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

一直“装死”的三只羊,也许装着装着就真。

这个长期饱受质疑的头部直播电商机构,正在遭遇成名以来最大的声誉危机:

· 主管部门对三只羊集团立案调查加码升级,从市场监督管理局扩大为与商务局、公安局等部门联合调查。

· 人民日报、央广网等权威媒体连续点名批评,认为“装聋作哑的三只羊集团,要为违法违规付出应有的代价”,自媒体普遍对其唱衰。

· 直播间遭遇“停播-复播(充斥大量恶评)-再次停播”恶性循环,再次复播后销量直线下滑。

· “兄弟们”正在离三只羊而去。网络数据显示,疯狂小杨哥抖音账号近30天掉粉超200万。

“扎客舆情公关”经过复盘后发现,造成三只羊如此局面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

眼里从来只有GMV,视“品牌”和“声誉”如无物。

由此,在三只羊身上所发生的的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Q1:为何被辛巴贴脸开大后,宁省2亿赔付,也不要千亿品牌效应?

A:因为政府之前都没有处罚(卢文庆自爆),能省为什么不省?完全意识不到对品牌效应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要知道,三只羊集团的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如今还剩多少?

Q2:为何风口浪尖上还要卖涉嫌误导消费者的“美诚月饼”?

A:因为已经合作三年,卖了100多万单(小杨哥直播间说辞),保守估算GMV2个亿左右,佣金至少大几千万,诱惑大到足以铤而走险。结果很明显,辛巴的撕咬并不致命,自己作死才要命!

Q3:为何应对舆情一错再错?

A:因为深信“人,天下无敌”,总想着巧言令色、逃避责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殊不知声誉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持续受损后几乎不可逆转。

谁说互联网没有记忆?媒体和网友们新账旧账正在一起算,产生了一系列次生舆情,比如:三只羊沈阳分公司被曝去年盛大开业后,第二天就没人办公了;三只羊开香港分公司是为了润出去……

Q4:为何30天粉丝锐减200多万?

A:因为嘴里喊着兄弟,心里全是“算计”。当眼里只有GMV的时候,看谁都是“韭菜”,所以企图用一行小字规避所有风险(“本产品销售者为购物链接所属的店铺经营者,而非本直播间/橱窗”),如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心里没有品牌和用户的企业,终将自食恶果。

相由心生。细心的网友再看疯狂小杨哥时,发现他的面相早已经变了。三只羊还在扑腾(强行全面复播、只字不提月饼事件),但是随着官方调查的升级,结局或已注定。

“扎客舆情公关”借这个反面案例,给网红IP和传统企业提“2个醒+1个建议”:


“品牌认知错觉”产生的盲点会致命

认知产生偏差,决策就会谬以千里。

有两类老板极其容易产生“品牌认知错觉”,让思维进入盲区:

第一类:“无知”型

毫无品牌概念和认知,核心重点全放在销售上,特别是从销售干起的老板,会认为GMV和利润就是企业的一切。

类似“疯狂小杨哥”,认为粉丝够多、流量够高,就能赚钱。他们忽略了一个逻辑,没有用户留存的GMV是不可持续的。而要留存客户,就要讲好品牌故事(IP人设)、维护品牌形象/口碑,否则粉丝、流量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第二类:“自负”型

认为自己规模足够大,品牌人尽皆知,各项指标都很好,不需要再在品牌建设上进行投入。就像一个明星刚刚拥有知名度,就开始耍大牌,很容易引起“民愤”,导致辛辛苦苦很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两类老板从来不会在品牌建设上投入一分钱,更遑论建立品牌部门或者跟第三方机构合作。其实,但凡疯狂小杨哥出事后能拿出一辆跑车的钱,虚心请个第三方出出主意、给点策略,也至于落得这么一个下场。

坏就坏在,他们明明已经让企业染上了一堆“品牌病”,但是小病不治、大病难医。等到企业即将一朝呜呼的时候,发现粉丝再多、流量再大、知名度再高都没用,高楼崩塌仅需一秒,只能自我哀叹一句:“时也,命也!”

