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资本市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先有阿里完成香港双重主要上市,随后港股通进行“大洗牌”。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9月9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公告,阿里巴巴-W(09988.HK)、茶百道(02555.HK)、云音乐(09899.HK)、顺丰同城(09699.HK)等33只股票被正式获纳入港股通,并于2024年9月10日起生效。与此同时,调出宝龙地产(01238.HK)、呷哺呷哺(00520.HK)、惠理集团(00806.HK)、渤海银行(09668.HK)等33只股票。


33员“大将”中,备受关注的阿里似乎成为了最近一系列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阿里重回内地怀抱,这是一场“双向奔赴”吗?


与其说,港股通“大洗牌”是打了一手好算盘,不如说阿里与港股通达成了一项“Win-Win”协议。


首先,于阿里而言,这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此前,由于二次上市的限制,内地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交易。


如今,纳入港股通后,意味着更多熟悉阿里具体业务的内地投资者可以买入。而且,国内商户与消费者与之密切相关,更熟悉其业务模式,也有助于南向资金买入此股。


从正式生效当日的股价表现来看,港股市场阿里的股价上涨了4.21%,不负众望。但这或许只是开始。


图源来自富途牛牛


招商证券也表示,预计阿里巴巴入通后,相关主题的被动资金因成分股调整将形成买盘,同时南向资金或将主动配置,有望带来流动性改善。摩根士丹利研报中也提到,长期来看,南向资金持股占比可能会维持在超过10%的水平,为公司价值提供可观的增量支撑。


具体能够吸引多少资金入场,市场中众说纷纭。高盛研报称,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南向资金将为阿里巴巴带来150亿至1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7亿元至1138亿元)的潜在资金流入。


格隆汇研报中也有提及,按腾讯港股通持股比例稳定后(即10%比例)做推算,以阿里目前1.45万亿的港元市值作基数,港股通未来或可持续为阿里提供的市值增量贡献,对应的规模将达到1450亿港元。


无论最终如何,这都意味着阿里将获得一笔庞大的增量资金。


尽管,阿里本身并不缺钱,资金上的需求不大,进入港股通后直接解决业务问题的可能性尚且不说,但缓冲地缘政治风险的效果不言而明,同时也能够借此机会更好的修复估值。


当然,阿里长期的估值修复不能仅依靠市场情绪驱动,基本面也需要同步跟进。


目前来看,基本面上,阿里已经完成为以用户为先的战略优化,这一调整或许能从根本上驱动电商主业复苏,而且2024 H1的GMV同比增速已经恢复至接近实物网上零售额,市场份额趋稳。


而边际效益上,直播电商流量见顶、增速放缓,同时低价竞争趋缓,或将带来市场格局的改善。长期来看,淘宝天猫充足商品供给和丰富品牌资源也能提供稳固支撑。


综上所述,阿里在过去几年间遭遇竞争困境,而且面临平台所所创消费者价值不足的难题,但随着阿里已经意识到问题并开启改革,同时伴随深度的低估与显著改善的资本配置,这使得阿里的长期增长拥有充足的安全边际。


“入通”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只是,全盘比较下来,这次被调整的33只股票,却与阿里“悲喜不相通”。


从历史趋势来看,港股通名单调整前后,往往伴随着股市中相关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尤其是那些曾通过市值管理策略积极寻求纳入港股通的股票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一只股票被纳入港股通,预示着将吸引更多来自内地的增量资金涌入,这被视为一个显著的正面市场信号。因此,在正式“入通”之前,市场通常会预期这些股票的股价将出现一轮上涨行情,呈现出一种“预热”或“狂欢”的态势。


然而,当“入通”正式生效后,利好消息已被市场部分消化,股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或整理。


与此同时,那些前期可能因媒体曝光度不高或市场关注度较低而未被充分发掘的股票,随着它们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反而可能因市场预期的转变而迎来一波正面的行情,这种“正向预期差”可能推动其股价在“入通”后实现上涨。


事实上,股价表现确实也出现了分歧。获纳入港股通的33只股票于2024年9月10日的平均涨幅为1.21%,跑赢恒生指数(+0.22%)。


纳入首日涨幅居前的分别为:QUANTUMPH-P(+22%)、老铺黄金(+12)、力量发展(+8%)。纳入首日跌幅居前的分别为:茶百道(-10%)、昊天国际建设(-9%)、汽车街(-7%)。可见,于“个体”而言,被纳入港股通之后,并不全是利好,股价走向还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左右。


