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蓝消费 编辑|ZL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巴菲特卖出比亚迪的股票应该不构成“新闻”了,过去两年,巴菲特连续16次减持,每一次都会被各类媒体热议。最近一次是上个月16号,老巴减持比亚迪H股139.55万股后持有5420万股,持股比例由5.06%降至4.94%(注意这个比例是港股流通股比例),占比亚迪总股本比例为1.86%。

媒体们在报道这一次减持时都不忘提醒,到达这个数字(5%)以后的减持已无需公告。

就是说,巴菲特是否最终清仓比亚迪,市场不一定完全知晓,除非巴菲特或者比亚迪中的一方主动披露。巴菲特这个股东之于比亚迪的意义,《蓝筹企业评论》的研究人员在跟进比亚迪的半年报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提供给读者一起品味一下。

8月28日发布的半年报,在关于股东部分的例行信息栏中,比亚迪选用了“截至6月19日”的信息,这时,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仍然持有比亚迪6585万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26%,港股流通股的比例为6%。

比亚迪为什么没有选用最新的数据呢(7月16日)?有可能是工作人员疏忽了;也有可能是比亚迪希望尽量多地保持伯克希尔持股信息。其实人们最好奇的是又过去一个半月,巴菲特的持股是不是还有1%(比亚迪过去的财报从来都不省略伯克希尔的持股情况)?

最后的1.8%、5420万股,对伯克希尔来说市值仍有120亿港元之多。加上此前卖出所得400亿,巴菲特在比亚迪的投资中回报有27、8倍之多。

回到正题,我们从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中引出了哪些思考?

巴菲特在很多场合把这笔成功的投资归功于芒格的强力推荐,理由是比亚迪的王传福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这一理由带来的成功投资在芒格去世前一年被“卖出”的决定替代。

巴菲特的决定让我们思考,第一,卖出股票要在这家公司看上去非常好的时候进行,而不是它“坏了”,这一点对资本体量大的投资者尤其如此;第二,股票上涨与自己的理念不同时,坚决选择卖出,不因为“上涨”和“增值”而改变理念;第三,持股时的坚定与卖出时的坚定完全对等,不犹豫、更不反悔。

更多对比亚迪当前表现的思考同样需要。

比亚迪的财务数据哪些值得进一步讨论,而不是被“销量”这个最亮的指标“一俊遮百丑”

记住这个数字,比亚迪上半年共销售汽车161万辆,去年125万辆。

根据这份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24.44%,强势增长,数据喜人。

“喜人的数据”背后,我们注意到主营业务的利润却在下降。我们把营业总收入减去营业总成本,得出实际上营业利润为109.5亿元,去年同期该数值为111.20亿元。这说明,比亚迪利润大增,靠的是其他收益。

实际上,比亚迪上半年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亿,“其他收益”就贡献了30亿,其中政府补助占了一半(15亿),另外15亿公司没说(这个数字很大,没说是不是不太合理)。

过去三年,比亚迪的其他收益(含政府补助)数量一直很大,而且去年、今年增幅都非常可观。这也是市场上对比亚迪所获“补助”过高而一直有所置喙的原因。

比亚迪的销量排名各种榜单第一是人们听得最多的亮点,但在上半年销量同比增幅为28.46%,数字背后是带来的营收增幅仅9.33%,两者增速差距巨大意味着低价车型增量过快,令比亚迪单车营收持续下探。

这同时是价格战的结果之一。据计算,报告期内比亚迪的单车营收同比下滑14.92%至14.15万元,单车毛利为3.39万元,同比下滑1.44%。

销量上升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单车毛利下滑带来的影响,上半年汽车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3.27个百分点至23.94%,这也帮助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0.01%,同比提升1.68个百分点。

比亚迪的现金流表现非常不好,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2024年上半年,主要是经营净现金流只有141亿元,而去年同期有819亿元,同比下降82.7%。公司解释为采购和支付劳务费用太高导致。

围绕“回报”的更多讨论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巨额投入创下历史新高,A股之最!研发支出高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梳理,比亚迪这方面累计投入近1500亿元。

企业对研发高投入还有必要质疑吗?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缘于对一家优秀的公司如何回报股东的拷问。显然,站在不同立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对公司的现金回报非常看重,简单地说,就是任何一个投资者(股东、老板之一)都要以得到多少现金回报来评估公司的管理者。管理者们可以有着远大的抱负,公司也可以拥有特别的社会地位,员工在其中感到无尚光荣。但这些都不构成投资回报,甚至正是投资回报的杀手。

对这个问题,投资者和管理者会一直争吵,其价值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