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专送服务的天花板,让闪送痛失了更大市场;IPO在即,独立之路为何越发艰难?


@新熵 原创 作者丨古廿  编辑丨蕨影 继达达2020年上市,顺丰同城2021年上市后,即时物流行业再迎第三家准上市企业。

最近,闪送启动PDIE(交易前投资者教育)程序,这被看作是IPO前的重要一步。如果闪送成功上市,这也意味着在近四年时间里,即时物流行业跑出了三家上市企业。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4年上半年,闪送营收分别达30.40亿元、40.03亿元、45.29亿元、22.84亿元,对应净利润为-2.91亿元、-1.8亿元、1.1亿元、1.24亿元。

自2023年起就已经扭亏为盈的闪送,相比达达、顺丰同城的亏损上市,似乎看起来更健康。

不过对于这份盈利,闪送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是由于政府补贴增加,使得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920万元增加至7432万元,与经营状况有关的营业利润仅有0.11亿元。

对于近两年,达达、顺丰等第三方即时物流企业先后上市的热潮,有投资行业人士认为:主要得益于近两年即时零售消费浪潮的兴起,带来更多的同城配送消费场景,推动整个行业单量上涨。

虽然接二连三的第三方即时物流企业上市,看起来热闹。但是相比电商快递市场“四通一达”曾经占据7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眼下这些第三方即时物流企业仅占据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也意味着,以美团为代表的本地生活平台依然是即时物流的绝对领导者,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所谓上市对于这些第三方即时物流企业而言仅仅只是开始,也更难称即时物流行业“四通一达”格局的到来。


01 270万高端骑手的生意

区别于电商行业,在早期商流和物流泾渭分明的发展模式下,快速跑出并形成“四通一达”的快递物流江湖。

对于即时物流行业而言,夹缝中找机会,才是每一个同城配送玩家的宿命。

2014达达成立之初,定位餐饮外卖的众包配送,为2015年的外卖三国大战,提供最充沛的履约服务能力,积累下早期的用户资源。外卖大战结束,达达抓住京东到家的橄榄枝,并至今成为京东生态的重要布局。

从外卖餐饮到京东零售,达达抓住的是巨头补课的机会。同为即时零售的玩家,闪送的成长抓住的则是早期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无暇顾及的一对一专送市场。

闪送认为相较于行业常见的第三方外卖众包配送企业,业务属于外卖平台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话语权始终是在外卖平台,运力主要围绕客户三公里范围内部署即可。   客户对价格敏感度比较高,一旦业内竞争者开启补贴之争,便可以轻松地抢走用户,难以建立真正的企业壁垒,行业内不乏因做外卖配送业务而倒闭的同城速递公司。   主打一对一专送的模式,可以满足品牌商家和追求高品质服务的用户需求,从而构建业务壁垒和用户黏性并保持价格竞争力。

因此闪送成立之初便主打一对一专送服务,区别于外卖餐饮平台的一对多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本质是将用户体验和服务品质提升到最高优先级,让平台响应时间更短、取送速度更快、服务体验更好。   为了获得这种一对一差异化服务的能力,闪送给骑手出了更高的单均收入。根据闪送招股书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营收为 45.29 亿元,骑手的薪酬及奖励支出为 39.75 亿元,全年订单数量为 2.707 亿。

以此可以简单估算,闪送模式下,平均每单骑手的收入约为14.68 元。   在外卖模式下,按照王兴中秋节内部公开信的数据显示,745万骑手获报酬超800亿,2023年美团全年即时配送订单达 219 亿笔。可以粗略估算,美团骑手平均每单收入约3.65元。   从闪送模式下的14.68元到外卖模式下的3.65元,骑手的平均每单收入相差近4倍。愿意为骑手付出更多的钱,在于闪送模式的本质是一个时间生意,也即让时间成本高得人花钱买时间。   能够从时间手里挣钱,也正是闪送的业务护城河“快”。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闪送的订单量分别为1.59亿、2.13亿和2.71亿单,履约时间逐渐减少,分别在35分钟、31分钟和29分钟完成订单。   不过为了更快,闪送也付出了更多的人力成本。截至今年,闪送平台注册骑手270万,2021年至2023年,闪送支付给骑手的薪酬奖励,分别占同期营收的90.5%、90.3%和87.8%。   作为对比,美团付给骑手的薪酬约占其餐饮外卖收入的七成,低于闪送近20个百分点。不过虽然单均收入高,但是骑手想要在闪送挣钱也不容易,毕竟相比外卖一次送多单的高频业务场景,一对一专送的单量太少了。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闪送平台完成1.38亿单,闪送每位活跃骑手的每日订单量为9.3单。美团骑手的日均订单量则主要分布在20-40单之间,远高于闪送模式下的接单量。   对于闪送注册的270万骑手而言,这门高端骑手的生意显然供给大于需求。同时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升,一对一专送的小而美舒适区也正在迎来更多的竞争压力。


