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储能赛道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如何破局?#

$冠盛股份(SH605088)$

$CS电池(931719)$

$新能电池(SZ980032)$

先说结论,在我看来,新能源始终是A股最具有成长价值的赛道,虽然近年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利润率持续下滑,但是行业的成长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储能则是解决新能源转型大背景下能源调峰填谷的最主要手段,更是将享受到行业最大利好。简单来说,新能源行业的营收增长极有可能是“十年十倍”,而储能行业的营收则可能达到“十年百倍”,前景光明。

冠盛股份(605088)始创于1985年,是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公司专注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领域近四十载,产品包括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总成、轮毂轴承单元、橡胶减震系列、转向和悬挂件、减震器系列等,作为中国少数支持一站式采购需求的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生产厂商,冠盛股份市场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内外汽车售后市场提供优质适配的传动系统零部件产品和相关服务,并已具备传动轴总成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整车配套能力。

而今年冠盛股份(605088)又与东驰能源达成合作,进军新能源固态电池市场,实现动储通用,开辟固态电池第二增长曲线。固态电池的市场无疑更加广阔,极有可能进一步打开冠盛股份(605088)新的成长空间。

具体来说,在我看来,关于权益资产的投资策略说一千道一万,投资就是投未来,任何投资策略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前景+估值”

(1)相关行业/股票是否有着真实的增长前景或者说增长预期。如果相关行业已经处于衰退期,就像是燃油车出现之后的马车行业,或者新能源车出现后的燃油车行业,即使在下跌过程中出现了大幅反弹也终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潜在风险已经远远大于潜在收益,不能再进行长线价值投资。

(2)相关行业/股票当下的估值是否合理。否则即使相关行业前景广阔,但估值高企,已经达到了“市梦率”的程度,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潜在收益,同样需要谨慎。

当前,新能源尤其是固态电池板块正是处于这样“高增长前景+历史低估值”状态,正是投资者抄底的良好时机。

一、关于固态电池行业的高增长前景

我认为新能源特别是固态电池赛道是A股在可预见的未来成长性最为确定的板块。在我看来,而新能源行业的成长性恰恰就来源于对全球经济本已成熟、固化的能源结构的彻底颠覆与替代,这突然出现的市场需求奠定了新能源行业未来几十年的繁荣。具体来说,主要基于以下八点原因:

1、来自于电池行业自身成长空间大。电池几十年前就已经是许多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到收音机、智能手表,大到电动赛车、航模等等,都是由蓄电池驱动的,这也构成了不少80后、90后童年的珍贵回忆。而在当下,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越来越好、性能越来越强、储能功率越来越高,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悄然带来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的蓄电池进步为动力电池,能够驱动汽车固态电池行业的投资前景可谓是空前广阔。

2、来自于全球变暖的巨大威胁:新能源行业的整体需求最根本增长动力来源于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变暖的巨大压力,这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全球变暖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极端天气的加剧,导致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干旱愈发严重,直接威胁到了全人类的粮食供给和生存条件。全球变暖的恶果近年来愈发明显:近几年,国内多地气温甚至还迭创历史新高,长江流域更是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汛期反枯;欧洲各国同样遭受了数十年未有的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全球变暖的威胁已经从惊悚的预言变成了迫切的现实,人类已经等不起了,降低碳排放的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对于传统化石能源存量的替代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空前利好。这样的动因已经脱离了市场潜力、供求关系、成本收益模型等的经济学规律的范畴,而是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人类无论是否愿意、付出大多的成本都要实现能源机构向新能源的转型。这就是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度的最根本逻辑

3、来自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巨大增长前景。由于全球变暖的威胁,近年来,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制定了“双碳”政策,部分国家都还明确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当前汽车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动力方式的革命。目前来看,在新能源车未来可能的技术路径中,氢能源发动机技术尚不成熟,动力电池业已成为汽车领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环。而人类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行业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当前全球燃油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十亿辆,这些燃油汽车都终将被新能源汽车全部替代。而根据预测,即使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的占有率也只有25%。在十数亿量燃油车的存量替换汽车行业的自然增长“存量替换+总量增长”的双重利好共同作用下,新能源电车行业的繁荣可能还会延续几十年,而作为电动汽车最主要和在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零部件——固态电池——同样将迎来数十年的繁荣期。

