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关键变革时期的所有中药企业,不管是老字号还是新势力,都要不停创新,在变化中求活。

撰文 | 石若萧

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避风港”“安全地带”——中药行业,正历经关键的转折时期。压力尽显:上游中药材涨价,药店客流量下滑,中药集采动态联动,消费不景气……2024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中药企业正集体失速。

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中药板块71家中药上市公司营收约1850亿元,同比下降2.8%,归母净利润216.1亿元,同比下降5.6%。主要拖累业绩的是第二季度表现,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均环比下滑了两位数,其中营收规模为864亿元,环比下降12.4%,归母净利润90.4亿元,环比下降28.1%。

整体来看,上半年中药行业两极分化、强者恒强。但即便是那些“最强者”,也在二季度出现了“喘不上气”的症状。

以中药市值一哥片仔癀为例,今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增幅都在10%以上,但在二季度,其营收同比仅增长2.65%,净利润同比下降3.1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41%。这是片仔癀自2014年以来,扣非净利润首次二季度出现同比下降。此外,上半年片仔癀存货同比增长34.36%。截至6月底,其存货余额45.39亿元,原材料余额高达25.42亿元。

中药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大单品逻辑开始触及天花板

中药行业,什么最宝贵?

大品种。

以中药OTC市场为例:片仔癀和东阿阿胶的同名产品、济川药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江中药业的健胃消食片、华润三九旗下的999系列产品,都是能显著拉动一家公司业绩的产品。

院内市场逻辑也一样。药智数据显示,2023年,中成药品种国内公立医疗机构总销售额超过22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0.52%,包含1809个企业的4075个品种,平均每个品种仅0.54亿元销售额。但在这其中,超20亿的大品种数量有8个,总销售额达206亿元,约占中药整体市场份额的9%;销售额在10亿元到20亿元的品种数量有31个,总销售额达424亿元,约占中药整体市场份额的19%。

由此可见,规模较小的企业获得一个大单品,等于拿到一棵“摇钱树”,足以支撑至少三五年的业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家大企业而言,随着时间推移,规模扩张,单一品类对营收的边际贡献会不断下降。

“一哥”片仔癀正是如此,其在过去的产品策略有些简单粗暴:提价,走奢侈品和礼品路线。但在消费下行趋势中,这一秘诀似乎变得不太好使了,与之对应地,是其业绩上的增长颓势。

除了片仔癀外,还有几家大公司今年上半年和二季度的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

太极集团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主营收入78.17亿元,同比下降13.64%;归母净利润4.95亿元,同比下降12.51%。第二季度营收36.09亿元,同比下降21.94%;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下降25.0%。

达仁堂2024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39.65亿元,同比下降3.02%;归母净利润约为6.58亿元,同比下降8.97%。二季度营收约18.79亿元,同比下降2.83%;归母净利润约为2.7亿元,同比下降15.95%。

和片仔癀一样,太极集团、达仁堂都属于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产品有较大依赖的企业,比如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达仁堂的速效救心丸等,都占据了公司医药工业板块两成甚至一半以上的业绩。

糟糕的是,由于中药行业对研发的投入普遍不高,又需要长期的品牌曝光积累用户心智,因此一旦某个大单品出现“失速”,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新的增长点。

“出海”或许是一个答案,但海外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和接纳度如何,依然存疑。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的出口额为26.57亿美元,同比下降7%。单看公司,片仔癀上半年出口额同比上涨了33.3%,单品种出口额突破了3000万美元,但这个数字占上半年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也不过仅在5%上下。

就数据来看,出海可以作为一条新路线,但远远不足以缓解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们承压的业绩。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家企业外,今年第二季度,还有同仁堂、白云山、以岭药业、步长制药、葵花药业、康恩贝、康缘药业、仁和药业、寿仙谷等一众药企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71家申万中药企业中,仅有23家取得毛利润正增长,数量创2021年以来新低。

如何穿越周期,俨然已经成为了摆在整个中药行业面前的难题。

究竟如何穿越周期?