从流动性变化来看,相关个股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据LiveReport大数据,获纳入港股通的33只股票纳入后较纳入前成交额增幅的平均值达到177%。


其中,阿里巴巴-W全天成交额高达168.54亿港元,相较纳入之前的日均成交额,大幅增长357%。阿里巴巴-W的巨额成交带动33只新纳入的股票于2024年9月10日的累计成交额达到180.41亿港元,平均成交额达5.47亿港元。


除去阿里巴巴-W巨额成交的影响,新纳入个股于9月10日的平均成交额为3708万港元,较相关股票年初至纳入前的日均成交额(1281万港元),成交活跃度亦提升了190%。


整体利好股价,流动性的提升效果尤其明显。成交额提升幅度超过200%的公司包括:阿里巴巴-W、老铺黄金、中石化炼化工程、QUANTUMPH-P、万物云、天立国际控股、力量发展、森松国际。


而被剔除的33只股票可谓“悲从中来”。LiveReport大数据显示,这33只股票,于生效后首个交易日的平均股价下跌10.47%,平均成交量下跌51%(较2024年初至2024年9月9日的日均成交额),而且平均成交额仅有721万港元。


综合来看,尽管个股表现却存在分歧,但港股资本市场却实现了阶段性目标,激活市场流动性已经初见成效。


港股通“大洗牌”,释放了哪些信号?


回顾来看,2023年港股成交金额23.6万亿港元,日均成交仅有1000多亿。相比之下,AI大牛股英伟达,去年日均成交额高达1300亿港元。


令人错愕的是,港股市场整体的流动性,竟然不如一只股票。没有流动性,估值也被无限压缩。而且,截至今年,港股大盘PE最低只有7.5倍,低于2008年,直接创下40年来最低水位。


同时也远低于全球股市,同期纳指100的PE值为35倍,法国CAC40的PE值为13.86倍,日经225的PE值为20.98倍,德国DAX的12.50倍。沪深300为10.39倍。


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国际资金回流美元、美债仍是大势所趋,港股将继续受此影响。可见,流动性不足是当前港股后市最大的掣肘,同时港股市场也已经陷入从“无止尽下跌”到“流动性萎缩”的无限循环中。


在港股市场流动性衰微的背景下,港股通似乎成了增量资金的唯一途径。因此,港股通的健康程度与整体市场的表现息息相关。


8月27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对纳入港股通的条件进行优化,将原本的计算方式优化为“12个月中全部交易日的市值平均”。


更为严苛的“入通”条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出现猫腻的可能性,同时也压缩了上市公司利用规则漏洞去投机的空间。虽然这有可能导致更多公司被排除在“港股通标的”的群体之外,但由内部开始革新,从来都是打破困局的必经之路。


而且,有迹象表明,港股通倾向于买入“更容易下跌”的股票。据智通财经消息,统计最近1年的数据,525只全部港股通股票最近1年回撤的平均值为15.54%,港股通持股比例高于10%的205只股票最近1年平均回撤幅度为20.17%,而港股通持股比例高于20%的“高港股通票”各自最近1年回撤的平均值高达25.42%。


尤其是港股通持股比例高于40%的五只股票,马可数字科技、保利物业、东风集团股份、新特能源、以及浙江沪杭甬,距离各自历史最高点累计跌幅的平均值高达80%,近1年来的跌幅平均值也高达42.67%


其实,这很好理解,港股通资金与外资/港资双方的博弈实质上处于对手位,所以两者操作相反。外资不断卖,港股通不断买,当然这只是表象。


那么,结论呢?


以33只股票中最受关注的阿里为例,不难看出,港股通将阿里纳入其中,是一场摆在明面上的“阳谋”。回撤大、估值低,是当下阿里给市场的一致印象。从机构评级来看,拉升估值、回归合理价位更是众望所归。


图源来自证券之星


因此,与降低上市门槛、规范市值计算等“小修小补”的改革措施相比,将阿里作为吸引内地资本的“鱼饵”才是提振市场的“杀招”。同时,以阿里为代表的新纳入公司,于港股市场而言,起到的就是 “吸金石”的作用。


作者:璟松


来源:港股研究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