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作为新兴的技术方向,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去年,天能固态电池项目负责人张海源牵头攻克正负极材料等5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511Wh/kg固态电池顺利通过国家检测中心认证。“搞研发要有担当,要耐得住寂寞,有不服输的精神,还要与生产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批量生产的优秀方案。”张海源说。
重视创新研发,更重视产品落地
张海源,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领域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历,从事新能源行业十余年。
为了寻找最佳方案,研发初期张海源从零开始做产业化探索,他常常实验室和生产线两头跑。
实验室和生产线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有时实验室电池做好了,产线没法复制,只能推倒重来,经过一遍遍试验,最终成功攻克了电解质三维互穿网络与无界面固态化、超高比容量复合正极材料以及多类型复合负极材料等核心技术。
在张海源带动下,天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快速发展,在国内取得5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成果。
提升产品性能,解决“卡脖子”问题
当前,固态电池研发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跟随张海源的步伐,来到实验车间,进入前必须“全副武装”穿戴无尘服、面罩、鞋套等装备,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同时,每个人必须通过重要“关卡”空气淋浴,这个“空气淋浴”会旋转360,最大化将全身尘粒拂去,把灰尘“一网打尽”,防止衣物绒毛磨损产品。
走进整洁的智能化生产线,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精准把控每道工序和品质,以及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
为了提升产品性能,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优秀案例,扎根试验无数次,完善方案几十次,测试过电池堆成一堆,最终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充电时长短、安全性能高、材料技术新的首代固态电池。
助理工程师臧影说:“张博士耐心指导,手把手传授知识与技能,使我们更快成长。”
张海源说:“我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一定要做好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育工作。天能是培育创新的土壤,为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组建研发团队和实验、检测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顺利通过了国家检测中心认证。”
图片
发挥优势,拥抱更广阔应用场景
针对“低空经济”这一场景,天能开发了高能量密度、高倍率、航空、特种等固态电池,以满足无人机应用。对于固态电池来说,电池就是飞机上的发动机。
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性能更优异。
张海源详细介绍:“固态电池拥有‘高安全、长续航、轻量化’等优势,电解质可代替或者部分代替液态电解液提高安全性,与此同时,它的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续航可提升2-3倍。”
固态电池前景广阔,未来天能将继续建立健全产业平台,丰富产品序列,拓展到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通讯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应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