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卡罗特(02549.HK)启动招股,申购日期截止至9月26日,预计将于10月2日正式登陆联交所;本次发行价格5.72~5.78港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1.39X~11.50X。


01
 

故事|自主品牌、厨具、跨境电商

卡罗特(Carote Ltd)创立于2007年,早期主要为海外品牌提供OEM(加工制造)业务,于2013年转型为ODM厂商(设计+制造)为国际品牌及零售商设计、开发及制造定制化厨具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研产经验后于2016年推出自主厨具品牌「卡罗特(CAROTE)」并通过线上平台开始销售。

根据招股说明书,卡罗特2021年至2023年期间:

·营业收入自6.75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14%;

·毛利润自1.26亿元增长至5.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76%;

·非国际准则下净利润自0.32亿元增长至2.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5.57%;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26%至5.03亿元,毛利润同比增长88.29%至2.09亿元,非国际准则下净利润同比增长73.21%至0.97亿元;毛利率同比3.54个百分点至41.55%,净利率提升0.1个百分点至19.28%。

从收入来源上看,卡罗特依靠全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与阿里、京东、亚马逊沃尔玛、乐天、Lazada、Shopee等合作,线上业务拓展至19个地区市场的19个线上市场,共开设48家自营网店;收入(及增长)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且高度依赖美国,仅美国的收入占比自2021年的16.5%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60%。

从收入模式上看,卡罗特依靠跨境电商平台使自主品牌「卡罗特(CAROTE)」快速走红,经营重心亦逐渐从低利润率的ODM业务转向高毛利的自主模式,2021年至2024年Q1,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自41.93%持续提升至89.46%。

从自主品牌的产品类别上看,卡罗特目前主要经营炊具、厨房器具、饮具及其他(小家电)四大类,其中炊具业务为核心,收入自2021年的2.45亿元持续提升至2023年的12.38亿元,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9.64%至3.97亿元,占自主品牌收入比重为88.22%。

02

商业模式|轻资产、DTC、SKU

卡罗特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其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从代工制造到设计到自主品牌基本是国内绝大多数产业的发展路径,而在自主品牌逐渐打开销路之后,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制造端从2022年2月起转向了完全外包的形式以追求轻资产运营,这背后离不开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而这也是卡罗特能够崛起的核心。

要知道,卡罗特的经营几乎全部都通过电商平台直面消费者,那么打开市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鉴别需求和如何在产能上形成匹配,卡罗特如何做到?

1,柔性生产能力背书。供应端,卡罗特拥有超过500家代工厂为其供货,相当于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制造商为其构筑了柔性生产的条件,这是其从OEM到ODM的积累,也为其提供了极低的试错成本和弹性生产能力——能够抓住风口迅速上量。

2,海量SKU寻求风口。洞察消费者需求并不容易,但有许多方法论,但是群体的偏好有时候变化比变天还快。在拥有强大的柔性产能支撑下,卡罗特凭借其ODM的设计与研发能力,以海量的SKU去冲击潜在消费者的“味蕾”寻求时下偏好,并根据反馈及动销状况迅速调整战术——2021年至2023年,卡罗特分别推出520个、1305个和1374个SKU,凭此撬开了“需求”的大门。

这种商业模式几乎近似于新兴电商平台的“无货”、“一件代发”,惊人的是卡罗特从分析需求到成品仅需2到4周的时间,其库存周转天数仅有20~40天(这比龙头苏泊尔快了近一倍),还能实现0库存减值。

卡罗特的如是商业模式表征,与当前全球最红的服饰零售科技独角兽希音(SHEIN)很是相似。

03

估值思考|短期乐观,长期仍有忧虑

卡罗特专注于自主品牌且带来爆发式增长是显著的,招股期间业绩增长被誉为“增速最快的厨具”;而快速的增长是在2023年实现的,且高成长性几乎依赖于美国,事实上也是因为新冠影响导致居家办公激增对自炊带来增长。

从Bloomberg数据看,美国2023年现场办公比例为24%,虽较2022年回升13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远程办公形式(35%)和混合办公形式(41%),且民调反映劳动者更倾向于远程办公;但是是否由于提前消费导致的爆炸性增长(注意看,卡罗特的增长集中在2023年)尚未得知,而整个炊具行业本身处在红海阶段,行业增速并不乐观。

短期而言,在目前政策“大力出奇迹”之下卡罗特的发行市值还是在合理区间内,但是炊具龙头苏泊尔在法国SEB加持下PE也就只有22.5X。我们的观点是,在目前市场火热效应下打新收益大概率是不错的,但是远期的预期不应太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