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通技集团印记:印在人民币上的车床
原创 机床公司 通技集团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载奋进,通技集团为国而生、与国同行,敢为人先引进先进技术、有关必攻铸就大国重器、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医者仁心彰显大爱无疆,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央企使命,在历次大战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出色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集团官微将陆续推出“通技集团印记”系列报道,通过照片忆峥嵘岁月、怀时代记忆,多领域展现集团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同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本期小通将为大家讲述通技机床公司所属沈阳机床的故事《印在人民币上的车床》。
1960年版2元人民币
1960年版2元人民币上印制着车床女工工作的场景,人们习惯地把这版2元人民币称为“车工2元”。这位女工操作的C620-1普通车床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即通技集团所属沈阳机床)研制的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
在沈阳机床“笃行十年奋进路 踔厉奋发新征程”专题展上,便陈列着一台C620-1普通车床。幽幽的微光下,军绿色的车床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气息,它仿佛向来访者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个技术难题成功突破,一台台机床成功研制,凝聚着老一辈沈阳机床人的心血与汗水,饱含着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与深厚感情,生动诠释着一代代机床人许党报国、有关必攻、埋头苦干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第一机器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前身)厂房里几乎没有可用的东西,厂房也几近废弃。工人们靠捡拾零部件组装了一台皮带车床,但靠皮带传动的车床在加工零部件时,一到“较真碰硬”,就会打滑而“掉链子”,无法深度加工。从此,研发制造自己的车床成为沈阳第一机器厂所有人的梦想。
1953年,沈阳第一机器厂更名为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项目。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沈阳第一机床厂开始设计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1955年8月,短短两年后,普通车床研制成功,厂子沸腾了,工人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这块儿是我生产的”“那块是我干的”,大家伙儿是真自豪、真骄傲!虽然刚刚能自己生产车床,但沈阳第一机床厂在制定标准上没有丝毫马虎,制定了包括精度在内的18个检测指标。为解决机床噪音大的问题,厂里添置了磨齿,把机床齿轮重新磨了一遍。凭着这股精细劲儿,这台普通车床的精度可以达到世界水平,量产后长期供不应求,1955年生产了202台,1957年产量达到2540台,1960年产量达到4573台,在全国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还曾一度出口到国外。
除了第一台普通车床,沈阳机床还创造了新中国机床行业的多项“第一”,为新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6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皮带车床,接下来,又成功铸造了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数控车床。沈阳第五机器厂(中捷友谊厂前身)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卧式镗床,沈阳第三机床厂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多轴自动车床等。这些“第一”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拓展的其他产品,全部实现了批量生产,作为工业母机广泛应用于钢铁、机械、汽车、拖拉机、矿山、铁路等多个行业。如6尺皮带车床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用于完成生产枪支等国防军工任务;摇臂钻床主要应用于锅炉、桥梁、机车车辆、造船等行业;卧式镗床被鞍钢用来生产无缝钢管的轧滚、被一汽用来生产汽车零部件等;多轴自动车床因其高效、自动、精度一致等特点,被汽车、轴承、液压件等工业部门采用;数控机床在70年代完成研发试制,80年代实现批量生产……
如今,沈阳机床围绕“一体两翼”构建全新产品布局,以主营产品为“一体”、“战略产品”和“增值服务”为“两翼”,研发制造包括数控立式车床、卧式车床、车铣复合、龙门、落地、刨台、五轴、专机等11个种类,128种规格数控产品,不仅广泛提升了中小企业装备水平,而且为国家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
沈阳机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承担国家科学技术部技术攻关项目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科技专项任务,承接机床产业链子链建设任务,累计承担核心关键项目26项,总计81台(套);入选“科创中国”突破短板关键技术榜单,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优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多项称号,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
未来,沈阳机床将始终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需求,聚焦战略产品、主营产品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制造,构建集中统一、系统完整的工艺技术体系,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强化工艺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高水平技术和高品质产品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