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的每一次盛会,都是科学进步的阶梯。

金秋九月,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和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相继召开。

ESMO年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肿瘤学会议之一,自1975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拥有35000多名专业人士的全球肿瘤学权威组织。ESMO年会汇集来自世界各地肿瘤学领域的一流专家、临床医生以及临床研究人员,在这里展示肿瘤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全球肿瘤诊疗先进治疗理念和前沿临床及转化研究热点,推动肿瘤学科的全球发展。

聚焦于肺癌领域的WCLC则适逢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立5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本次WCLC大会将隆重纪念肺癌诊疗领域半个世纪的卓越成就、发展和进步。

世界级肿瘤学会的年会每次都能给制药界带来诸多惊喜。不论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还是ESMO,不仅是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一个展示窗口,更像是一座竞技场,各大企业纷纷在此展示他们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与科研实力。

两场学术盛宴接踵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药物研发机构与企业都已摩拳擦掌。在每个科学大会中,全体会议(plenary session)或主席研讨会(presidential symposium)发布的研究都是会议中备受瞩目的亮点。

作为走在全球肿瘤药物研发前列的阿斯利康,将在这两场大会上展示超过130篇摘要,涵盖其17种已批准和潜在的新药,包括5场主席研讨会和41项口头报告,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攻克肺癌,靶向、免疫、ADC齐头并进

肿瘤是全球公认的、最具有价值的治疗领域之一,肿瘤领域的布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全球医药市场的走向,这里也是全球制药巨头们倾注心血最多的“战略高地”。

在这之中,肺癌又是全球第一大癌种。全球每年约有24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比达到80%-85%。这也意味着,肺癌领域竞争的激烈,新的研究成果或许会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随着抗肿瘤治疗药物的不断深入研发,肺癌领域诊疗理念、诊疗技术正一步步突破。以奥希替尼等为代表的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及以度伐利尤单抗等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如今逐渐成为了肺癌临床治疗中的主角。在肺癌领域的布局上,阿斯利康是目前已拥有靶向、免疫、ADC三种商业化的品种的制药公司。

若说起肺癌的靶向治疗,今年适逢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靶点发现的20 周年。在中国,肺癌患者中EGFR突变人群约达50%。但是在2000年以前,中国肺癌的治疗手段只有手术和放化疗。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发展至今,一代、二代和三代EGFR-TKI的应用加之精准诊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阿斯利康又是这个故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0世纪90年代,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研究,来自阿斯利康的科学家们发明了苯胺喹唑啉类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EGFR-TKI,后来也被称作第一代EGFR-TKI。

当第一代EGFR-TKI应用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之际,在TKI 耐药患者的活检组织中,却发现了EGFR继发耐药性突变EGFR T790M,并且EGFR T790M突变比例导致了超过半数的第一、二代EGFR-TKIs耐药。

基于吉非替尼苯胺喹唑啉骨架而设计出的新型EGFR-TKI,也就是第二代EGFR-TKI应运而生。虽然二代EGFR-TKI较一代有所增强,但仍对无法克服部分双突变。经过长期反复的构效关系研究,科学家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化合物,也就是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

奥希替尼作为全球首个第三代EGFR-TKI,目前已经实现了从晚期到早期,从晚期二线治疗到晚期一线治疗到术后辅助治疗和联合治疗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为EGFR敏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

据悉,在此次WCLC上,将有多项口头报告重点介绍奥希替尼在单药与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的新数据公布。其中,两项重磅简短口头报告将重点介绍奥希替尼联合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新数据;一项由中国专家领衔开展的关于奥希替尼联合或不联合赛沃替尼一线治疗原发MET异常/EGFR突变的晚期NSCLC临床试验已在“最新突破主席研讨会”上做汇报;另有一项关于奥希替尼在三期不可切除肺癌的III期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在WCLC展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远处进展结果以及中国队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在ESMO上以壁报展示。

阿斯利康在肺癌领域的深耕不止于此。除了EGFR+靶向药物,还上市了中国首个MET抑制剂赛沃替尼和中国首个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

