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昨天启动了“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这一活动将持续到2027年底。
这次的产需对接活动,生产端包括减材、等材、增材三大类,近千种工业母机产品,需求端包括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等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和“自强之基”,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不断推进工业母机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建立用户企业和制造企业供需对接、结对攻关的合作机制,通过应用实现产品迭代升级。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首台(套)支持政策,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国货国用。
辛国斌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母机第一生产、消费大国,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从减材、等材、增材各类主机到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基础零部件,我国已建成了工业母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创新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模式
结对攻关
这次的“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有一个关键词——“结对攻关”。这种创新的产需对接模式有怎样的效果?一起来了解。
这段时间,随着全球轨道交通市场的持续回暖,江苏常州的这家从事轻量化复合材料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接了不少国内外复杂形状产品的加工订单,但生产装备随之出现了缺口,企业急需购买一台更高精度的五轴工业母机。
在当地工信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企业通过供需清单进行索引,很快找到了一家自主品牌生产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加大力度促进工业母机供需双方结对攻关,是当地工信部门重中之重的工作。他们专门组建一支企业结对攻尖专班,结合常州当地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优势产业,梳理出工业母机供需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供需对接,达成了一批合作项目。这家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结对攻关,对传统工艺进行精准高效改型,既节约了成本,订单也明显增加了。
江苏德速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云昀:目前整个公司订单情况是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多,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我们的光机产品,从去年的销售额1000多万元到现在的4000多万元。
产需清单:
初步统计涵盖2000余项目
在这次产需对接活动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有一份产需清单让业内一目了然,这份产需清单有怎样的特点?
在这份产需清单中包含了2000多个供给和需求的项目。供给清单包括重点工业母机企业、供给能力和产品、应用场景等内容。需求清单包括重点用户企业、需求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 左世全:从目前征集情况看,供给侧创新产品涉及五轴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增材制造装备等,需求侧主要聚焦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机械加工等领域。预计通过三年的对接活动实施,会有利地推动工业母机整体应用推广和迭代升级。
专家指出,从这份产需清单可以看到,我国高端工业母机供给能力仍然不足,需求端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针对企业的供给产品和用户提出的需求,开展针对性专题对接,促成精准对接和应用。
预计行业整体
将新增千亿元级市场需求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大背景下,加上持续三年多的“工业母机+”产需对接活动,预计行业整体将新增千亿元级的市场需求。
这家机床生产的央企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需清单,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产业需求的新趋势。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舟:机床产业都是往中高端在推进,我们的产品下一步也将聚焦在中高端的产品,向高速、高精、集成、智能化这些方向发展。
这家生产企业这次与18家企业签订了订单,负责人说,高端数控系统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呈现恢复向好态势。1—7月,机床主机及其他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9%,成形机床增长5.9%,功能部件及附件增长9.1%。此外,1—7月,机床工具出口额1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 毛予锋:这一次工信部推出的“工业母机+”百行万企的对接活动,都是向我们的需求变化,向高层次,向高端走,预计到2027年,对我们机床工具行业整个的需求应该在千亿元级。
(央视新闻)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