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曝出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对此,绿地方面回应称,此事涉及公司下面一个较小的工程项目的纠纷,这两天会处理。 通过天眼查可以发现,由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于9月12日发出的针对绿地控股及张玉良的限制消费令尚未解除,案涉约1552万元工程款纠纷。 根据相关规定,张玉良出行只能选择火车或自驾,不能坐飞机、高铁,也不能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高尔夫球场等进行消费。 就在此前的8月5日,《财富》杂志公布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绿地赫然在列,位列全球企业第291位。自2012年以来,绿地集团已连续13年成功入围世界500强。 张玉良三次被“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张玉良首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此前,张玉良已经两次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而这三次均因同一案件。 天眼查显示,2021年10月8日,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向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起诉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武汉申绿国展实业有限公司、绿地控股,案涉相关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2022年7月4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法院首次执行,执行标的为4026.88万元。2023年3月30日,张玉良第一次收到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不过,仅过了一天,法院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未履行金额降至2128.82万元。 2023年7月27日,法院第二次发出限制消费令,对象是武汉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及郭卫中、武汉申绿国展实业有限公司及苑虎、绿地控股及张玉良。 2023年12月5日,法院第三次发出限制消费令,对象为武汉申绿国展实业有限公司及郭卫中,这次被限制高消费的人员名单中没有张玉良。 2024年8月13日,法院披露的执行金额为1552万元。9月12日,法院第四次发出限制消费令,这也是张玉良第三次被“限高”。 经过四次限制消费令,4026.88万元的工程款,绿地控股仍然有1552万元未履行义务。 除了董事长张玉良被“限高”,不久前绿地控股一位副董事长也“出事”了。 近日,绿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副董事长胡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胡欣为正高级工程师,1987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水务局(市海洋局)总工程师、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总工程师等职务。 胡欣由上海城投派驻到绿地控股,在绿地的任职期限自2021年5月26日起,至2025年2月16日止,但并不从绿地方面领取薪酬。 截至2023年末,上海城投持有绿地控股20.55%股权,为后者第三大股东。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前身是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201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由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持有,是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 9000亿债务压顶 不久前,绿地刚刚公布上半年业绩,无论是经验业绩还是债务压力,都不容乐观。 据半年报数据显示,绿地上半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387.85亿元,同比减少46.27%。 上半年,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额仅为318.37亿元,同比锐减49.7%;销售面积29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6%。此外,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没有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 房地产之外,绿地的基建业务也不理想。上半年,绿地建筑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582.02亿元,同比减少28.03%。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8178亿元,其中包含了房屋建设业务5826亿元,占比71%;基建工程1874亿元,占比23%。 在6月份举办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绿地指出,在前期饱受冲击后,低迷的房地产及基建等上下游关联行业短期内难以快速全面回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思路也有所变化,强调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商品房市场的空间有可能进一步收缩。 绿地进一步表示,未来公司将提升老赛道、开辟新赛道,推动房地产、基建两大主业稳经营、稳局面,并紧紧依托现有业务基础和资源条件,发展协同性、带动性较强的新业务,形成新的动能,稳定业绩总量。 除了经营压力,绿地的债务情况更是堪忧。截至2024年6月30日,绿地控股总资产1.07万亿元,总负债资产0.93万亿元,资产负债率86.63%,资产负债率高达86.63%,比2023年末的87.84%高出1.21个百分点。 截至6月末,绿地控股有息债务余额为2210.43亿元,同比增长2.92%;短期借款356.12亿元,同比增长14.49亿元。 今年8月,绿地控股旗下子公司西安建工因公司应收账款回款滞后导致缺乏流动性资金,未能于如期完成“21西安建工MTN001”本息的兑付,合计2.63亿元。而西安建工应收款最大的客户就是绿地控股。 面临债务压力,去年12月,绿地控股以14.88亿元出售上海绿地万豪酒店。同时,还积极推动海外项目处置,加快澳洲、加拿大项目的出售及现金回笼。 7月,张玉良对外公布,今年上半年公司共获得“白名单”融资批复19笔,总金额47亿元。不过,实际提款也仅10亿元,融资困境仍未得到根本缓解。 9月10日,鲜少露面的张玉良现身“202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他针对当前经济运行、行业发展及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5点建议。 张玉良认为,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稳定不动产和股权等资产价格,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二是顺应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继续出台和落实更有力度的政策措施,促进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三是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四是消除政策障碍,支持存量项目和存量资源盘活,增进经济活力;五是清理应收账款及三角债等问题,改善企业流动性。 绿地能否大象转身? 绿地集团创立于1992年7月,前身为由上海市农委和建委出资创立的上海绿地总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张玉良曾任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1992年出任绿地公司总经理职务。此时的绿地为100%国资控股。 1997年,绿地集团开始股份制改造,以张玉良为代表的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斥资3020.43万元获得绿地18.88%的股份。 2013年,在上海市国资委的主导下,绿地集团开始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企产权多元化。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鼎晖嘉熙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家投资机构进入股东行列。 2014年,职工持股会股权转让给了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张玉良为格林兰大股东,持股30.28%。绿地集团从而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 在房地产黄金十年,在绿地开始全国化扩张,2014年取代万科在房地产界龙头地位。2015年,完成第一次“混改”的绿地借壳金丰控股登陆A股。绿地集团也由此成为上海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板工程”。 张玉良曾表示:“毫不夸张地说,绿地集团的发展史几乎是一部企业版的中国革命史。”但在其多元化板块中,赚钱的营收少,营收多的不赚钱,这似乎是绿地所面对的尴尬局面。 2018年,绿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仅为3.26%,而同期,碧桂园为9.13%、恒大为8.02%、万科为11.3%、保利为9.7%、融创为13.3%。2019年开始绿地的下坡路越走越快。 2020年9月,监管层根据负债率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划定的“三道红线”,绿地集团三条红线全踩。
为此,绿地提出“三年三步走”降负债计划,力求一年降一档,从2021年到2023年,分别实现现金短债比和净负债率降至绿档、有息负债降至2800亿。 2022年11月,绿地控股集团没有偿还到期的3.62亿美元高级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正式宣告爆雷。 面对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绿地控股开始谋求转型。但市场反应仍显谨慎,公司股价持续低迷,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超40%,如今市值仅剩190亿元左右。 未来,绿地控股能否在房地产主业持续承压的情况下,通过多元化战略实现突围,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经营环境,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正在一场关乎生存的赛跑中竭力前行。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我们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