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芯片专家解读芯片行情0920

摘要
国产替代在特定领域的成功率仅为5%到10%,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本聚焦度不足、毛利率下降以及激烈竞争等,国内企业依然拥有发展机遇。其中,纳新等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在车规级模拟市场占有一定地位。市场需求方面,车规级产品需满足功能安全等级高的标准,如CSD、ISCC等,同时预控系统和电气化控制是未来发展方向。电子元件市场面临缺货问题缓解,国内企业在电动车和国防工业等领域对高质量元件的需求增加,亟需加强合作与创新。市场竞争导致产品工艺提升成为关键,长期合作关系和市场信任成为保持竞争优势的因素。此外,国产替代进程中存在标准不一、认证复杂等问题,影响企业发展。有些企业通过收编供应商、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进行库存调整和成本控制,积极拓展市场以实现增长。代工厂面临产能过剩和成本控制压力,需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总体来看,国内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战略合作和优化管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竞争力。

问答

问:国产模拟代工的安全市场现状如何?

答:目前,国产模拟代工的安全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如英翠云等占据较大份额,国产在该领域的替代胜率可能在5%到10%之间。尽管如此,国产仍有较多后续机会,但由于资本不够聚焦,很多企业在做国产替代的同时急需资金支持,而部分上市企业在这方面更为领先。

问:国产模拟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国产模拟市场的份额预计会持续提高。未来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资本和人才,研发出适合汽车新能源电动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产品,突破高价值、高门槛的产品。同时,随着新玩家不断进入市场以及资本机构的投资布局,预计车规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

问:目前车规下游的需求和订单情况如何?

答:在国内市场,车规下游需求相对稳定,以头部车企如比亚迪、长安、红旗等为代表,正在加速国产化进程。而在价格方面,欧美企业如TI等的平均毛利率在68%以上,而国内企业如纳新的毛利率在车规行政领域去年接近40%,但今年有所下滑,不过整体市场策略是守住现有市场份额以支撑新产品的研发。

问:欧美头部企业在车规模拟领域的工艺布局是怎样的?

答:欧美头部企业如TI采用IDM模式,拥有自有封装厂,形成闭环生产体系,能保持较高的毛利率。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若想进军高门槛细分市场,必须具备自己的工艺布局。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如纳新)已开始布局分装车市场,并投入资源进行质量团队建设,但由于高昂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短期内国内企业难以覆盖此类成本。

问:目前模拟汽车市场的格局是怎样的?

答:目前,国内模拟汽车市场中,七厘节的营收表现突出,达到了十亿级别,且已在山东青岛规划了一个新工厂,与当地政府合作进行招商引资。另外,像SGM、森马、威森邦威等企业也在布局汽车消费市场,但尚未展现出特别激进的发展态势。

问:在模拟汽车市场中,有哪些国产厂商面临较难导入的料号?

答:目前国产厂商在模拟汽车市场中,较难导入的料号主要集中在功能安全等级较高的产品上,如CSD等级的低等级模拟器件,这些产品应用于主区、自驾或预控系统,是车辆功能安全的关键部件,导入周期较长,至少需要2到3年时间。此外,底盘域、动力域等新兴预控系统的相关产品也是国产厂商面临的挑战。

问:对于模拟汽车产品的单车价值量及其远期规划有何了解?

答:当前模拟汽车产品的单车价值量约为500到600元,但根据未来五年的规划,预计能达到2000至3000元。具体产品规划方面,国内部分企业正在发力MCU、IGBT等工艺器件以及传感器等主力产品线,这些产品将在未来占据较大的单车价值量。

问:在隔离驱动市场,是否存在其他厂商对现有产品形成冲击的情况?

答:虽然目前有一些瑞普或其他厂商逐渐布局隔离驱动市场,并对既有产品形成一定冲击,但回顾历史,这类产品在早期市场中曾出现过众多竞争者,但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极少数企业。因此,当前的市场格局尚未对主要厂商造成太大威胁。

问:最早时,有哪些厂商由于什么原因错过了市场份额的增长机会?

答:最早的厂商比如浙江地区的一些后装市场企业在2018-2019年间遇到了供应链瓶颈和缺货的问题,导致竞争对手如仓卒、龙派等未能及时抓住市场机遇。

问:这些企业为何未能及时跟进并抢占市场?

答:这些竞争对手可能因为产品交期延迟或其他因素影响,使得他们未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并赶在潮流到来之前完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问:目前市场上各大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控制器产品工艺上处于怎样的竞争状态?

答:现在的市场认知是所有同行在产品工艺上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在新的产品设计和品质提升方面,不同厂商之间的差距已变得很小。

问:纳新这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什么?

答:纳新在竞争中具有早期进入主流主机厂的优势,已与多家大型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列入了它们的供货名单中,因此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持续的信任和支持。

问:纳新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

答:当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川普威这类新兴企业,而是已经在传统领域占据较大份额且因缺货而失去市场份额的TI等老牌供应商。

问:2022年以后市场供需情况如何变化?

答:虽然TI等企业在2022年左右面临缺货情况,但现在他们的供应已经恢复正常,并试图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同时其他一些新进厂商也开始进入市场挑战原有格局。

问:关于车规级MCU(微控制器)市场的需求、价格和库存等情况如何?

答:全球范围内,车规级MCU市场的主力产品都倾向于按片计价。而在国内市场,存在多个派系的竞争局面,既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进行国产化的厂家,也有尝试从公规转向车规并通过认证的企业。尽管国内车规级MCU市场价格已趋于透明和平稳,但由于电动车行业快速进步和技术更新,对于新一代高性能MCU产品,国内仍难以完全取代国外高端品牌的地位。

问:国产农产料号中有哪些车规料号是国产厂商可以利用或价值量较大的?