他们也许会有各种不解和怨天尤人,但是从来没有发现真相只有一个——


“不受伤”不知道品牌多脆弱

理念决定高度,思维决定思路。

还有另外两类老板,尝过品牌的甜头,也明白品牌的重要性,但是格局打不开、思路有点窄:

第一类:“压榨”型

指望招一个“专业强、资源多”的品牌总监,把品牌运营、媒介、公关、推广的活儿全干了,把他们在其他公司攒下的资源全部拉来为己所用,用完了换一个人再来一遍。

很多品牌从业者不是不懂这类老板在打什么算盘,但是为了“碎银二两”不得不向老板折腰。

第二类:“聪明”型

总想着“花小钱办大事”,认为这是企业降本增效屡试不爽的办法。

这类老板往往会用一帮对品牌不专业的人,去干一堆不专业的事情。比如从营销条线提拔一个策划干品牌,或者从媒体里挖一个资深记者或者部门领导空降担任品牌负责人,搞个答谢宴就认为维护了媒体关系,送点伴手礼就认为堵住了风险源头。

结果不仅事倍功半,还可能起了反作用,浪费了一大堆不该花的钱。

这两类老板一定要等到发生舆情事件、品牌受到伤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才知道“有多肉痛”,才会想起来一定要“用对的人在对的阶段做对的事情”,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


如何让品牌越来越健康?

简单来说,就两句话:

一、远离品牌风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扎客舆情公关”认为实现品牌健康的指导思想共12个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这里的“病”,是指因舆情或者突发事件给品牌带来的伤害。具体来说:

1、未“病”先防——建立品牌风险防御体系,比如贯彻品牌理念和文化、打造品牌管理组织、全面排查品牌风险、监测舆情实时预警、组织应急事件演练等。

2、既“病”防变——精准快速处置舆情,防止舆情发酵或者产生次生舆情。

3、“病”后防复——彻底肃清品牌风险源,杜绝再次发生舆情的可能性。

二、拓宽品牌护城河

良好的品牌声誉,关键时候能“保命”。

就像一个演员,有一两部好作品傍身,私生活检点,公众形象正面,热心公益事业。那TA不仅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即使真有一些谣言或者演技扑街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缓冲空间。

那么,如何多维度拓宽品牌护城河呢?“扎客舆情公关”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品牌引领,产品先行,服务托底。

2、系统化开展品牌宣传,优化媒体关系,品牌费用不与销售效果直接挂钩。

3、对品牌风险“零容忍”,提高全员主动防范风险、维护品牌的意识。

4、对舆情事件“高敏感”,设立风险等级判定标准和应急响应机制,并设立专项应急资金,该赔的马上赔、赔到位,这一点“胖东来”已经给大家打了样,“交个朋友”和罗永浩也学到了点皮毛。

最后,说回三只羊。无论是疯狂大小杨,还是卢文庆,一直选择回避舆情、逃避责任,本质上还是对品牌和声誉缺少敬畏,认为自己做得这么大,不可能轻易倒掉。

但是,再大能大得过恒大吗?况且,论对品牌的重视程度,恒大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恒大品牌”,据说这个理念每一个在恒大上过班的人都能脱口而出。

更不用说恒大遍布全国的庞大品牌体系,其运转效能之高、执行力之强、颗粒度之细在业内是出名了的,堪称品牌公关界的“黄埔军校”。

靠着这么一支队伍,恒大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彩色的。公司正常时期助力品牌提升和营销推广,多事之秋能出奇招救公司于水火,比如《恒大集团对广东省政府的恳请信》就是出自恒大品牌之手,某工地重大事故由于处置得当,没有让恒大像碧桂园一样不得不选择全国停工,这对高周转的企业来说,挽回的损失折算下来,三只羊可能要没日没夜播个一年半载才赚得到。

有人说,在恒大暴雷前3年,品牌系统是全集团最忙的部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恒大依托多年构筑的品牌护城河,强行续命1-3年。可惜的是,后期许家印陷入“信息茧房”,高管们迎合他膨胀的心理,只报喜不报忧,终落得“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的下场。

恒大尚且如此。所以真的不知道,卢文庆酒后直播撒野到底是在狂什么?三只羊集团有什么狂的资本?它最大的底气只能是声誉,失去声誉、失去粉丝、失去一切。

如果再看到顶流品牌三只羊,您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END

本期观舆者/鹿鸣明 监制/清醒

出品|扎客舆情公关

点个“关注”不失联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