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负债表“乌龙”,Q2整体变化不大

光伏行业Q2的水,被晶澳科技搅得有点“浑”,堪称乌龙。

晶澳科技在今年7月6日公告,上半年新增借款244亿左右,也就是说2024年Q2新增借款合计160亿左右,新增借款金额环比接近翻倍。 

这一则消息,震惊众人。甚至被认为是光伏主材巨头们紧绷的资产负债表又一次炸裂的体现。

因为上半年公布的资产负债表需要在半年度也就是8月底才能看到,7月-8月的这趟浑水完全被“晶澳带偏”了。

但实际上仅仅是一个乌龙而已。

2024年Q币资金储备增加100亿,再考虑到合同负债及应付票据和账款等金额的减少“基本”对应了Q2期间增加的借款。

也就是说,晶澳科技在Q2期间发布的这则大幅借款的公告只是“增加货币资金储备”等等“常规操作”,并不是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的标志。

我们再一看整体的情况如何呢?

对比一下Q1时期的资产负债表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我们进一步验证并得到了以下初步结论:

1、Q2期间,负债率整体上移,但除个别以外,整体上行幅度有限。部分企业负债率上行较大概因应付票据大幅增加所致。

2、货币资金储备仍然充沛,下行幅度不大。部分企业举债增加货币资金储备,屯粮过冬。

3、固定资产整体攀升,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攀升幅度较大。但在建工程整体小幅放缓,行业扩产周期或逐步迎来拐点。

4、影响龙头企业超额货币资金储备的观察要素之一的“应付票据及账款”的规模整体稳定。

晶科能源应付票据及账款下行较快,约为80亿,致货币资金储备下滑超50亿。上下游占款净值缩减后影响货币资金储备的案例略显。

从资产负债表端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内卷仍然持续中且弹药相对充足,并未出现明显松动迹象。

二、企业盈利端多亏“减值准备”,主营端表现“尚可”

2024年H1,各光伏主材企业业绩整体稳定,除隆基、通威、TCL中环等其余纯一体化龙头企业盈利整体平稳,其中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录得归母净利润为正。其中隆基绿能资产减值57.8亿,超过净亏损,通威股份资产减值22亿,占到净亏损的绝大部分比例。

我们看到,光伏企业在H1期间,并未出现全行业“大幅亏损”的情况,如果部分企业去除“资产减值”这一因素,则亏损将大为缩减甚至转正。

光伏企业的主营端“稳定表现”,与整体感受似乎不一致。如若如此,怪不得各家企业仍有“实力”继续卷下去,甚至继续强化扩产目标。

但事实的确如此吗?有可能并没有如此简单。

其一,资产减值并不是美化的唯一理由。我们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为例。

2023年Q4隆基绿能资产减值损失39亿,其中主要部分或为存货跌价损失,而我们知道2023年Q4计提的存货跌价,实际上会影响2024年Q1毛利率,如果不计提,则会影响当期毛利率,实际上只是财务转移而已。

而有的企业并未进行大量存货跌价准备,则当期的毛利率压力更大。所以实际上,虽然计提可以解释当期一部分损失的原因,但上一期已经提前计提,实际上也已为后期的损失覆盖了。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说,因为计提了50多亿的资产减值,就认为实际经营是不亏损的,这也并不是。

其二,部分企业的订单价格明显偏高,并不是常态。

我们看到2024年H1,晶科能源组件销售单价远高于晶澳科技及天合光能,并与价格较高的HJT组件的东方日升与海外为主的阿特斯价格接近。盖因海外特别是美国组件出货及国内招投标提前锁定所致。

期货效应决定谁更“勇敢”和果断在这一轮组件跌价狂潮中受损相对最轻,甚至因此获益。所以目前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完全反映当下光伏组件的盈亏情况。

其三,在技术迭代加快背景下,光伏企业固定资产(设备)折旧比例仍偏于保守,加大了后期资产减值的可能性。

部分企业从去年开始加快了设备类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方面说明技术迭代加快,另一方面说明此前的折旧系数仍低。目前绝大多数光伏企业设备资产的折旧仍低,通常为5-8年。按照当下技术迭代速度与盈利水平而言,资产减值压力仍大,也许将是常态。

其四、美国超额盈利还能维持多久?