4、来自于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行业的全产业链优势行业。经过中国过去十多年来坚持对新能源产业的强力扶持,当前我国新能源行业已经进入了收获期,技术成果井喷。新能源已成为国内目前少数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行业,而且是全产业链的领先,处于全球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顶端的最有利地位。比如新能源车,从上游的锂矿、中游的电池配件、下游的整车制造等等都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特斯拉也需要中国企业生产的动力电池;再如光伏上中下游通吃上游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中游组件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下游新能源装机容量和累积装机容量都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而且,中国新能源行业不仅体量巨大、增速还快。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154.6万辆,同比增长了137%,其中,6月份销量为85.1万辆,同比增长了300%;新能源车出口同样迭创新高。依托于此,国内的新能源企业能够分享到全球新能源最大的行业红利,动力电池板块同样最为受益。

5、来自于动力电池的巨大技术潜力。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相较于传统的内燃机,动力电池是非常新生、非常前沿的事物,所以才叫“新能源”车。其实,电池乃至电动汽车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至少可以说是燃油汽车的。

(1)能够连续稳定输出电流的现代意义上的蓄电池发明于19世纪中叶,所以早在汽车诞生之初,电池就曾经作为汽车的备选动力方式之一。早在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就发明了全世界第一款由直流电干电池驱动的电动三轮车,只是既不能充电,行驶距离也很短;1881年,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用铅酸电池可充电的电动汽车,也被视为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而世界公认的第一辆内燃机汽车诞生于1886年1月29日,由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该汽车使用一种双冲程四缸发动机,最高时速为16公里。由此可见,电动汽车的发明时间实际上还是早于内燃机汽车的。只是受制于十九世纪的材料科学精密加工的水平,动力电池远没到可以商业化的程度,无论是在体积、续航、充能时间、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相较于内燃机缺点都非常明显。毕竟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基于物理驱动机械装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肯定远优于基于化学反应的电池的,因此从汽车诞生之日起就是内燃机一统天下。

但是,内燃机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因为摩擦力、化石燃料热能转换方面的限制,内燃机供能在效率方面的技术潜力实际上非常有限,自从诞生以来,内燃机热效率很快就被推到极限,想要增加汽车的动力就只能增加缸数。这就如同当下的体育竞技世界纪录,一百米的世界纪录降到10秒以内会后,短时间内在提高一秒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而内燃机的热效率能再增加百分之一就是堪称科技奇迹了。2020年,潍柴动力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热效率首次超过50%的柴油机,就已经是内燃机领域轰动世界的技术成果。2022年初,潍柴动力再次刷新全球纪录,也只能做到将热效率提高了51.09%。这既是中国科技创新骄傲,同时也证明了内燃机的技术潜力确实已经被挖掘殆尽了。

(2)动力电池则不同,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历代科学家的不懈攻关,不断取得各种突破,先是发明了现在已经普遍应用的锂电池,早期动力电池普遍存在的续航、充电、系统故障等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可以说当下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已不输油车。目前二三十万的电动车,在百公里加速度、四轮驱动、激光雷达、按摩座椅等配套设施等方面就能轻松达到过去百万元以上燃油豪车的水平,而在智能化程度上则远过之。因为智能化首先需要的是电力,机械智能化就是只存在于小说中的蒸汽朋克了。如果要内燃机给汽车供电,又要额外携带蓄电池,机械能还要再转化为电能,又要有进一步损耗;而新能源电车则是直接供电,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效率更高,机械结构反而更简单。

因此,动力电池可以说是老发明、新技术,在汽车智能化时代后发先至,而且技术潜力巨大,还有很多新的电池材料亟待挖掘、新的电池技术亟待探索,比如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就即将在产业化,还没有人能够明确说出动力电池的储能极限在哪里,甚至于未来供能效率极有可能超过同等重量的化石燃料,这就可以应用于更大型的机械。因此,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必然选择,但动力电池就会是未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供储能基础。