答:有一些车规料号是目前国产厂商可以关注的,比如预控中的电源类料号,包括SDC等部分领域。国内一些企业和海归团队正通过投资方的资金开始研发此类产品,并且已知七八家公司在这一领域有所布局。

问:SBC工艺需要哪些特定技术和经验?

答:SBC工艺需要BC工艺及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较高。同时,该领域也是车厂急需国产替代的部分。

问:车规料号国产化需求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

答:国产化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新能源渗透率不高、兵器集团要求以及未来市场渗透率目标提升,比如长安等企业,他们必须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以满足主机厂的要求。

问:是否有关注到带功能安全的料号国产化需求的情况?

答:带功能安全的料号国产化需求已有一段时间,并非今年才出现。国内部分供应商在积极研发这类产品,并通过投资方式孵化相关企业以推进国产化进程。

问:目前有哪些重点发力的产品品类?

答:在LDZB领域,常州新云获得了较大突破,其在车载领域的产品发展迅速,尤其是LDL ver产品,预计今年将有亿级新增营收。此外,在传感器、工艺驱动和电源保护等方面,也有一些分散的市场机会,但高端市场份额被国际巨头占据,国产企业难以快速进入。

问:单车价值虽小,但如果成批量生产并结合低价优势,是否能实现较大盈利空间?

答:对于单车价值较小的产品,若能做到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控制,确实可以在整体销售中获得较高的利润。例如,将每件商品单价提升到约15元人民币(根据之前的美元转换计算),即使数量众多也能带来可观收益。

问:公司所涉及的重要业务和技术有哪些?

答:公司在当前专注于两项关键业务:一是大功率对地电流检测技术,已在宁德等头部客户处进行测试并通过,若能广泛应用到比亚迪、零跑等动力电池主导的企业,短期内将产生巨大市场份额;二是开发用于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利用的压力传感器,目标是替代成本高昂且性能优良的英飞凌产品,由于其抗腐蚀特性在传统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中均有广泛需求,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问:对于当前正在布局的小电机热管理与控制领域,能否给出更详细的情况?

答:公司在小电机热管理和控制方面也有重要进展,尤其适合应用在车上15至20个小电机上,如风能控制或内部风扇的控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山花等客户测试阶段,预计不久后可大规模量产。

问:比亚迪在导入国产料号时采取何种策略和流程?

答:比亚迪采用严格控制供应链的做法,可能每季度甚至每季度内进行多次采购,目的是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并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比亚迪半导体作为竞争对手也在内修隔离驱动技术,因此两家公司的竞争环境较为激烈。

问:是否有针对某些车型对模拟料号的价格给予较高毛利的现象?

答:确实存在部分车型,尤其是华为系或其他高端品牌,在价格敏感度较低的情况下,愿意为创新技术和高品质产品支付更高的毛利。跟随这类主机厂的脚步,供应商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问:对于他们的策略,是否有将重要头部客户作为代理商渠道运营的例子?

答:有的,某些私人市场的头部客户会被代理商渠道运作起来。

问:对于去库存,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答:他们通过降价的方式进行甩货,类似于PI(协议分销)的方式。

问:Q2的数据相比上一季度有何变化?对于Q3的预测是怎样的?

答:Q2数据从上一季度的三点多增长到了将近五个多亿,有所提升。据消息透露,Q3的销售水平可能接近Q2的水平。

问:下半年特别是Q3和Q4的市场需求及价格情况如何?

答:目前市场状态非常焦灼,还没有明显看到谁能迅速占据市场领导地位。

问:市场上各个产品类别参与竞争的主要玩家数量是多少?

答:每个产品类别至少有十个主要竞争对手正在激烈争夺市场份额。

问:他们是否打算改变经营策略或推出新的发展模式?

答:他们可能会尝试开不烂或自主经营的方式,并且还会围绕主力产品,例如隔离等,构建整合解决方案,并采用TIECO(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模式绑定客户。

问:关于海外市场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由于在国内市场已取得一定成绩,他们会尝试扩展海外市场,利用其在国外的良好口碑和市场基础快速增长营收。

问:能否分享一下他们员工结构以及部分产品的业务状况?

答:在前年和去年,内部销售额较高,接近78%,但今年上半年下滑至50-60%左右。其中汽车业务从去年的约23%-25%增长至今年预计超过30%。此外,他们还在研发车载相关产品,并重点发展车规级产品线,与同行相比。

问: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平衡价格战对毛利率的影响?

答:在激烈的细分客户项目竞争中,为了获取市场份额,企业有时会采取直接降价的方式,这必然会导致毛利率的下滑。同时,由于近期公司在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支出以及持续亏损状态,新的财报数据可能会不甚理想。

问:研发成本上升如何影响公司业绩及如何应对?

答: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发正向研发成本的上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公司需要确保新产品能快速推向市场,并通过高毛利率的新产品来弥补现有产品的亏损。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加快产品研发进度,确保新产品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问:国内模拟代工厂未来发展趋势及产能价格变动情况如何?

答:目前车规级芯片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欧美原本因疫情转向12英寸晶圆产线,导致前期投资无法立即收回,所以即使目前车规芯片不再短缺,但工厂仍需继续运营以摊销高额投资。同时,模拟代工厂产能未饱和,未来竞争激烈,代工价格可能会继续下降,厂商通过降低成本、优化工艺和集成化设计等方式提高竞争力,以维持生存和发展。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