答案还是要从“尖子生”中找。

今年第二季度,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在哀嚎,还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净利润20%以上的增速,比如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羚锐制药、佐力药业、贵州三力、方盛制药、马应龙、康美药业、莱茵生物等。

这些企业中,除了华润三九、东阿阿胶、康美药业三家外,其余几家上半年营收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下。这个规模的企业体量都比较“轻”,因此个别产品的放量就能对财报产生较大影响,对头部企业借鉴意义不大。

以佐力药业为例,其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主要得益于乌灵胶囊销售收入增速显著,而这一点又受益于带量集采的推动。2023年仅在北京和广东等7个省份执行集采,而2024年上半年,江苏、福建天津等9个省份也开始了执行集采,地区得以继续扩大。

而在规模较大的三家企业中,康美药业的归母净利润为1576.03万元,同比上升112.52%,增幅最为明显,但实现这一增幅主要还是因为之前基数太低。

综上,华润三九、东阿阿胶两家企业,较具头部企业穿越周期的借鉴意义。

东阿阿胶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7.48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8亿元,同比增长39.03%;二季度实现营收12.95亿元,同比 增长17.89%;实现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28.01%。

中泰证券研报提出,二季度为东阿阿胶核心产品阿胶系列销售淡季,但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情况下,24Q2公司仍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全新战略下新老品种的同步发力。说细一点,就是这几年东阿阿胶一直在产品层面不断推陈出新,主要产品有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阿胶速溶粉、“皇家围场1619”“燕真卿”燕窝及其他战略储备产品40余种。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同比实现32.52%的增长。

其实在2019年,东阿阿胶还在面临业绩暴雷、董事长出走的困境,股价较最高点几近腰斩。当时的财报显示,2019年东阿阿胶归母净利润-4.44亿元,同比下降121.29%,迎来了自1996年上市后的首亏。主要原因系“2019年公司主要侧重于清理渠道库存,主动严格控制发货、全面压缩渠道库存数量,尤其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大了渠道库存的清理力度,因而对经营业绩影响有所加大。”

“至暗时刻”一直持续到2022年,来自华润医药的程杰接任董事长。人事变动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开盘,东阿阿胶股价就迎来涨停,当天收盘价49.54元/股,是2019年之后的最高峰。

随着“清库存”策略的逐步落实以及新帅的带领,东阿阿胶的业绩在2021年就重回了增长之路,一直到2023年东阿阿胶品牌还位列多个品牌榜头部位置。

相比在产品层面发力的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的布局具有“全”的特点,且一直在扩充完善,感冒药、胃肠用药和皮肤类三大品类都有涉足,近年来又借外延并购之力,踏入了另一大关键品类:心脑血管疾病用药。

2016年,华润三九完成了昆明圣火药业100%股权的收购,获得了包括“理洫王”牌血塞通软胶囊在内的心脑血管领域口服剂型产品;2022年5月,华润三九公告收购昆药集团28%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2023年1月,华润三九对昆药集团并购整合完成。到了今年6月华润三九、昆药集团同时公告:昆药集团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17.91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持有的华润圣火51%股权。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昆药集团将实现对华润圣火的并表,两家上市公司在血塞通软胶囊产品上的同业竞争问题得到了解决,有利于实现大品种的协同效应。

今年8月,华润三九一下拿出超过两年的利润“入主”天士力,以每股14.85元,合计62.12亿元对价收购后者28%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华润三九将成为天士力最大股东,后者的实控人易主为央企华润集团。此后,华润三九直接在心脑血管赛道落下一子,成为了赛道内又一个重磅玩家,为未来多年的营收利润增长都提供了保障。

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管层长远的战略布局和前瞻性。

影响中药行业的因素是复杂的。药材价格的波动、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政策的调整、商业端回款的快慢,都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光抱怨环境没有用,躺在老产品的功劳薄上睡大觉更不可取。

任何一家企业,不管是老字号还是新势力,穿越周期的关键还是创新,无论产品还是组织层面,都要不停创新,在变化中方能求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