更具突破的是,由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靶向HER2的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凭借其在结构设计和药学机制方面的多重独特优势,打破了既往抗HER2治疗在HER2突变 NSCLC中获益不佳的临床困局,开启了HER2突变NSCLC的ADC治疗时代,该疗法也有望于今年内在中国获批上市;另一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也在这次的WCLC大会上身影活跃,包括公布了其治疗晚期经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最终分析结果以及基于阿斯利康专有的计算病理学平台定量连续评分 (QCS)检测的TROP2作为datopotamab deruxtecan治疗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为实现肺癌的早期可愈、为晚期患者提供更多解决方案,阿斯利康还将在免疫单抗/双抗,靶向治疗,ADC治疗,ADC+IO/靶向等多组合疗法中进行更多探索和研发,只为带来更多肺癌领域的创新疗法,力争到2030年在中国上市9款新产品,26个新适应症。

消化道肿瘤领域展露锋芒

除了在肺癌领域建树颇丰,在本届ESMO上,阿斯利康还将在消化道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等领域展示目前在不同临床阶段中取得的进展与突破。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样较高,中国每年新发的胆道癌、肝癌和胃癌的患者分别占据全球新患者的40%以上甚至半数。阿斯利康在这一领域同样布局颇深,在免疫治疗、靶向、CAR-T等领域都有多项临床研究,并相继取得重要突破。

免疫疗法方面,度伐利尤单抗是阿斯利康上市的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是阿斯利康中国首个在消化道肿瘤领域获批的产品。由此开始,阿斯利康在中国正式进军消化道肿瘤领域。

在2024 ESMO中,阿斯利康将以简短口头报告的形式介绍其免疫组合疗法在一线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且不适合局部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

另外,阿斯利康还将首次汇报一款靶向PD-1/TIGIT双特异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局部晚期不可切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GEJ)患者的疗效。

近年来,ADC对临床肿瘤学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在消化道肿瘤领域,阿斯利康针对HER2靶点和Claudin 18.2靶点的ADC药物也在近两年内均有突出进展。

靶向治疗方面,早在2021年1月,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合作开发的德曲妥珠单抗获得美国FDA的正式批准,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ADC药物。

本届ESMO年会上,阿斯利康也将通过口头报告公布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在HER2阳性胃和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中的表现。而在今年三月,阿斯利康启动了一项CLDN18.2 ADC治疗二线或二线以上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治疗的全球三期临床试验,继续着自己在这一赛道的领跑地位。

除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外,阿斯利康也在与合作伙伴探索在CAR-T疗法在实体瘤的应用。具体来看,阿斯利康与西比曼生物联合开发的针对自体抗甲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正在接受评估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

阿斯利康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坚定而持续的科学探索,不仅指引了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和新方向,更为广大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新希望。

让中国创新走向全球

可以说,阿斯利康在肿瘤领域已耕耘数十载,开发的多款药物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经典方案,持续填补着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诸多空白。围绕不同癌种的抗肿瘤药物研发,阿斯利康都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研发策略,并通过多元科学平台提升攻克癌症的能力,包括肿瘤驱动因子和耐药性、DNA损伤反应、免疫肿瘤学、抗体偶联药物、表观遗传学、免疫激活、细胞疗法等。

如果将目光聚焦到中国,随着中国创新实力的增强,阿斯利康与中国医疗创新产业同步发展,逐步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的重要创新来源。

2019年时,阿斯利康将中国新药研发部升级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在实现全球新药同步研发,进一步解决中国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同时,向参与乃至引领全球早期研发进一步发展。

今年三月,来自中国的创新力量在阿斯利康全球战略体系中再上一个台阶——上海成为除英国剑桥、美国波士顿、美国盖瑟斯堡和瑞典哥德堡四大以研发为主的战略中心之外的,又一集研发、商业及生产运营为一体的第五大全球战略中心,成为阿斯利康全球战略、研发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中国在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版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种重要性离不开中国肿瘤创新药的研发力量正在走入黄金时代,最直观的便是体现在,产业从被很多me-too、fast-follow产品充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first-in-class(首创新药)出现。中国创新频频“弯道超车”,彰显其具有突破性的潜力。

阿斯利康十分重视中国Biotech的原创能力,持续与来自中国的创新力量通过合作开发、联合研究、业务拓展等方式丰富产品管线,突破癌症治疗领域空白,惠及更多患者。

在合作开发上。阿斯利康早在2011年就与和黄医药合作开发和商业化赛沃替尼,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选择性MET抑制剂。具体来看,赛沃替尼的临床开发在中国由和黄医药主导,在海外则由阿斯利康主导。此外,和黄医药负责赛沃替尼在中国的上市许可、生产和供应,而阿斯利康则负责实现产品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化。

