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工程机械龙头,被“组团”减持。
近日,三一重工公告称,公司股东向文波、周福贵、俞宏福、刘华、刘道君、孙新良、席卿因个人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754.91万股。
上述减持人员中,不仅有与公司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构成一致行动关系的一致行动人,还有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总裁、高级副总裁等董监高人员。
该减持消息一出,9月9日三一重工低开低走,至收盘跌幅近6%,目前最新总市值约1292亿元,相较最高超3900亿元的巅峰时期,已经缩水超2600亿元。
三一承诺总市值达到1万亿时,为每位“金牌员工”发放500万奖金。但到了2023年,公司全年营收仅剩下740亿元,今年上半年再次同比下滑2.14%。业绩下滑也让三一系的总市值距离万亿目标更加遥远,目前三家三一系上市公司总市值不足1700亿元。
01 遭董监高“组团”减持
9月9日,三一重工股价低开后持续下行,盘中出现重挫,截至收盘仍跌5.52%。
消息面上,公司披露了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根据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股东向文波、周福贵、俞宏福、刘华、刘道君、孙新良、席卿分别持有公司股份3219.32万股、302万股、413.42万股、168.66万股、79.48万股、66.38万股、40万股。
综上,该7位股东拟减持股份数量合计达到754.91万股,拟减持股份来源于非公开发行、股权激励和集中竞价等。
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三一集团直接持有三一重工29.23%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除此之外,2023年年报显示,拟减持的俞宏福担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总裁,刘华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刘道君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孙新良任副总裁,席卿则自2022年4月起担任公司独董。
对于本次董监高坚持计划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公司相关人士对媒体回应称,股价(与减持计划)有一定原因(关系),(公司公告)相关领导有减持计划,市场认为是个大的利空。
该人士表示,每年领导只能减持25%,前期领导有减持想法的时候,公司已经尽可能往后延迟了一部分。现在把减持放到了最后三个月,因为领导个人有资金需求,如果再不披露今年就没有机会了。从领导的角度,减持跟公司经营没有太大关系,就是因为个人自身有资金需求。
事实上,这次减持之前,三一重工董事易小刚、副总裁张科于2024年7月31日宣布减持完毕,分别减持77.3万股、20.97万股,对应套现金额1242.08万元和336.06万元。
二级市场上,三一重工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其最新市价为15.24元/股,较此前超过46元/股的高点大幅下跌。
02 营业收入逐年下滑
半年报显示,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其中,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作为与房地产等产业紧密相关的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景气度也受到下游相关行业的明显影响。
国盛证券日前发布研报称,从年度数据来看,国内这一轮下行周期中,去年挖机销量接近9万台,与2020年历史高点的接近30万台相比,已经不足高点的1/3;而上一轮下行周期,2015年的周期底部是5万台,与2011年的周期高点18万台相比,也是不足1/3。
国内装载机龙头柳工也在一季度时回复投资者称,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自2020年达到阶段性高峰后,受宏观经济波动及需求下降影响,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大幅下滑,确实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三一重工而言,行业下行周期中同样面临压力,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千亿元销售顶峰,营业总收入分别达到1000.54亿元和1068.73亿元。
从2022年开始,公司营业总收入出现连续两年下滑。其中2022年营收总收入为808.22亿元,同比减少24.38%;归母净利润为42.73亿元,同比减少64.49%。
2023年,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仍处于筑底期,但呈现加速回暖趋势,下滑幅度明显收窄。从财报来看,全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总收入740.19亿元,同比下降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7亿元,同比上升 5.53%。
尽管营收规模已从千亿元回落至740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国内市场调整,三一重工持续发力海外市场,避免了公司营收下滑幅度的持续扩大。
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432.58 亿元,同比增长 18.28%,公司建立起了覆盖400 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优秀代理商的海外市场渠道体系。
同时,海外业务毛利率较高,使得三一重工在营收下滑时依旧保持较强盈利能力。2023年,公司国际业务毛利率 30.78%,远高于国内地区的23%。
在业内看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内需仍在底部徘徊。
三一重工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7.38 亿元,同比下降 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5.73亿元,同比增长 4.8%。
虽然营收下滑有了进一步的缩窄之势,但上半年公司国外市场的高增长却戛然而止,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235.42 亿元,同比增长 4.79%。相比之下,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国际销售收入224.6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5.87%。
关于海外营收放缓的原因,公司并未直接说明。从区域分布来看,上半年三一重工在美洲区域的营收同比减少了4.19%,是境外区域唯一下滑的市场。
有分析认为,在上年高基数影响下,今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增速开始放缓,贸易摩擦对部分区域出口形成一定限制。
03 梁稳根的万亿梦还未实现
天眼查App显示,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84.75亿元,公司于2003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
三一重工的灵魂人物,无疑是已退居幕后的梁稳根。公开信息显示,1956年,梁稳根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道童村。梁稳根原名“梁永根”,后来他自己将“永”改为“稳”。
高中毕业后,那时候高考还没有恢复,梁稳根回到了家乡做起了农民,此后又担任起了村干部。
1978年高考恢复,梁稳根经过两次尝试,考入了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涟源市山区的洪源机械厂。在这家国营机械厂里,梁稳根结识了后来的三一重工元老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等人。
1986年,30岁的梁稳根已经是这家厅级国企的副处级干部,时任洪源机械厂体改委副主任,但他选择了辞职下海,与几位好友凑了6万元开始创业。
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们尝试贩羊、做酒、做玻璃纤维均以失败告终。通过分析,梁稳根希望自己创造一种市场急需又没有供应的商品,最后将目标定在了焊接材料方面。
为此他们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在地下室里埋头调整配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百次配方调整和几十次改变工艺后,成功研发出了105铜基焊料。此后面对质量问题,梁稳根在获得自己大学老师的帮助下,改良版的105铜基焊料成功问世并大获成功,他的小厂在1989年实现了千万元的收入。
1991年,梁稳根将企业更名为“三一集团”,邀请职业经理人向文波加入管理团队,并将总部搬到了湖南省会长沙,在那里开始了研制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机械产品。
此后,三一开始大踏步前进,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跃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据中新社报道,2011年9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百富榜”前50名,梁稳根以财富700亿元首次成为“2011年中国首富”。
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普茨迈斯特,迈开了国际化的步伐。
根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三一重工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后,次年的“三一节”上梁稳根提出承诺,“当三一旗下上市公司市值总值达到万亿时,为每位金牌员工发放500万奖金。”
2023年2月28日,梁稳根再次提出,三一集团开始第三次创业,要达到万亿元市值。
万亿目标靠什么实现?在梁稳根看来,关键是数字化和国际化转型。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梁稳根却退隐了,接连卸任了三一重工和三一集团董事长。
目前,三一系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除了三一重工,还有在港股上市,主营煤矿机械和港口机械的三一国际;以及2022年6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主营风电机组生产与销售、风电场建设与运营的三一重能。
截至今年9月9日,三家公司市值合计接近1700亿,距离万亿市值还十分遥远。继任者们能否实现梁稳根未竟的万亿市值?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来自“鸿途FLY”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