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敏声获新一轮融资!武大教授创立,4轮融资近10亿元
中国光谷
2024年09月19日 14:54 湖北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c5uJ0KjxebR0F6xlOfqmw
近日,光谷企业——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长江产业集团、骆驼基金等。这是武汉敏声自2019年成立以来获得的第4轮融资。截至目前,武汉敏声融资金额近10亿元,估值近30亿元。
8月底,湖北省科技厅公布的2024年科创“新物种”企业名单,武汉敏声入列潜在独角兽。此前,该公司已获得武汉市上市金种子、光谷瞪羚企业等称号。
武汉敏声创始人及董事长孙成亮
武汉敏声创始人及董事长孙成亮不仅是创业者,还有另一个身份是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创业要比当大学教授艰难得多,复杂得多。”孙成亮表示。
研学有成归国创业
孙成亮所说的“难”,指的是公司在射频滤波器尤其是高端产品方面,通过多年研发实现了国产替代并自主量产。
射频滤波器又称射频干扰滤波器,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路由器等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中,作用是对通信通道中的信号频率进行滤波,允许符合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同时抑制其他不需要的频率信号。一部5G手机平均要用70多颗射频滤波器,多的要用到百余颗。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家,射频滤波器需求数量惊人。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我国手机端射频滤波器市场规模就达28.5亿美元,预计2024年能达到56.7亿美元。然而,我国射频滤波器市场基本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占据。
这让早在2011年就开始从事射频滤波器研究的孙成亮很不甘心。孙成亮的本硕博均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后在匹兹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前孙成亮在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做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射频滤波器,承接了不少工业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新加坡工程学会卓越工程成就奖。
“其实早在2015年我就有回国的想法,希望在国内创业。”孙成亮说,2017年借助相关人才计划,他从新加坡回国,一同回来的还有十几位技术专家。
孙成亮是山东人,为何选择武汉?他坦言,首先是对武汉有感情,因为本硕博均就读于武汉大学。其次,武汉大学比较开放,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允许和支持教授创业。
回国后,孙成亮任职于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获得学院的启动资金支持,专注射频滤波器等方面的课题研发。
两年后,射频滤波器国产替代条件成熟,武汉敏声正式在光谷成立,武大资管以相关专利作价入股。包括孙成亮在内,武汉敏声共有9人获得武汉“3551光谷人才”称号。
国产射频滤波器成功量产
最初,射频滤波器如何实现自主量产,武汉敏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对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大规模投资自建厂房不太现实,而且量产周期会很长。孙成亮认为,找到匹配的合作厂共同量产,是合乎现实的选择。
“经多方联系,最终我们找到了北京赛微电子,这是一家高端集成电路芯片晶圆制造商,有现成的厂房,也具备生产射频滤波器的条件。”孙成亮介绍,武汉敏声和赛微电子共同对厂房进行了改造,分别负责添置制造射频滤波器的专用设备和相关通用设备。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2022年底,武汉敏声与赛微电子合作共建的射频滤波器联合产线,达到规模量产的基础。目前,该产线已可每月量产2000片晶圆,年产能达到2.4万片,且产能还在逐渐爬坡中。每片晶圆可产约6万颗射频滤波器,年产能达10亿余颗。
借力成本和价格优势,武汉敏声生产的射频滤波器成功实现国产替代。主营无线通信模组和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某上市公司,以及多家知名手机厂商、模组厂商和ODM厂商,都相继加入了武汉敏声的“朋友圈”。
敏声核心技术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客户越来越多,武汉敏声的产能却有限,这成了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拦路虎”。要知道,我国市场每年消耗射频滤波器1000亿颗以上。这些年,尽管以武汉敏声为代表的企业开发的国产射频滤波器相继面市,但截至目前,国产射频滤波器的市场份额占比仍不足5%。
在获得多家投资机构投资资金后,今年1月初,武汉敏声与东湖高新区签约,宣布总投资30亿元,在光谷落地总部并建设高端射频滤波器研发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期预计明年年中建成。
孙成亮表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月产能约1万片晶圆,年产能约12万片。届时,公司射频滤波器年总产能将跃升至百亿颗级别,位居全球行业前列。未来随着行业的共同努力,国产射频滤波器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提升。
信息来源 | 支点财经
编辑 | 王冰倩
编审 | 龙大虎
审核 | 肖 辉
出品 | 光谷融媒体中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