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马,坐奔驰”。一辆奢华高端的宝马汽车,曾是无数国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也让宝马骄傲喊出“绝不加入价格战”。

然而,宝马最新市场数据显示,8月在华总销量仅有3.48万辆,对比去年同期,暴跌约42%,甚至不及比亚迪月销量的十分之一。受此影响,集团股价直线跳水,累计跌幅达36%。如今,高傲的宝马也不得不低下头颅,启动降价策略,最高狂降55万。

曾经高高在上的德系豪车,为何如今在中国却卖不动了?

01 硬气退出价格战?宝马销量暴跌42%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豪车品牌,宝马见证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受益者。2023年,其全球销量高达255万辆,营收突破155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万亿),中国市场就贡献了1/3。其大中华区CEO甚至在演讲中高呼:“宝马家在中国”。

头顶豪车标签、手握强大技术,让宝马过去几十年始终不愁卖,一度领跑我国豪车市场。拥有一辆宝马汽车,也被国人视作事业成功的标志。

不断扩大的市场、稳步上涨的营收,让宝马误以为能靠一张“高端牌”持续在中国市场躺赢,售价越喊越高,甚至玩起了“区别对待”。以宝马X5为例,其在中国售价高达76万,而在北美售价还不到我国的一半。

迈入2024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连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也不得不加入“降价大军”。而宝马却高傲宣布:退出价格战。并对所有车型提价,仿若在向市场宣示:我们仍是高端品牌,绝不屑于低价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在整个市场都在强调性价比的时刻,宝马不降反升的行为,很难再让消费者为其买单。”

事实也的确如此,8月宝马销量暴跌42%,仅售出3.48万辆。而同期,国产新势力理想月销高达4.8万辆,比亚迪更是突破37万辆大关,是宝马销量的10倍以上。

02 新能源浪潮兴起,宝马优势不再

除了性价比上“卷不赢”之外,在新能源转型上的慢半拍,或也是宝马跌倒的重要原因。曾经其以“低油耗”的特点,击败一众对手,但与如今初露峥嵘的新能源汽车相比,竞争优势正渐渐消退。

与此同时,在宝马所依赖的中国市场上,比亚迪、蔚小理等自主品牌却抓住新能源风口,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开始占据市场主导权。据汽车工业协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60%,而以宝马为代表的德系车,市占率已不足20%。

国产品牌崛起后,海外巨头被拉下神坛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新能源一般,被视作“下一个经济增长风口”的生命科学领域,欧美曾将可干预机体老化的抑衰制品叫出上万一克的贵价,堪称“一粒赛黄金”。而在国产替代成果“益好泰”问世后,门槛已跌到三位数价格,在京东、淘等平台利好数百万国民。

公开资料显示,“益好泰”主要成分在十余年前被哈佛、华盛顿等顶尖大学证实,可使哺乳动物的骨骼、肌肉、记忆力等生理指标趋于年轻化,从而延长30%的健康生存期。但率先实现成品化的欧美厂商,却依旧奉行高端路线,叫出天价,使这类制品成为“富人专享”。

而国产“益好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门槛,成功惠及普罗大众。数据显示,该单品核心客群为一二线城市30-55岁人群,除抵御岁月侵蚀外,主要诉求多在“提升精力、优化睡眠”。依托高性价比优势,国产青春胶囊已在京东、淘等平台夺回70%的市场,让洋货黯然失色。

上述种种都证明了,在消费意识转变、国产品牌崛起的当下,对宝马等海外品牌而言,品牌光环已经不足以成为其制胜法宝。

03 江湖巨变,宝马还能扛得住吗?

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当下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预计到2035年可高达90%。欧洲也早已官宣,将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这些无疑意味着,新能源将主导未来的汽车市场。

而转型本就慢半拍的宝马,在推动电动化上,似乎也屡屡受挫。据统计,去年,宝马对旗下汽车共进行了10次召回,其中涉及i3、iX3等电动车型的就有6次,合计超10万辆。频频召回的背后,或是宝马在新能源电池与动力技术上的有待加强。

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沉淀多年的国产品牌们已不会给其留下成长的时间。巨变的江湖下,曾傲视全球的宝马,还能扛得住吗?#汽车#新能源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