部分一体化巨头在美国业务上取得了十几二十亿的组件利润,从而掩盖了其他市场组件的亏损。随着时间窗口的缩短,这种盈利能力的贡献还能维持多久,或者说这张遮羞布还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了。

有人问我,如何看待2024年半年报都只亏在减值准备上,主营却没有怎么亏,以上应该解释了大部分原因了。读者可自行再行发散,就不赘述了。

三、经营策略成为盈亏“关键”,胜负手尚难判断

纵观,2024年上半年光伏主材行业半年报,总结来看,经营策略似乎成为了关键。

2024年光伏主材行业盈利差异的主要来源:

1、光伏一体化的程度大小。

光伏主材的硅料和硅片环节亏损严重,至2024年Q2,硅料及硅片纷纷跌破现金成本。而电池环节微亏,组件环节盈亏平衡,甚至期货效应和区域不同,仍有盈利。

这就导致了垂直一体化不同的程度对企业盈利来说影响很大。如2024年两个季度持续盈利的天合光能,硅片自供比例只有45%,而硅料是参股通威的包头项目,并未完全释放产能,赢得了先机。

2、签单激进与否。

在组件价格持续狂跌的背景下,越早签单受益越大。晶科能源凭借N型TOPCON产能的先发优势于2023年在国内招投标环节一骑绝尘,在海外亦是如此。订单越早价格稍高,签单越保守,价格越离谱。

3、海外占比。

海外占比高的企业,盈利能力就好。

如阿特斯的市场几乎全都在了国外。

此外,晶科能源海外占比也比其他一体化巨头企业要略高,这些盈利可能略好。

美国市场的出货量也决定了盈利大小,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就不赘述了。

4、开工率、库存、市场与客户策略。

部分企业为了稳定甚至提高市占率,而过分维持高开工率,做亏损的单子,特别是一体化巨头为了维持行业地位,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经营策略选择。

有的企业则放弃了“规模”和市场,盈利能力相对稍好。

有的企业仍在逆势疯狂豪赌,带来减值和财务风险。

这些都是由企业经营策略决定的。

综上,在这些因素成为经营盈利能力的主导因素之下,经营策略的效果大于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迭代能力,从而从2024年财报的表面数据之中,难以判断谁优谁劣就在这里了。

四、内卷加剧,排名“晃荡”,谁主沉浮?

一家光伏上市公司董事长对笔者坦言:目前的困难,其一需要保住一定量的市场份额而不得不做;其二,只要不亏现金流就做。

行业内卷加剧的形势从上一段话中就可以清晰地听到,透露出光伏人的无奈与迷茫。

2024年H1整个行业亏损虽然参差不齐,并从报表上未能完全显现。但行业内卷加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Q2资产负债表整体仍然稳定,龙头企业货币资金储备仍然充沛,但却难以掩盖笔者文中所说的“那些问题”。

内卷加剧也体现在研发投入上。

天合光能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7亿,在营业收入同比降低13%的背景下,逆势小幅增长;

晶科能源H1研发投入27亿,同比持平,逆势稳定;

阿特斯H1研发费用4.2亿,同比大幅增长51%。

虽然整个行业盈利能力惨淡,但各家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内卷的“实力”而继续维持高额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布局。

真的“卷”,还体现在光伏组件出货排名的变化上。

(北极星太阳能统计数据)

我们看到2024年上半年隆基绿能排名已经下降至第四位,而传统二线龙头的阿特斯和东方日升则下降至第七名和第十一名,东方日升竟然被甩出了十名开外了。而通威股份、协鑫集成、一道新能源则成为了黑马。

光伏组件龙头的排名已经好久没有这么“晃动”过了。持续的排名波动,正在诉说这一个行业内卷与竞争的激烈,谁主沉浮?

光伏江湖,第三轮周期,谁主沉浮?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