6、来自于传统能源存量替代因素。极端高温天气也带来用电需求的激增,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经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法国、英国、瑞士、德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都承诺要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别是德国就通过法案,要在2030年实现80%的能源由新能源供应,并且要将全国2%的土地用于建设风力涡轮机。2022年由于用电需求的巨大压力,煤炭发电量反而还创了历史新高。根据IEA数据,全球碳排放中42%来自电力行业,25%来自交通运输业。因此要有效减少全球碳排放,光伏、风电就要取代化石燃料发电,新能源车就要取代燃油车,这相当于新能源要用数十年时间重走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将近两百年时间能源行业的发展道路。根据统计,2021年全球总发电量高达28.466万亿度;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06亿辆,而全球机动车保有量最保守的估计也在十亿辆以上。数百年的化石能源存量积累要在短短数十年内完成新能源的替代,其行业变革的规模之大,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工业史中都不曾有过的,这种腾笼换鸟将为新能源行业凭空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直接奠定了新能源板块未来数十年的繁荣。

7、来自于全球地缘政治因素的推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与地缘政治结构存在根本矛盾。过去全球能源的供求本身长期就处于脆弱平衡的状态,而现在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了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意识到了能源供给的脆弱性。新能源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实现能源自主最有效途径。原有的能源转型需求叠加新的地缘因素,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各国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全球新能源行业的景气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8、来自于国内产业政策扶持。近年来,中国“双碳”政策转型的速度持续加快,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完成了新能源行业的顶层设计。2022年上半年,中央各部位的配套政策又开始陆续出台,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这些都为新能源行业的行稳致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帮扶和新能源全产业链的优势共同作用下,中国新能源企业必然能够分享到全球新能源产业旺盛风口带来的绝大多数发展红利

综上所述,基于这八点利好因素,当前国内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都将产生巨大的储能需求。冠盛股份(605088)固态电池则充分运用作为最前沿科技的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技术,安全可靠,补齐传统锂电池短板,做到动储通用、动储兼顾,产品可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等电力储能领域,以及电动汽车、电动船舶、电动飞行器等交通领域,应用场景广泛、成长空间巨大。根据预测,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1432GW,达到2020年的十倍;中美欧市场的储能市场将达到1575GWh,是2020年的百倍,光伏十年十倍、储能十年百倍!

二、再来看固态电池板块的“历史低估值”利好

2022年四季度以来,随着新能源板块的整体回调,当前新能源行业乃至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车各细分赛道的估值都在持续回落。

1、比如,发布于2013年7月,成立已超过十年的中证电池主题指数(931719)选取业务涉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电池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覆盖了市场面常见的电池品种,一键布局储能、动力、消费电子、电芯生产、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更侧重于储能配置,估值状况对于固态电池行业极具代表性。当前中证电池主题指数(931719)市盈率只有20.12“当前估值比历史上95.51%时间低”,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预测PEG更是低至0.53,极具抄底价值。

2、再比如,同样发布于2015年2月,成立也将近十年的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市盈率也只有20.6“当前估值比历史上78.6%时间低”,PB百分位同样低至6.57%,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预测PEG更是低至0.54,同样显示出固态电池行业的抄底价值。

再考虑到固态电池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的广阔前景当前正处于“用电需求刺激+历史低估值”双重利好作用下,下半年动力电池赛道就极可能会从“估值回落+增速回落”的“戴维斯双杀”变为“估值提升+增速回升”的“戴维斯双击”,当前投资动力电池板块最当时。

总结:

综上所述,正是基于上述的多重利好因素,在我看来,当前新能源板块整体乃至储能等各细分赛依然处于高速成长期,再综合考虑到全球新能源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中所处于的绝对优势地位,以及固态电池的技术潜力等多重利好因素;同时,以中证电池主题指数(931719)为代表的固态电池行业估值也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因此,国内固态电池板块显著正处于“用电需求刺激+历史低估值”双重利好作用下,冠盛股份(605088)发挥自身整车配套能力优势,进军新能源固态电池市场正当时,实现动储通用,开辟固态电池第二增长曲线,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有奖】储能赛道竞争加剧,海外市场如何破局?#

@股吧话题 @东方财富创作小助手 @冠盛股份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