是京东购买的数据资产,主要包括金融数据和市场调研数据。京东与各种金融机构合作以获取金融数据,此类数据可以用于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通过购买市场调研数据,包括产品调研、技术研究报告和竞争对手情报等,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2.2 京东数据资产确认 京东数据资源中,采购和仓储阶段产生供应商数据、商品采购数据;销售阶段产生用户的商品偏好、忠诚度等数据;售前售后服务中产生商品咨询率、返修率;支付结算阶段产生用户支付方式偏好、京东白条使用率;配送阶段产生配送路线、配送状态等数据,此类数据均可确权为京东所有、且能为其产生价值的数据资产。 结合京东业务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其中成本或价值能够进行可靠计量的部分,本文设立“数据资产”一级科目。对于主要用于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数据,在“数据资产”设“内部经营数据”二级科目;对于主要用于交易或共享获取收益的数据,设“外部交易数据”二级科目。 2.3 京东数据资产计量 初始计量 京东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数据资产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较难准确计量,同时该类数据资产并无稳定的交易市场,难以获取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因此本文对此部分数据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以获取、处理和存储此类数据的成本作为基础计算其初始价值。成本包括直接支出与间接支出,如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等相关费用。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当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资产时: 借:数据资产———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当数据资产达到可用状态时: 借:数据资产———内部经营数据 贷:数据资产———资本化支出 对于通过外部交易而获得的数据资产,能有效获取市场中同类或类似产品的市场价格,例如从同花顺、万方等金融机构购买的金融数据、市场调研数据、供应链数据、第三方数据等,应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数据资产。若购买的数据处于即用状态,购买价款、手续费等其他必要成本可作为入账价值依据。若购买后还需进行加工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则还需加上使其达到最终状态的必要支出中的可资本化部分。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数据资产———外部交易数据 贷:银行存款等 后续计量  数据资产的摊销 李泽红和檀晓云认为关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数据资产的摊销方法,应用加速摊销法在5年内将数据资产摊销到0。加速摊销法是一种前期摊销较多,后期摊销减少的摊销方法,其在资产初始阶段加速摊销,以反映资产价值在前期减值速度更快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摊销金额逐渐减少。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管理费用等 贷:数据资产累计摊销  数据资产的减值准备 陆旭冉认为若数据资产的使用年限不确定,无法可靠计算每年摊销额,则不宜开展数据资产摊销工作,而应定期开展减值测试,以计提数据资产减值准备。定期进行数据资产减值测试,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还能帮助企业管理风险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 关于数据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可参照“孰低法”思想,即比较数据资产可回收金额与其账面价值孰低的方式来确定该资产是否具有减值迹象。数据资产可回收金额是指数据资产未来预期现金流入减去相关成本得到的现值;账面价值是指数据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和减值后的余额。若数据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说明该项数据资产出现减值迹象,应及时对其做出会计处理,企业须计算二者之间的差价并计提减值准备。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数据资产减值准备  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对部分数据资产采取公允价值法计量时,数据资产的价值波动存在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可能远超或远低于之前的计量价值,因此,对此类数据资产须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其账面价值,以反映其真实价值,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当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时: 借:数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当数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值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数据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数据资产处置 数据资产存在风险性,若产生意外损毁、人为泄露、数据丢失等现象,该数据资产无法继续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甚至遭受数据来源方的追责,企业应及时转销相关数据资产账户的余额。 具体会计处理方式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数据资产累计折旧 数据资产减值准备 贷:数据资产/应收账款等当结转公允价值减值的数据资产时: 借:营业外支出 贷:其他综合收益当结转公允价值增值的数据资产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3

京东数据资产入表前后会计报表对比分析

京东数据资产体量巨大,确认与计量的数据资产是否列报披露将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京东2021—2022年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调整,直观地体现上述数据资产核算对财务报表所造成影响。 由于京东并未在年报中披露营业成本的明细,下文将通过京东引入数据资产后2021年净利润实现由负转正事例,佐证数据资产核算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要影响。 京东2021—2022年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经调整后都有显著增长,且在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说明数据资产因未合理纳入财务报表导致资产与净利润偏离企业真实状况,需采取恰当的核算方法对其进行计量,并进行信息披露。如此能更准确展示出企业真正拥有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规模与企业自身价值,使管理者和投资者等能更合理、高效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在报表调整中,尽管京东并未明确披露营业成本明细,无法准确获取可被“资产化”的数据资产的营业成本数额,但京东作为电商龙头企业之一,其数据资产体量巨大,可资产化数据资产数额远超营业成本的0.6%,若将其全部列报披露,将对财务报表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

这充分说明将数据资产纳入会计核算对于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重大意义,能够助力企业盘清数据资产,有针对性地将数据向资产转化,也便于政府开展监督与管理。同时此类数据也有利于企业摸清市场脉搏,助力数据市场发展,增强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信心,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高效发展。

- END -

延伸阅读《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推荐语:本书是数据管理协会(DAMA国际)组织众多国际资深专家对过去30多年数据管理领域知识和实践的总结,是市场上综合了数据管理方方面面的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工具书。

资料来源:《财务管理研究》2024年第8期

组稿制作:谢朝喜     

责任编辑:李前

内容审核:李鸿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