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流量货币化的时代,流量就是钱,流量就是影响力,所有人都在争夺。一些人说权力和资本操控流量。小修罗个人认为,流量可以引导,但很难被“操控”。比如说最近爆火的丁真、马保国,都很有偶然性,被誉为“顶级流量”的马保国,他“不讲武德”那个事情已经过去了好久,突然被重新炒作起来,挺无厘头的。

圈子里也有一位默默无名的自媒体作家,文章一直没什么人看,突然一年前写的文章火爆了起来,仅仅是因为一位粉丝发了朋友圈,就由此产生了“裂变”。人们喜欢并自发、主动地去传播,一件事情就能火。小修罗从来不会低估社交裂变的力量,它比新冠病毒传播得快多了。



换言之,文章能否成为“爆文”,作者预测不了,也很难特意去炮制。如果专门“炮制爆文”,甚至砸钱营销,往往没法成功。权力和资本只能助推一下,能不能打动人心还得看内容。如果说爆文有条件,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内容相对的大众化;专业性强的文章,很难成为爆文。


小修罗认为,作者写出来的内容真诚,坦率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足够了。剩下的交给社交裂变的偶然性,指不定什么时候“爆一篇”,这种偶然性,会让我们感到兴奋。


再看APP流量,互联网巨头从争夺用户使用率,进入到争夺用户使用时长。

下面是APP人均使用时长的数据图


短视频无疑是大赢家,图中可以看到去年Q3即时通讯的使用时长还是占据主流,短短一年就被短视频类型大幅反超。。。。


如果说各大知识付费阅读平台、垂直公众号对应的各领域用户,抖音对应的就是无聊的用户。一位朋友说看抖音的不是“精准粉”,主要是各种看“热闹”。小修罗认为这就是“精准用户”,因为大部分人的需求本来就是打发无聊,而不是想动脑钻研什么东西,只是我们自己可能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罢了。


从商业模式看,短视频是非常好的生意,占用带宽成本低,创作成本和门槛低,消费门槛也低,甚至不需要认识字。基于算法,喜欢什么就刷到什么,虽然大部分内容时效性短,看完几乎马上忘记了内容,但这不停的刺激让人觉得舒服,种种因素造就了供需端的双重爆发。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看书看一会就闹瞌睡,刷起B站和抖音就精神了有没有?娱乐新闻和论文哪个受众广?娱乐新闻看的就是打发无聊。


当然,这不是贬低无聊。每个人都会无聊,而且人终究会死,选择让自己快乐的时间,也没什么不对。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