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枚金融圈内搬砖人,圈内见闻多,见多识广好成长。

本周,实际消息面上都是大事,并且看上去都是大利好。但是熊末不会有利好,真有利好也照样是利空解读。下面先说一下本周的那些大利好怎么摇身一变成利空的,最后再送个福利给大家。

一,非农数据离大谱

本周公布的非农数据,预期16w,增加了14.2w,不及预期。最夸张的是之前这个下修,9月6日,美国劳工统计局称,6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7.9万人修正至11.8万人;7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11.4万人修正至8.9万人。修正后,6月和7月新增就业人数合计较修正前低8.6万人。总之水分太大,这次也不能信。

正常推理是经济不行,降息预期增加;但市场可以解读为,美国经济不行,全球经济衰退,雪上加霜,A股完蛋。

二,大券商合并

本周,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公司合并,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正式官宣。

正常解读:合并出一个大券商,日后“中国神券”是利好。有合并潜力的券商,在坊间广为流传。

市场解读:这次的合并不是强强联合,而是危机处理。众所周知,海通出事了,不仅是香港分公司爆雷亏空,连高管都潜逃老挝被逮回来了,这个烂摊子得有人接,所以才让国泰君安接了盘。


三,仍有降准空间

单独看降准,当然是利好。但市场可以理解为,降息没机会了。


四,如何面对一切皆利空的市场?

这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和机构同频。

月以来,每次创新低的同时,都有不少机构积极参与其中,然后把股票直接给抄底抄起来。

只是这样的市场,对散户不友好,因为机构的交易动作,和散户、游资是混一起的,外加

5000多只股票,多数人无法看清机构到底在哪些板块、哪些个股里活跃。往往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处处受制。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有些股票,从调整到反击,改变很快,就像三星医疗,回顾8月14-20日的回调,实为该股中期调整终章的最后一跌。此次下跌之际,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悄然呈现,这代表机构交易意愿增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幅度的反弹。这种机构在最后的调整阶段,积极参与的现象,每次大盘创新低的时候都会发生,客观存在,这就是能不能看到。

而有些股票,虽然持续调整,但只要调整中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看到「机构库存」数据持续不断,那也是很有机会的。转折也是特别强,比如8月初的创维数字很好地展示了机构的操作手法。在上涨前的调整期内,机构资金早已跃跃欲试多日,准备充分。通过系统查看其操作,我们会发现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在股票上涨前已显著上升。这就是机构的策略,仅凭走势无法察觉。因此,近期「机构库存」数据至关重要。您可前往应用市场下载并安装博尔系统的手机应用,观察「机构库存」数据的变化,了解是否存在持续库存。

五,数据福利:

看完上面的内容,你应该明白了,现在我们要多关注机构的动向。我用的大数据系统列出了所有被机构资金关注的品种,你看下面这张图:

「即时库存」:周五2789家,总体依旧是持续增加,跟大家一塌糊涂的感受完全不同。

「11-20日库存」:只有225家,这个数值有点低,说明现在机构持续折腾的股票还不多,赚钱效应也不怎么样。这种时候,一旦下跌股票增多,那些缺乏机构行为的股票就是如此。

以前很多股民喊口号——“战胜主力” ,其实从资金体量上来说,我们根本不可能战胜主力,你只要能战胜周围的散户,你就已经胜过市场了。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