02 小众生意的天花板烦恼

在招股书的对外口径中,为了突出自己的市场地位,闪送为自己寻找了一块小众生意的舒适区。

从业务定位角度划分,闪送单独从即时物流市场中分出了“按需专用快递服务市场”。闪送将自己列为第一位,市场份额达到33.9%,排在第二的是同样定位于专人专送业务的UU跑腿,份额为5.4%。

如此区分的原因在于,从配送方式看闪送主要采用专人专送,不拼单;而从客户分类上,闪送的主要客户属于C端。由此,闪送活成了在即时物流配送领域的顺丰——更高的单票价格,更快的时效体验。

但是一对一专送服务的天花板,让闪送痛失了更大市场。据花旗银行的报告,餐饮配送占即时物流服务60%的市场份额,本地零售和电商及本地生活分别仅占25%和15%。在这些领域,需要一对一专送服务的消费场景就更少了。

从市场覆盖度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专注于经营愿意为时间买单的高客单客户,闪送目前覆盖290多个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顺丰同城和达达则均实现近2000多个主要城市的覆盖。

没有吃到即时物流行业最大的市场蛋糕之外,在一对一细分赛道也难称舒适区。

一方面在每单均价上,2023年,闪送每单平均收入降至17元以内;到2024年上半年,闪送单客价进一步降至16.5元。而在最初的2021年,闪送单客价高达19.2元。

单均价的降低,来自市场同类型竞争对手的出现和用户对于价格敏感度的提高。

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爆发,对即时配送服务的需求逐渐从紧急文件、小件物品扩展到日常商品配送,因此市场出现了不少同类服务,比如达达、顺丰同城、UU跑腿。

这也意味着,即使花钱买时间,用户也可以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品类、不同需求选择更具性价比的专用服务。比如很多时候,送鲜花、美食、生鲜零售等物件,用户对于一对一的急送服务可能要求没那么高,进而选择性价比高的服务,而非单纯追求速度。

另一方面在专送品质上,虽然闪送主打一对一专用,但是依然用的是众包的骑手履约,因此在服务品质和品牌力上,并没有和其他的同类型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03 难言独立的即配玩家

2021年末,在顺丰同城敲钟的媒体沟通会上,谈到对于即时物流行业的发展空间,其首席执行官孙海金曾表示:“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到2025年即时物流行业的日均单量会追上今天的电商快件日单量。”

基于快递行业的发展逻辑,孙海金认为中国的快递行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行业,也成就了非常大的一些公司,因此对于即时物流行业同样拥有绝对信心。

不过这份自信并没有给顺丰同城带来好运。彼时上市首日,顺丰同城开盘即破发,期间跌幅一度近10%。

上市两年后,在近期顺丰同城纳入港股通,且8月份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净利润达6217万,同比增长105%的多重利好下,公司总市值升值百亿规模。不过与上市之初的130亿市值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可见即使同属于物流赛道,但是不一样的行业特性下,“大行业成就大公司”的发展逻辑,在“即时物流”行业并不成立。

对比快递行业,即时物流行业具有规模效应较弱的特点,规模的膨胀难以倒逼刚性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压缩。

以美团骑手为例,据西南证券分析师陈照林的调研,2020年美团日均单量在300万件时对应单票成本为2元,但随着美团的日均单量增至3000万件,单票成本也随之增至近7元,并未随着规模的提升而回落。

难以具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边际效应递减,因此主流即配物流玩家背后往往都有着平台生态。

比如,滴滴出行平台推出滴滴快送业务;后来,高德地图在北京、武汉、杭州、长沙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今年初,哈啰App宣布正式上线送货跑腿服务——都是基于平台生态完善的本地服务补充。

即使已经成功IPO的即配玩家,一定程度上也难言独立。达达集团的背后,有京东、红杉中国、沃尔玛、DST等一线投资机构以及零售巨头的加持,更是在近半年时间不断增持,成为京东到家的主力军。

顺丰同城过去基于顺丰电商快递合作的基础,先后成为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小时达服务商。在平台竞争中,尚未抱上大腿的闪送,即使IPO之后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顺丰的同款难题:如何获得更多的即配商流?

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即使快递行业的所谓“四通一达”格局,也在近两年被菜鸟、极兔等背靠电商平台的物流企业所整合重塑。

可见,作为商品流通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前端的商流对于后端的物流,正在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即使上市,这些所谓的第三方即时物流企业也难言独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