在探索联合治疗方案方面,阿斯利康正在与中国本土药企携手推动奥希替尼+X的联合研究,拓展更多新疗法、新适应证,以期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据阿斯利康介绍,自启动以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为基础的“肺癌靶向联合科研合作专项”,已与石药集团、晨泰医药、勤浩生物3家达成合作;另有超过10家本土药企提出申请。

除了探索奥希替尼的联合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阿斯利康与智康弘义达成合作协议,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TIM-3单抗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 I/II 期研究;与海莱新创共同开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电场治疗在以胆道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在战略合作方面,自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和中国本土创新药企达成了9项授权合作,其中7项与肿瘤相关,累计金额超过45亿美元,将进一步夯实自身在肿瘤领域的实力。其中包括在今年1月与安锐生物签订独家选择权和全球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L858R突变变构抑制剂;和祐森健恒就临床前KRAS G12D抑制剂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与诺纳生物(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就临床前单抗项目达成引进许可协议,加速肿瘤靶向疗法的开发;与西比曼生物就靶向GPC3的装甲型CAR-T疗法签署联合开发协议等。

尤其是阿斯利康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这笔交易,更是开启了跨国药企完整并购中国Biotech的先河。可以说,这是阿斯利康深耕中国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随着中国创新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阿斯利康与本土企业“双向奔赴”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不仅体现在与跨国药企合作项目数量、规模的变化,还体现在学界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被认可、占有一席之地。

在世界级肿瘤学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成果以口头报告、壁报、主题报告的形式亮相,这不仅展示了中国药企在药物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更重要的是中国临床专家们在全球临床试验中的积极角色和重要贡献,中国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肿瘤治疗进步的关键力量。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不乏中国“首创型”创新的身影。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及肿瘤业务总经理赖明隆表示,近十年,全球看到了越来越多中国创新“出海”的新趋势。十年间,中国创新药产业经历了从“跟随型”创新(me-too)到“改良型”创新(me-better)再到“首创型”创新(first-in-class)的加速发展,不论是从跨国合作的项目数量、规模,还是学界对研究成果的认可程度,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ASCO、WCLC、ESMO等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科研盛会上,阿斯利康也多次携手肿瘤创新生态圈合作伙伴,助力推动中国创新和人才走向全球,提升来自中国的肿瘤学科在国际舞台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以真正实现“植根中国、携手中国、惠及全球”的愿景。

助力健康中国2030

2023年,国家卫健委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新发肺癌82万例,结直肠癌40.8万例,胃癌39.7万例,肝癌38.9万例,乳腺癌30.6万例。在过去的10余年里,恶性肿瘤生存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10年前相比,生存率总体提高约10个百分点,但不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意味着仍有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进入中国30余年,阿斯利康始终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聚焦中国患者高发且需求最迫切的肿瘤领域。作为扎根本土的跨国企业,我们与健康中国行动和国家癌症防治目标同向同行。我们将持续推出创新药物和疗法,通过创新合作,重塑“筛、诊、治、管”肿瘤全病程管理模式,并积极推动中西合璧共同创新,进一步发挥跨国药企的桥梁作用,赋能创新方案落地惠及更多患者,共赴“健康中国2030”。

不论是“植根中国、携手中国、惠及全球”的愿景,还是将助力“健康中国2030”纲要中提出的国家肿瘤防治的目标实现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想要真真切切地提高肿瘤5年生存率,自然离不开管线这一话题。

自1993年进入中国,阿斯利康深耕中国市场已31年。自研和合作的肿瘤药已有11款在中国获批上市,覆盖肺癌、乳腺癌、泌尿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和血液肿瘤六大疾病领域。在研发方面,阿斯利康目前在中国的研发管线有超过200个项目,一半为肿瘤研发项目,已实现100%的全球同步研发。预计至2030年,阿斯利康将为中国带来10多款肿瘤领域重磅产品与80多个新适应症,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阿斯利康对于中国肿瘤领域的坚定承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愿景,需要很多个“阿斯利康”的共同努力。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不用于推广目的,材料涉及尚未获批的产品或适应症,不可作为临床用药建议。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