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尼龙膜王”中仑新材加码新能源赛道。

随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长,产业链上游的新能源膜材也迎来发展红利。同时,行业技术变革不断推进,电容膜和复合集流体基膜也不断向超薄化、耐高温等趋势演进。然而,当前高端超薄膜技术门槛较高,国内产能仍处于供不应求阶段。

9月8日,在第24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仑新材”)与厦门市海沧区政府正式签署投资协议,预计投资25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膜材项目,项目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包括科创大楼和数条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膜材生产线,用于研发和生产超薄电容膜及复合集流体基膜。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投资可看做是中仑新材布局新能源赛道、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新能源膜材市场空间广阔,超薄化和耐温性对企业技术实力提出要求

超薄电容膜和复合集流体基膜是极具增长潜力的新能源膜材。其中,超薄电容膜因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电压、低介电损耗、自愈性强等优点,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和家电、电网等传统产业的关键材料;复合集流体基膜作为复合集流体的核心材料,可赋予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势,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领域前景广阔。

据中国塑协BOPP专委会资料,电容膜作为影响薄膜电容器性能的核心材料,其成本约占原材料总成本的70%。电容膜的质量对于电容器的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关系到电容器的容量稳定性、耐压性能、绝缘电阻性能、使用安全性及寿命周期等关键指标。

电容膜制成后,薄膜电容厂商进行后续加工并销售给下游客户。制造流程包括蒸镀分切、卷绕分装、封盖检测等,每一步都影响产品性能。金属膜蒸镀环节尤其关键,直接影响电容膜厚度与结晶度,从而影响电容的关键参数。电容器厂商追求超薄化电子薄膜,以实现体积减小和成本降低。

因此,超薄化和耐温性是行业主要技术趋势。实际应用中,新能源产业风能、光伏、新能源车用电容膜主要集中在2-5um(其中风电用膜主要集中在3.0-5.0um;车用膜主要集中在2.0-2.9um),而普通的薄膜厚度为6-8um。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的增长推动了超薄膜需求,也对电容膜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提出要求。

据中国塑协BOPP专委会数据,2023年薄膜电容器市场规模已接近30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6.36%。而电容膜作为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预计未来年需求复合增长率及行业平均毛利率均较为可观。

同样,复合集流体基膜仍处于加速迭代中,这对于行业内企业技术实力、资金实力提出要求。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2,211.8GWh,对应复合铜箔集流体材料市场规模约为265.42亿平方米,市场空间较大。同时,据浙商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23-2025年全球复合集流体材料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06%,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已完成相关技术储备,将在25年9月前实现量产

然而,超薄膜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要求高,双向拉伸技术是高端超薄电容膜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核心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外能够规模化生产超薄电容膜的企业极少,市场供不应求。复合集流体基膜技术难度更大,全世界尚未有企业实现规模量产。

除技术壁垒外,产能建设周期长、资金要求大也是造成国内新能源膜材产能缺口的另一原因。

目前行业内先进的主要生产设备厂商为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厂商,设备售价高昂,单条产线投资通常达到亿元级别。其次,功能性膜材下游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呈现出高端化、定制化、个性化市场趋势,这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的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能力,从而要求企业对设备改进优化、调试、运营维护等方面投入更大的资金,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上游主要设备厂商交货周期较长,导致产能建设周期较长,且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优先向长期合作的下游膜材厂商供货,从而导致潜在进入者将面临更长的产能建设周期。

据了解,中仑新材已完成上述新能源材料相关的技术储备,一期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9月前开始投产。同时,中仑新材本次投资项目采用的双向拉伸工艺,恰恰是其技术优势,它在双向拉伸工艺和材料研发领域有着多年的沉淀积累。

具体而言,中仑新材是全球唯一同时成熟掌握从第二代到第五代膜材生产技术的企业,并开创了第五代低碳双向拉伸技术。此外,中仑新材还搭建了面向全球的研发平台,拥有逾200项核心技术专利,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多款产品实现国产替代,甚至不少特种功能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空白。

此前,据中仑新材半年报披露,PHA锂电膜是公司新能源膜材的主要盈利贡献产品,作为软包装锂电池铝塑膜的基材,该款产品率先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同时,根据中国塑协电池薄膜专委会资料显示,铝塑膜技术要求高,国产替代空间大,中仑新材是除日本厂商外的铝塑膜用尼龙层主要供应商。

预计此次项目投产后,中仑新材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产能建设周期长也将为其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机遇。

拓展新能源膜材项目,有望带动公司利润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悉,中仑新材在2019年就已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布局,并形成其他竞争者难以复制的规模效应壁垒。2021年,公司利用双向拉伸的共性技术,成功研制并量产了新一代的环保型可降解BOPLA薄膜,该产品也已成长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此之后,中仑新材建立了以功能性膜材BOPA产品为核心,纵向覆盖产业链上游高性能聚酰胺6(PA6)领域,横向以双向拉伸薄膜工艺为基础向新型膜材领域拓展的业务发展战略。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中仑新材加码布局新能源膜材项目,一方面是利用现有技术积累向新蓝海市场的探索,另一方面,是在现有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拓展高附加值产品以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将带动其利润结构进一步优化。

目前,中仑新材的功能性膜材BOPA全球市占率达20%,居于行业全球龙头地位。此次签约的新能源膜材项目是继BOPA之后的又一个高性能膜材标志性项目。有行业人士评论,投建新能源膜材项目是“尼龙膜王”中仑新材迈向“全能”膜王的关键布局。此前,中仑新材的产品已进入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供应体系,依托已建立的销售和资源渠道,该项目有望成为其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